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8日),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經濟與金融學院聯席院長張憶東,在一場與澎湃對話中,分享他了對美股市場、A股行情、港股市場、以及對反內卷政策、下半年資產配置方向等多個話題的最新判斷。
張憶東這場分享的內容非常豐富,觀點鮮明,洞見有力。他認爲美聯儲如果要降息,可能最快也是九月份;
而且很可能12月份還會降一次息,那這樣可能對於四季度美國的風險資產有一個正面的支撐。但對美股而言,張憶東認爲它的性價比較上半年大大降低了。
而下半年A股將呈現確定性慢牛,源於低利率環境下社會財富再配置、政策引導及各重大事件的推動等,A股創出9.24以來新高是大概率事件。
他建議投資者應關注價值股中的紅利資產、反內卷龍頭和出海鏈,以及成長股中的科技、新消費板塊。
張憶東提出港股牛市進入“漫長夏天”,受益於國家賦能、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及增量資金流入,下半年將持續走強。
反內卷政策將分三階段演繹,明後年或迎來主行情,推動傳統行業併購重組與龍頭公司的戴維斯雙擊。
最後,他指出,在其他資產上,長期看好黃金與數字資產,但短期需防波動。
股票仍爲首選,中國資產A股和港股優於美股。
主持人:您對下半年美股市場怎麼看?
張憶東:下半年我總體認爲可能還是會有震盪略升,
震盪,特別是在三季度,要小心。但是四季度,如果說降息來臨的話,向上走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剛纔講的整體來說可能震盪略向上,但是整個的漲幅應該是弱於上半年。
要分析以下幾個重要的變量,
第一個變量,其實就是美聯儲降息的節奏和力度,
七月中旬,美國的CPI數據會公佈。考慮到它剛剛公佈的非農就業數據是非常強勢的,那正常來說六月份的美國通脹數據不會太低。
再考慮到美國所謂的“大美麗法案”,而“大美麗法案”會帶來美國下半年整個經濟的預期;
市場對美國經濟下半年的預期,是從一個衰退的預期走向一個軟着陸的預期,所以,通脹的預期也會有所提升。
那麼我們認爲,七月底美聯儲的會議,大概率是不會降息的。
如果要降息,可能最快也是九月份,
而且很可能12月份還會降一次息,那這樣可能對於四季度美國的風險資產有一個正面的支撐。
第二方面是對等關稅戰,
第三個方面,是關係美國的基本面。
從七月下旬開始,進入到美國的中報季,業績期。上半年總體來說受到貿易戰的影響,美國的基本面還是會有分化的。
如果說時候爆出來不盡如人意的業績,那麼在三季度,特別是八月份,有向下的風險。
再疊加剛纔講的第二個對等關稅戰,如果在八月初又有一些幺蛾子發生,那可能在三季度,整個美國市場向下的風險還是要高度警惕的。
第四個方面,就是看所謂的“大美麗法案”,對於美國的國債收益率的影響,特別是美國的長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影響。
因爲美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全球資產中短期定價的錨。
那我們的判斷至少在七月份,特別是七月下旬,有可能美債長端利率進一步向上走,甚至有可能突破4.5向上走。
總體來說,我們認爲東昇西蕩在今年下半年依然是存在的,中國有可能還是持續向上走,而美國的股市是動盪的;
對美股而言,我們認爲它的性價比,應該是比上半年大大降低了,總體是這樣的看法。
主持人:對於下半年A股的整體行情,您有何預期呢?特別是在擇時方面,有沒有特別的時間點,需要關注一下?
張憶東:我們一定要用多頭思維、慢牛的思維模式來去考慮現在中國的A股,一定要用政治經濟學的框架來分析中國的A股,而不能完全用西方經濟學。
現在資本市場是我國重要的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我們不能單單從所謂的“經濟晴雨表”的角度來看股市,還要從股市作爲“牽一髮而動全身”、“四兩撥千斤”這樣一個引擎的角度來思考,
在中國經濟轉型、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路徑上面,怎麼來去思考A股,怎麼來思考A股的行情?
我們有以下幾個看法,
第一個,我們認爲,要多多地關注結構,結構分爲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
第二個層面,我們要多多地去關注市場對於經濟的正反饋;
第三個,我們要關注的是重要的一些大事件的節點。
我具體地分析一下,第一個就是結構,
上半年很多人講的還是啞鈴型。一方是以銀行爲代表的傳統的高股息的紅利資產,可以說一騎絕塵。
另外一塊似乎是微盤股。
下半年,我們還是覺得整個價值股會推動指數震盪向上走。
因爲這一次,中國的這些價值股在低利率環境下的配置價值會逐步彰顯,隨着股市的上升,中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會提升。
我們160萬億的居民儲蓄,它會有一個再配置的需求。
對銀行理財、保險、社保、養老金而言,在一個低利率的新時代環境下,中國的資本市場具備了提供收益的重要來源。
過去的十年是債的大牛市,2013年的錢荒時刻,中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可以到4.6。而現在我們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不多1.6左右。
而未來我認爲債市可能變成“蝸牛市”了,就是在一個低位徘徊。
在高質量化債、高質量發展的格局下,整個的利率環境是低位徘徊,而且可能是一個較長時期的常態。
那這種情況下,由於從去年的924以來,其實我們整個的股市已經是反轉了,
那麼這樣一個良性循環,會提升風險偏好,後面龐大的中國社會財富將會配置到股市裏。
而且從配置的角度來說,大錢會先配穩的,配一些價值型的資產,
所以我們認爲,下半年中國A股將會呈現出一種確定性的慢牛格局。價值股搭臺,成長股唱戲。
對於風險偏好比較高的投資者,他有可能還是會去追逐相對高成長的資產。
但是價值股纔是我們A股,無論滬深300還是上證綜指,這種大盤指數的中流砥柱。
我們分析認爲,中國A股的指數在下半年大概率會創去年924以來的新高,我認爲這個並不難。
第二點,我們要想清楚,要用政治性、人民性、功能性的分析框架來考慮我國的A股市場,以及A股市場的行情的節奏。
大幅波動的市場,歷史證明對於中國並不適合,可以說中國很多的老百姓在牛市中虧了大錢,
一定要注意,A股市場,現在它的深層邏輯改變了,不要老是用一種刻舟求劍的思維來思考A股市場。
政治性,就是說,我們資本市場是要爲實體經濟服務的,而不是讓少數人賺大錢來去割大多數人的韭菜。
那人民性是什麼呢?
一定是穩步的底部緩慢抬升的行情,而不是動輒一哄而上,一鬨而下,大漲大波動,
而是整個的行情節奏緩慢上移,才能讓普通投資者能夠通過資產配置,通過漸進式地去把錢交給專業投資人,從而獲得財富的保值增值。
從第三點來說,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些重要的時間節點。
而重要的時間節點,對於股市向上的衝擊,可以說是號角。
比如說在秋季,9月3號,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和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
這樣的宏大敘事面前,風險偏好一定會提升的,那個時候可能整個行情,整個指數的表現都會比其他時候更強一點。
還有,就是下半年可能會推進的事件,在八月份,中美可能會達成貿易協定,就是日內瓦協議90天,在8月12號前後,應該是會有一個落地。
對於中美兩個大國來說,合則兩利,政治是一個妥協的藝術,能夠達到共贏,從而風險偏好會有個提升,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第三個重要的節點,就是我們二十屆四中全會的召開,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政策指導,
包括今年也是十四五最後的關鍵一年,可能也會考慮十五五的規劃。
所以,下半年從時間節點來看,是有利於整個市場震盪向上走的。
主持人:接下來對行情方面的機會,張總您有什麼預期呢?
張憶東:我認爲有這幾個方面,分別在於價值股方向和成長股方向。
我們先講價值股方向,特別對普通投資者,我們還是要用固收+的思維來考慮問題。
1、今年下半年要高度關注紅利資產,就是金融,
而且金融除了銀行以外,我認爲要擴散,向非銀、向券商進行擴散,
除此之外,對於一些傳統的上游的原材料,以及運營商,還有一些公用事業,
這些具有可持續分紅能力的這種資產,也是屬於比較穩健的投資者值得配置的。
2、就是反內卷的政策導向下,
帶來的傳統的中游和上游的一些成熟行業,甚至有些產能過剩行業裏的龍頭公司的機會。
這個機會有點像可轉債一樣。
3、就是出海鏈。
伴隨着八月中上旬,中美達成一定的貿易協定,我們認爲中國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這些公司,依然能夠在海外拓展,不單是出口,而是出海。
出海跟出口最大區別,出口是在中國生產,產品出去,
而出海,可能你在東盟,在歐洲,甚至在美國進行生產,
通過我們的管理能力,我們的技術能力,我們產品的品牌能力,在全球獲得競爭力,從全球獲得收益。
那從成長股的維度來說,
最確定的兩大方向,一是科技,二是新消費。
科技和新消費真的很像2000年時代的五朵金花,那是城鎮化工業化時代的寵兒。
具體來說,有科技軟硬件,精密製造的機器人,創新藥這三個層面。
另外一個是新消費,
我們認爲新消費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消費,是一種精神消費,也是一種服務化的消費。
新消費是成長,傳統的消費是價值,甚至是紅利資產,類似可轉債一樣。
要補充一點,剛纔講的類紅利資產裏邊。其實應該把像白酒,像食品飲料也要放在紅利資產裏。
很多優質的食品飲料龍頭,現在股息率都是差不多將近3.6,甚至是將近4左右。
那麼再回到成長的角度來說,新消費二季度的確表現非常強大。所以,三季度的時候,我們認爲它貝塔的動能不如科技。
科技一季度很好,有貝塔有阿爾法。二季度的科技基本上整體是震盪調整的,有些阿爾法。
但是,三季度我們反而認爲科技可能有貝塔,有整體性的向上動能。
而新消費三季度可能要分化,
全球有競爭力的公司可能繼續漲,但是那些跟風的消費,可能就要震盪,等待四季度有新的業績,四季度會有估值切換。
所以我們認爲新消費也好,科技也好,特別是以這一輪AI、生物醫藥和機器人爲代表的這一輪的科技,是一個戰略性的機會,是一個時代的紅利。
人均GDP到了1.2萬美金以後,這不是我們的特例,日本、美國也都是一樣的,都是開始從商品消費的爆發轉向服務消費的爆發。
所以科技和新消費,我戰略性看多,這是成長的兩大主賽道,
主持人:關於投資機會方面也提到了反內卷的相關機會。關於資本市場如何支持反內卷的政策導向,以及反內卷對於股市相關行情的影響。這方面您能再詳細分享一下嗎?
張憶東:第一,我認爲這一次反內卷,它有這樣一個時代背景,就是說中國新舊動能轉換,
我們整個經濟的降速,帶來一些中游乃至於偏上游的行業,特別中游製造業,呈現出階段性的產能過剩。
現在中國的製造業公司依然是比較強大的,所以所謂的內卷就是不斷打價格戰,
把一些有科技含量的先進製造業賣成白菜價,變成海外說你怎麼對我進行傾銷。
所以,國家是想引導中國製造從大走向強,從量走向質,
我們要把精力團結起來去創新,真正地依靠全球化走出國門,走向科技進步,科技創新,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也是體現出整個新舊動能切換最痛苦的階段結束了。
我們現在經濟已經企穩了,對GDP增速的擔憂緩解。現在要對經濟的質量要進一步提出要求,這是一個變化,這是一個時代的背景。
所以,這個趨勢不是股市的短暫炒作,而是一個較長時期,伴隨着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思路,這樣一條長期主線。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認爲行情可能會有三階段。
第一階段,先知先覺的錢會聽到政策的聲音,
所以像光伏也好,水泥也好,水泥最近是淡季,但是照樣股價大漲。
還包括一些化工,這些傳統的有一定產能過剩的行業,它的A股上市公司股價開始應聲而起,這是第一階段,這也是對政策預期。
第二階段,政策實施的過程中間,市場就開始有分歧了,
有人就開始說,好像進度不行。因爲你漲了以後,預期就達不到了,就會有各種擔心,這就會有震盪。
第三階段體現爲良性循環,一個正反饋,也就是說資本市場的力量要體現出來了。
在明年和後年,很可能是反內卷的主行情,大行情是在明後年,
今年只是一個預演,只是號角剛剛吹響,
到明後年我們將會看到什麼呢?
加大反內卷相關產業的併購重組,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資本市場,都要積極配合反內卷的政策,
銀行那邊併購貸要積極推進,而資本市場的再融資和併購重組相掛鉤,通過市場化的整合帶來效率的提升。
所以,這次的反內卷本質上是什麼?
政策引導、市場主導。
現在有一個誤區是什麼呢?
誤區是以爲這一次反內卷,等於2016年之後的那個供給側改革;
不一樣。
這一次政策是引導的,希望市場來做主導。
而當年你可以看到通過稅收、環保,甚至以行政的力量,當時的供給側改革是強力推進的。
所以資本市場在這一輪反內卷的政策大旗下,我們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帶動啞鈴的中端。
因爲最近幾年,整個A股市場的投資策略或者機會就是啞鈴,一端是大盤價值,一端是微盤的題材炒作,大多數的中間不死不活。
而這一次我認爲是改變了趨勢,
將會通過資本市場的賦能,讓資本市場的相關領域,無論是剛纔講的化工、新能源、鋼鐵、有色、水泥,包括可能快遞等等,
甚至港股的互聯網,通過反內卷,反而讓龍頭公司獲得了更好的行業競爭格局,從而帶來戴維斯雙擊,盈利和估值的雙提升。
所以,我們認爲明後年中國的股市反而更值得期待。
可能從現在結構性的行情,變成一種更全面的行情,
我們建議要信早信,一定要高度重視反內卷帶來的這波轟轟烈烈的行情。
雖然不必短期追高,短期可能還是屬於第一階段,還是炒預期。
但是我們是可以立足於價值投資,立足於去找那些反內卷相關產業裏的龍頭公司,把它當做類可轉債來進行價值投資,耐心投資。
主持人:下半年您如何看待港股的行情?春天還在嗎?港股的牛市您認爲依然能夠走下去嗎?
張憶東:我們認爲,總體看,港股的氣溫肯定是夏天了。
這輪港股牛市的夏天一定是漫長的,絕對是比春天要長得多。
今年只是這輪港股牛市夏天的第一年,下半年會繼續延續熱度,
對下半年我們要從以下三個維度來思考牛市的推動力。
第一個,港股市場是國際新秩序重構的受益者,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現在美國要開始通過“天才法案”來推動美元穩定幣,而香港不讓它獨美,香港其實跟它基本上同時推動了穩定幣的立法,並且在八月份要正式開始實施,
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活力,開始復甦了。
所以現在港股這輪牛市,你可以理解爲是國家賦能的牛市,
國家給了香港更加積極的寬鬆的政策,它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
以前香港要看外資的臉色,
現在港股是國家賦能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讓香港的這輪牛市可以走得更長,因爲它創新的力量來了。
第二個維度,是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香港。
香港以前整個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是不夠。
它的上市公司更多是一種特色性的上市公司,它對中國經濟的代表性是不強的。
這幾年,特別是今年以來,優質的製造業公司紛紛到香港上市。
而更不用說有一個板塊叫做新消費,相關公司也都紛紛到港股上市。
所以整個港股的廣度和深度顯著地提升。它儼然成爲了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
現在香港的增量資金驅動非常明顯,這個增量資金是體現在內資做全球化配置。
今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30號,內資通過港股通配置到香港是6700多億人民幣。
而除了內資以外的好消息,是外資也止血了。
今年上半年,外資淨流入港股,雖然數字不多,但是它代表一些趨勢的改變。
我認爲全球的資金還是會向香港回來,特別是在三季度後期;
一旦8月12號前後,中美達成協議,
我們的判斷是這樣的,就是人民幣升值將會繼續穩步推進,在年內大概率會到7,所以今年下半年人民幣升值也是個預演。
到了明後年,我們還是認爲隨着美國降息,隨着美元可控的貶值,因爲特朗普是希望美元是可控式貶值,他試圖推進製造業迴流,這是未來重大的宏大敘事之一。
那這樣的話,對於中國資產,特別是港股就迎來了更多的金銀鳳凰,
港股的生態環境,現在是一個良性循環,這是第二個方面。
下半年整個的增量資金會比上半年更加活躍,所以香港市場下半年依然會持續創新高,特別是三季度後期到四季度。
第三個方面,我們認爲就是香港還有一個重大的改變,投資風格重大的改變,
也是因爲基於前兩者,原來香港是一個外資主導的離岸市場,所以港股的投資風格強調的是確定性給溢價,不確定性的給折價。
大多數的公司流動性極差,都是小票,是流動性折價,這是以往的離岸市場的特徵。
現在港股的投資風格從一個離岸市場文化變成在岸市場文化。
在岸市場的特徵是什麼呢?它的投資風格更加多元化,有做價值的,有做成長的。
香港市場的中小成長風格將會在未來成爲一個重要的趨勢,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對中國的新消費都有驅動力。
主持人:那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您更看好哪些品種呢?
張憶東:我們先講大類資產配置的一個角度。我們對於黃金還有數字資產是長期戰略性看多。
因爲在中美大國博弈進入相持階段,在國際金融秩序重構背景下,黃金也好,穩定幣也好,數字資產也好。它其實是戰略性的一個方向。
但是從短期的維度來說,還是要保持自己的風險偏好跟市場的波動要相吻合。
你比如說以黃金爲例,從2600一路漲到3500,沒有相應的調整。
這裏有大量的獲利盤,大家都一致看多。但是你的獲利盤又很大,該買的都買了。這樣的話它就需要震盪。
我們認爲,黃金有可能三季度都沒啥大機會,如果沒有深調,就要把時間拉長來消化。
那有可能要磨到三季度末,甚至到四季度,黃金纔會結束調整,進一步向上走。
但是我們判斷黃金在年內有希望突破3500的,而且明後年依然是看多,
因爲美元向下走,而且明年美國降息,這是相對比較確定的,所以四季度黃金肯定是有機會。
而最近比特幣又是回到歷史的高位,所以,我們認爲如果是風險偏好較低的人,還是要審慎去關注。
如果說按照我的判斷,三季度會有個美債長端利率的向上擾動,這些高波動的資產也會有回撤,回撤的時候可以考慮來配置。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