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峯多措並舉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

內蒙古日報
07-18

轉自:草原雲

7月18日,赤峯市民邢國華正在北京市海淀區牡丹園小區爲客戶打掃衛生。幾年前,邢國華還在爲生計發愁,經過京東家政培訓就業基地的培訓如今她已經成爲京東家政的一員。

“我現在每個月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日子有了奔頭。”邢國華說。

7月18日,京東家政培訓就業基地正在進行家政培訓。

今年3月,全國首家京東家政培訓就業基地落地赤峯,通過“赤峯基地直通+旗縣培訓機構輸送+區域輻射帶動”的創新模式,幫助農牧民工實現“培訓即就業、結業即上崗”的無縫銜接。截至目前,京東家政培訓就業基地已培訓學員330餘名。

中京繡娘正在聚精會神地刺繡。(資料圖)

邢國華的生活蛻變,是赤峯市持續推進農牧民工轉移就業工作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赤峯市通過打造京東家政培訓就業基地、培育勞務品牌、支持農牧民工返鄉創業等舉措,爲農牧民工提供全方位、精準化就業服務,拓寬轉移就業渠道。

敖漢小米農技工正在勞作。(資料圖)

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百姓。赤峯市充分發揮本地人力資源優勢,重點打造“赤誠勞務”品牌體系,涵蓋文化旅遊、手工製作等多個領域,同時,建立需求引導培訓、認證提升質量、就業反哺產業的閉環機制,實現勞務輸出組織化、從業人員技能化的轉型升級。目前,赤峯市已培育出“巴林左旗笤帚工”“敖漢小米農技工”等18個特色勞務品牌。

巴林左旗笤帚苗產業帶頭人李豔壘在參加展覽活動。(資料圖)

赤峯市還搭建10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從場地選擇、擔保貸款、企業合作等方面爲創業者提供幫助,實現一人創業、帶動多人就業。目前,園區已吸引591名創業者入駐,帶動就業9304人。

一系列務實舉措,讓赤峯市農牧民工端穩就業“飯碗”。目前,赤峯市農牧民工轉移就業人數達68.4萬人。

內蒙古日報·草原雲記者:李雪瑤

編校:郭娜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