奪取520億訂單,藥明康德,勢如破竹!

談思生物
07-20

2025.07.20

本文字數:2408,閱讀時長大約6.1分鐘

導讀:藥明康德2025上半年預告:營收208億、淨利86億,雙位數高增,523億在手訂單+全球產能狂飆,CXO龍頭穿越週期再領跑。

同爲代工廠,立訊精密藥明康德的“存在感”卻天差地別。

人人皆知“果鏈一哥”——立訊精密,貼着蘋果標籤,卻少有人留意,藥明康德其實隱身在全球20強藥企幕後。 2024年,這家低調巨頭從Top 20製藥公司口袋裏捲走了約170億元收入。

藥明康德的“代工”到底指什麼?

一句話概括:它替製藥公司完成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鏈條服務,行業裏把這種模式統稱爲CXO。

雖然同屬委託生產範疇,但CXO對技術的要求遠高於普通代工。

原因有二:一是新藥研發本身就是高難度動作;二是把實驗室裏那套“精細”流程搬到工廠放大成“粗糙”規模,中間隔着一道鴻溝。

既然是訂單驅動,CXO自然逃不過“客戶多就漲、客戶少就跌”的週期律。

行情火熱時,訂單雪花般飛來,行業集體狂歡;寒潮一到,多數玩家迅速入冬。可藥明康德偏不按劇本走——順風時它衝得猛,逆風時它還能穩住盤。

潮起潮落,行業老大韌性盡顯

CXO賽道如今是“一超帶羣強”的版圖,而藥明康德就是那根高出一截的旗杆。

截至7月18日收盤,它的市值已站上2300億元大關,把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等追兵全部甩在身後——加總一起,也追不上這頭獨狼,可謂名副其實的“行業一哥”。

2020到2022年間,全球生物醫藥融資熱浪翻滾,中國CXO軍團憑全鏈路供應體系與工程師紅利迅速冒頭。

凱萊英爲例,2021年一舉鎖定輝瑞近百億元大單,次年收入飆升121%;博騰股份同一時段營收躍升126%,淨利更是翻了近三倍。藥明康德同樣踏浪前行,2022年收入達393億元,淨利88億元,兩項指標均實現逾七成增長。

然而,潮水一退,泳姿就藏不住了。

凱萊英自2022年起連續兩年收入縮水兩成以上;泰格醫藥2024年收入下滑一成,利潤更是斷崖式下跌八成。

看藥明康德這邊,2023年它把營收和淨利都保住了正數:前者微漲2%,後者抬升9%;即便2024年略有顛簸,全年進賬仍穩在390億元之上,淨利94.5億元,比2022年還多6億元。

在同行普遍撲街的對比下,這份抗週期的韌性顯得格外扎眼。

春風一吹,它的爆發力又瞬間點燃。

2025年起,CXO賽道開始“冰雪消融”。

一季度裏,凱萊英、康龍化成、博騰股份等集體回暖,收入與利潤雙雙抬頭。而藥明康德再次衝在最前——單季攬收96億元,同比增21%;淨利36.7億元,同比狂飆89%,直接把熱度拉滿。

7月11日,藥明康德拋出2025半程成績單:半年收入預計207.9億元,同比提升20.6%;盈利水平更猛,淨利潤約85.6億元,同比翻了一倍還多,增速高達101.9%。

儘管85.6億淨利裏,32億來自減持藥明合聯股票的一次性收益,但剔除這筆進賬後,藥明康德2025年上半年扣非淨利仍達約55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6%。

由此可見,CXO的帶頭大哥,“心臟”確實夠勁——既能頂住週期低谷,又能迅速回血。

商業模式獨特

CRDMO不斷轉化客戶

過去一年,關稅高牆、法案風波輪番上陣,藥明康德卻在週期跌宕中遊刃有餘,關鍵密碼正是其獨有的全球 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一體化打法。

這條鏈路把“想法到貨架”的全過程打包成一條流水線:別人只截取一段,藥明康德卻包辦從分子誕生到上市放行的全部里程。

其巧妙之處在於打造了一隻“客戶漏斗”——早期發現像園區門票,只要藥企進門,後續臨牀開發、商業化生產等附加消費便水到渠成。

結果顯而易見:甲方省心提速,乙方則把一次性訂單滾成連環單。

2024年,在“R”板塊,公司替客戶合成並交出逾46萬個全新化合物,數量比前一年多一成,爲下游持續蓄水。

再看“D”與“M”板塊,截至同年末,小分子在研項目累計3377個,其中年內新增1187個,而新增里約三成直接由早期發現導流而來。

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前三季,藥明康德進入臨牀Ⅰ期之後的項目裏,外部新籤僅17個,卻有102個由早期發現環節內部導流而來,內部轉化數量碾壓外源新增。

這種“漏斗式”全鏈條佈局,讓公司手握雙重保險:老客戶層層升級,收入底盤穩固;項目像流水線接力,業務不會突然斷檔。

因此,即便外部寒風凜冽,藥明康德依舊能穩住陣腳。

類比來看,一家理髮店若八成顧客都是辦了年卡的熟客,就算街上人流驟減,靠會員持續光顧也能保住基本盤。

520億在手訂單

多肽業務增長強勁

憑藉獨有的CRDMO體系,藥明康德的客戶池與合同額正像滾雪球般越攢越大。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球活躍賬戶逼近六千,其中仍在貢獻流水的約五千五;全年新面孔破千,與老客戶一起砌成厚實的“護城河”。

與此同時,待執行合同金額一路飆高:2024年末,持續經營業務未履約訂單493.1億元,同比增近一半;2025年首季再升至523.3億元,市場對它的認可可見一斑。

若把鏡頭拉近,TIDES(寡核苷酸及多肽)板塊堪稱增速“黑馬”——2024年末在手訂單同比翻逾一倍,增幅103.9%,成爲拉動總量的頭號引擎。

TIDES正迅速成長爲藥明康德的營收支柱之一。

早在2018年,公司就押注此賽道,搭建了多肽與寡核苷酸的一站式CXO平臺,正式推出TIDES業務。

隨後,替爾泊肽、司美格魯肽等大單品在降糖、減重市場爆發,藥明康德的前瞻卡位立刻兌現。

2024年,TIDES收入58億元,增速領跑各板塊,超70%。機構預計,到2026年該業務將衝破108億元,佔總收入比重超過22%。

全球多肽藥需求如潮水般上漲,藥明康德的產線也隨之“瘋狂加座”。

從2022到2024,短短兩年,多肽固相合成釜的容積就由6000升躥升至4.1萬升;照此速度,2025年底將突破10萬升,擴產腳步幾乎踩着油門不放。

爲化解貿易波動與需求激增的雙重壓力,藥明康德正把研發與製造的版圖鋪向全球。

過去五年(2019-2024),公司累計砸下約300億元資本支出,佔同期總收入的近兩成,資金主要流向海內外產能擴建。

2024年,泰興原料藥新廠正式投產;按規劃,到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藥反應釜總容量將突破400萬升。

海外佈局同樣提速:瑞士庫威口服制劑產能已在2024年實現倍增;美國米德爾頓基地繼續推進,預計2026年末啓用;2024年5月,新加坡研發生產中心破土動工,一期將於2027年上線。

綜合來看,藥明康德手握充沛訂單,TIDES業務疾馳,疊加全球產能同步擴張,爲應對未來挑戰再添籌碼。

結語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依託全球獨一份的CRDMO體系,藥明康德把龍頭該有的韌性演繹得淋漓盡致。

往前看,公司在2024年報裏放話:憑手裏那摞厚厚的訂單,2025年持續經營收入有望重返雙位數軌道,區間10%–15%。

可對照剛出爐的2025半年報預告,藥明康德似乎又把目標設得過於低調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