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網 市場分析】7 月 15 日,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發佈《關於開展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頭次對外公開集採品種遴選情況。其中,共有 55 個品種擬納入此次集採。
根據數據統計,從銷售規模看,這55個品種2024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合計接近440億元,其中有11個品種銷售額超10億元。這些品種覆蓋了多個治療領域,如抗感染、抗腫瘤、抗過敏哮喘、糖尿病用藥、心血管用藥、神經系統藥物等,都是臨牀使用廣泛、患者需求較大的藥品。
從企業過評情況來看,倍特藥業、科倫藥業、復星醫藥、石家莊四藥、正大製藥、福安藥業、石藥集團、齊魯製藥、新和成等企業將成爲此次集採的重要力量。目前,它們分別有 16、15、15、14、13、12、12、10、10 個過評品種在列。
業內表示,企業過評品種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藥品研發、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實力,也決定了它們在集採競爭中的優勢。擁有較多過評品種的企業,能夠在集採中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增加中選的機會,進而擴大市場。
數據顯示,倍特藥業16個過評品種中,包括9個注射劑、6個口服常釋劑型及1個吸入劑,其中包括達格列淨片、羅沙司他膠囊等12個品種爲2024年後新獲批品種。
科倫藥業15個過評品種中有8個注射劑、6個口服常釋劑型、1個吸入劑在列,羅沙司他膠囊、富馬酸福莫特羅吸入溶液、注射用維庫溴銨、阿戈美拉汀片等爲2025年新獲批品種。
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旨在通過 “以量換價” 的方式,降低藥品價格,減輕患者用藥負擔,同時促進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自開展藥品集採工作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大批藥品價格大幅下降,患者受益明顯。此次第十一批藥品集採,繼續聚焦臨牀使用成熟的 “老藥”,並對採購規則進行了優化,如提高入選門檻,對企業的質量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據悉,本次集採還另對68個滿足集採遴選條件但未通過的原因進行公示。檢索發現,藥品未通過遴選的主要原因包括:“跨醫保目錄” 品種區分醫保性質,各品規均不滿足充分競爭格局;2024 年各省醫藥集中採購平臺採購金額小於 1 億元;未啓動一致性評價,同時存在新老批件;存在專利侵權風險;重點管理的抗菌藥物;以及臨牀使用風險高等。業內表示,“這一做法打破了以往企業對集採遴選標準的“信息壁壘”,釋放出“集採遴選有標準、政策運行有邏輯”的積極信號。
此次集採將進一步規範醫藥市場秩序,推動企業加強創新和質量提升,爲患者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藥品。同時,通過明確的市場規則和競爭機制,引導企業合理定價,避免惡意競爭,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