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戴爾:AI 浪起,老廠要來個回馬槍?》中我們主要聊了戴爾的歷史沉浮,以及戴爾當下在服務器市場中的競爭力。而本篇我們將主要從投資價值的角度展開,側重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從PC轉向AI PC領域,這究竟有多大潛力?
2)AI 服務器+AI PC加持,戴爾到底有多大的投資價值?
關於戴爾的下篇,直接上海豚君的具體正文:
一、傳統基本盤的新機遇:PC轉向AI PC
戴爾的客戶端業務涵蓋了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工作站、顯示器和外設以及軟件與安全解決方案四個部分,其中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是CSG業務的絕對主力。
不同於聯想、惠普等品牌,戴爾電腦最大的客戶來自於企業,當前公司商用客戶的收入在整個客戶端業務中佔比已經達到了88%。
隨着戴爾公司加強企業級生態的聯動,電腦顯示器爲主的CSG業務可共享ISG(基礎設施部門)的客戶資源,並能提供“PC+服務器+存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公司企業客戶佔比呈現出持續走高的趨勢,相對而言to C端的比重逐漸弱化,已經下降至1成左右。
1.1PC市場格局
在當前的全球PC市場中,戴爾公司在出貨量市場的份額在15%左右,排名第3。雖然沒有了曾經的全球第一,但公司依然處於頭部梯隊。在公司將戰略重心調整至企業級信息化服務後,公司在PC市場也是以企業客戶爲主。憑藉與企業客戶的長期合作,戴爾公司的PC業務受C端市場變化的影響較小,因而市場份額也保持相對穩定。
由於戴爾的CSG業務將近60%的收入來自於美洲市場,美國又是其中最大的市場區域。因而公司在美國市場中的地位,更能直接反映公司CSG業務的具體表現。
從美國的PC市場數據來看,惠普和戴爾長期位於前二,兩家公司合計佔據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自從2020年末開始搭載自研M芯片以來,雖然蘋果的Mac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但戴爾電腦依然還有2成以上的份額。
2024年戴爾在美國PC市場的出貨量在1580萬臺左右,佔整體出貨量的40%左右,但能貢獻公司客戶端業務將近60%的收入,從中也能看出戴爾電腦在美國市場的產品均價是相對較高的。

1.2戴爾PC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既然戴爾公司在PC市場處於第一梯隊,那麼公司的PC產品競爭力真有這麼強嗎?在PC市場中,各家品牌商將旗艦產品通常都分爲商務和遊戲兩大類。其中蘋果的iOS系統具有特殊性,而其餘品牌都是Windows陣營,更容易進行橫向比較:
a)性能配置:戴爾、華碩>聯想、惠普>宏碁
b)同配置價格:戴爾>華碩(遊戲本)>聯想>惠普>宏碁
綜合上述信息,戴爾的PC產品依然具備性能配置方面的優勢,而同時戴爾品牌的同配置價格依然是相對較高的。從用戶畫像來看,戴爾公司的XPS系列產品適合企業高管及創意專業人士,而公司此前收購來的Alienware系列,更是適合不差錢的硬核遊戲玩家。
在戴爾電腦的整體均價相對偏高的帶動下,戴爾公司2024年在PC市場的出貨量僅僅是聯想公司的2/3,但公司去年客戶端業務的整體收入卻能與聯想的500億美元相近。
1.3戴爾在AI PC的佈局
AI PC指的是配備專門處理AI工作負載的芯片或模塊(如NPU)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隨着市場對AI PC關注度的提升,核心玩家(戴爾、聯想和惠普)都陸續進入AI PC市場。
在PC產品增加NPU的同時,也在調整自身的AI定位。當前三家公司都陸續發佈了搭載酷睿Ultra或AMD銳龍9的PC新品(NPU算力10-60 TOPS)。
戴爾將公司原有的PC產品體系打亂,參照蘋果手機的命名方式,重新梳理出“Dell(日常生活)、Dell Pro(專業辦公)和Dell Pro Max(極致性能及AI開發)”的三大類。
此外,戴爾公司與英偉達、高通、AMD和英特爾都建立了在AI領域的合作,海豚君預期公司未來DELL系列(中低端)將主要使用高通和英特爾的產品,Dell Pro和Dell Pro Max(中高端)則採用AMD和英特爾的產品。
PC市場第一梯隊的三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同時發力,這也明確了PC將走向AI PC的發展趨勢。具體來看:戴爾更側重於三層算力的技術架構和企業級的深度整合(B端);聯想則側重於端側大模型和智能體系統(與文心一言、WPS整合等應用層);惠普是0門檻的AI普惠戰略,慧小微AI管家等(C端)。
Deepseek等的出現,讓市場看到了AI領域的潛力。當前的一部分電腦已經搭載了NPU,但由於AI應用還未出現更多的革新和普及,AI PC未能發揮出明顯的優勢。
這又是一個“硬件-軟件”相互促進的過程。隨着PC市場的核心廠商全面轉向,AI PC在硬件端的滲透率將顯著提升。硬件端的推廣,能推動市場中軟件應用的創新。而當應用端能出現更多創新並能轉化成生產力的時候,將給市場帶來硬件端(如AI PC)的更多需求。
1.4 AI PC對PC市場的帶動大嗎?
雖然AI PC的產品陸續上市,但由於應用端還未出現持續的革新,當前大衆消費者對AI PC並沒有明顯的偏好。隨着PC核心玩家全面轉向AI PC市場,海豚君認爲當前階段的AI PC滲透率提升主要是由供給端推動。
AI PC出貨量的增長,確實會對整體PC市場的回暖有所推動。2024年被認爲AI PC的元年,全球PC市場增速也實現了止跌回升。
而從另一方面看,由於PC市場已經是一個每年2.5-3億臺出貨量的穩定市場,在AI應用未能明顯激發市場需求的情況下,AI PC的增長只能推動PC市場的回暖,但並不會帶來市場增速的快速回升。
換句話說,“如果AI PC只是在供給端推動的影響下,這更可以理解是一次PC市場整體產品的迭代升級”。
結合AI PC的進展和市場預期,海豚君預估2029年全球AI PC的出貨量有望達到2.3億臺,AI PC滲透率有望達到78%。而在AI PC的帶動下,PC市場也將繼續呈現回暖趨勢,全年出貨量將重新站上3億臺。
雖然AI PC對PC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帶動不大,但產品的整體迭代升級,無疑給戴爾等品牌廠商帶來了一次重新劃分市場份額的機會,從而在PC市場獲得超額的成長。
二、AI 賦能,服務器和PC的雙輪增長?
在“AI服務器+AI PC”的雙重推動下,戴爾公司能否迎來“又一春”呢?而在戴爾公司的業績測算中,最爲核心的是對服務器和PC的預期。前者是ISG業務(收入佔比45%)的關鍵部分,後者是CSG業務(收入佔比53%)的基礎。
2.1服務器部分
在公司2023年規模化佈局AI服務器之前,傳統服務器的全年收入基本都維持在150億美元左右。而當市場轉向AI需求後,雲服務商的資本開支也進一步向AI服務器傾斜。如果公司固守傳統服務器,將面臨競爭加劇和業務萎縮的壓力,而AI服務器也是公司“不得不做”的破局方法。
在對戴爾服務器業務的業績測算時,主要分爲傳統服務器和AI服務器兩塊:
a)傳統服務器:核心假定①量的方面,假定傳統服務器出貨量相對穩定,維持在全年130-140萬臺的銷量;②價的方面,公司傳統服務器均價每年保持着低個位數左右的增長。
結合以上假定,海豚君預期公司傳統服務器收入穩中小幅增長,至2029年有望成長至160億美元,公司在傳統服務器市場的份額有望從26%提升至29%左右。
b)AI服務器
①量的方面:由於公司的客戶主要是二線廠商,在缺乏頭部大廠大量採購的情況下,公司整體出貨量在市場中不會很多。結合AI服務器市場增速預期,海豚君預期至2029年公司AI服務器的年銷量有望達到13萬臺;
②價的方面:公司在提供優質的服務器產品的同時,價格也是在同行競品中相對偏高的。海豚君測算當前市場中AI服務器的均價在15萬美元左右,而戴爾AI服務器的均價在20萬美元以上。在搭載GB系列產品出貨增加的情況,戴爾AI服務器的均價在今年有望繼續提升。而假定明年開始公司AI服務器均價出現回落,但均價仍將維持在20萬美元上方。
結合以上假定,海豚君預期戴爾公司的AI服務器收入在2025年就能實現對傳統服務器的反超,至2029年有望成長至260億美元,2024-2029年的複合增速有望達到21.8%。由於大型雲服務商在AI服務器領域採取ODM direct的方式爲主,因而公司的AI服務器在市場中的份額不會很大,預期戴爾將在AI服務器市場維持5%左右的市場份額。
綜合(a+b)來看,戴爾的AI服務器收入至2029年有望成長至425億美元,2024年-2029年間的複合增速爲11.4%,在整體服務器市場的佔比在7%左右,市佔率相比當前回落了一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爲AI服務器領域,ODM市場份額擴大。
2.2 PC部分
在AI應用還未大規模爆發的情況下,AI PC相比於普通PC並沒有展現出明顯的優勢。當前的AI PC主要是由供給端推動的迭代升級,而非來自於需求端。在這個情況下,假定PC市場在未來五年呈現個位數回暖的情況。
對於戴爾PC業務的預期,也主要從量和價兩方面來看:
①量的方面:由於AI PC在辦公、商務等企業端場景中的發展更快,而戴爾公司本身以企業客戶爲主,戴爾整體PC出貨量增速表現將略好於市場整體。結合公司及行業面情況,海豚君預期戴爾PC出貨量至2029年有望增長至4500萬臺左右,市場份額仍將維持在15%左右。
②價的方面:由於AI PC的價格整體高於傳統PC,在AI PC滲透率提升的前兩年,公司PC產品整體的均價會受到結構性的拉動。而隨着AI PC滲透率達到50%以後,市場可能會出現競爭加劇或價格戰的清醒,海豚君預期2027年後公司PC產品均價也將有所回落。
結合①+②,海豚君預期戴爾公司的CSG業務至2029年有望成長至590億美元左右,2024-2029年的複合增速爲4%。
2.3戴爾的整體業績預期
綜合以上戴爾服務器和PC業務的信息,海豚君預計戴爾公司總收入至2030財年(大致對應自然年2029年)成長至1279億美元,2025財年-2030財年的複合增速爲6%。
在AI服務器和AI PC的帶動下,公司的ISG業務(基礎設施業務)和CSG業務(客戶端業務)都將保持增長。在服務器業務的複合增速高於PC業務的影響下,戴爾公司的ISG業務佔比將有所提升,兩業務收入的整體比例仍將維持在1:1附近。
在收入的基礎上,假定硬件毛利率和服務毛利率保持相對平穩。隨着收入端的增長,規模效應對研發費用率和銷售管理費用率會產生稀釋作用,戴爾公司整體的經營費用率(研發費用率+銷售管理費用率)有望從當前的14-15%下降至12%左右。
結合上述假定,海豚君預期戴爾公司核心經營利潤至2030財年(大致對應自然年2029年)有望成長至125億美元左右,2025財年-2030財年的複合增速爲15%。受益於經營費用率的下滑,戴爾公司的核心經營利潤率有望從6.5%提升至9.8%附近。
【核心經營利潤=毛利-研發費用-銷售管理費用】
三、對戴爾投資價值的思考
對於戴爾投資價值的判斷,從PE和DCF兩個視角來看:
a)PE估值:
結合上文對戴爾公司的業績預期,假定公司的稅率爲15.9%,那麼公司2026財年(大致對應自然年2025年)的稅後核心經營利潤爲71.5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30%+。在2026財年受益於搭載GB系列AI服務器的出貨,帶動公司業績增長提速。而在2026財年之後,海豚君預期公司核心利潤的複合增速將回落至10%左右。
在估值考慮的時候,因爲戴爾公司體內有持續較多的有息負債,在利潤端應該扣減每年支出的利息費用都有10多億美金。
在扣減利息費用(13億美元左右)處理後,公司2026財年利潤端約爲58億美元。結合公司當前市值868億美元,大致對應2026財年的PE爲**倍PE左右,還未到公司歷史估值中樞水位,而公司的中樞水平基本是****倍,對應接近****的溢價空間。
b)DCF估值:
PE估值更多地是體現了短期角度的相對估值情況,而如果從DCF的絕對估值角度出發。假設WACC=10.6%,永續增長率2.5%的情況下,DCF測算出的戴爾科技DELL的股價爲****美元,大致對應***億美元,相比於當前股價(128美元)仍有**%的上升空間,確定性相對較高。
c)小結
綜合(a+b)兩種角度看,戴爾當前的股價是不貴的。公司當前PE位於歷史估值區間中樞下方,DCF角度也提供了將近**%以上的空間。
公司一季度新增了121億美元AI服務器訂單,基本奠定了今年AI服務器業務高增長的確定性趨勢。
雖然公司仍維持着AI服務器全年150億美元的收入指引,但從公司當前爆裂的訂單節奏看,戴爾公司下半年有望進一步超預期。
結合戴爾當前在AI領域持續“拿單”的表現,公司市值還是有機會往相對樂觀的****億美元方向演繹。
<此處結束>
- END -
原文標題 : AI雙Buff加持,戴爾將再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