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7月20日消息,近日,日經發表文章稱,中國能夠打造自己的阿斯麥嗎?
報道稱,美西方越是打壓封鎖,越會倒逼中國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但不必諱言的是,對於希望實現芯片設備100%國產化的中國人來說,攻克光刻技術仍然是一場硬仗。
文章介紹了光刻技術對於芯片最終性能的重要性,並強調了光刻機設備的極高複雜性,也正是因爲這一點,讓荷蘭的ASML在該領域一枝獨秀。
事實上,“本地光刻工具仍存空白點”、“遠未實現自給自足”,這些也確實都是中國目前面對的客觀現實。
一名半導體分析師認爲,中國顯然正努力開發自己的光刻技術,而取得成果需要時間,手中掌握的大量ASML設備庫存顯然爲中國贏得了時間。
另一名業內IT硬件研究主管也認爲,儘管光刻技術的准入門檻遠高於其他類型的芯片製造設備,但鑑於許多技術已經存在多年,他預計中國最終會取得突破。
報道援引一名日本芯片設備供應商高管的擔憂稱,一旦中國取得突破,將給非中國供應商帶來巨大壓力。
此前,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 CEO傅恪禮(Christophe Fouquet)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美國出臺的打壓措施只會適得其反,讓中國“更努力取得成功”。
ASML是全球唯一一家高端光刻機的製造商。傅恪禮稱,中國已經開始研發一些國產光刻設備,儘管中國在趕超ASML的技術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你試圖阻止的人會更加努力地取得成功。”
傅恪禮補充道:“無論你設置多少障礙都沒用。”
在國產光刻機真正完成替代之前,我們依然需要使用ASML的DUV光刻機。
那麼就有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光刻機有後門嗎?外國公司是否能夠遠程控制我國的光刻機?
據國內媒體報道,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員、B站知名半導體up主芯聲對此表示:
“根據我掌握的消息和個人分析,我們應該能在2028年完成28nm工藝的安全化。所謂安全化,並非將所有設備和工序一律國產化,而是確保28nm工藝所需要素可持續供應,並部分以國產材料替代。到2030年,我們有望同樣實現14nm工藝的安全化。”
這意味着,到2028年,我們可在基站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實現芯片全面國產化。到2030年,若成功實現14nm製程生產安全化,就能徹底跨過AI芯片的門檻,爲我們的AI芯片生產提供一個基礎的安全保障,儘管可能到時候這條產線上生產的AI芯片不會太先進。
“我之前曾參與過與ASML的談判,對方曾明確希望將我們的光刻機接入外網,理由是便於他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只要將機器連接到互聯網,ASML預裝的遠程運維繫統即可實時傳回所有數據。一旦出現故障,便可隨時遠程處理,無需人工收集後再上傳。”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你覺得它是否會留下後門、能否被遠程關閉?畢竟ASML方面自己都說了,只要聯網,就能處理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