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特斯拉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將其在日本的電動汽車門店數量翻倍至50家。
特斯拉這一決策絕非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其應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格局變化、深耕亞洲核心市場的戰略落子。在日本這個汽車產業高度成熟、本土品牌佔據絕對主導的市場中,特斯拉擴張背後,既有對市場機遇的精準判斷,也面臨着多重結構性挑戰。
日本電車市場獨特座標系:純電滲透率全球墊底
日本電動汽車市場正處於關鍵的轉型階段。
根據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pan Automobile Dealer Association)的數據,2024年日本純電動汽車銷量爲59,736輛,同比下降33%,這是四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純電動汽車的滲透率跌破2%,在全球主要市場中處於墊底位置。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侯福深曾披露國內汽車產業數據,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首破3100 萬輛,出口586萬輛蟬聯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87萬輛,滲透率首超40%。汽車產品結構中,純電動汽車佔比達到60%。
如果說中國純電汽車市場太過優越,不具備代表性。那麼,再看歐美國家,斯洛伐克通訊社網站1月27日報道,普華永道諮詢公司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增至1040萬輛,比前年增長約14%。
在調查的21個市場中,美國售出120萬輛,增長7.2%;英國,售出38.2萬輛純電動汽車,增長21%。
日本,如此“蠻荒”的純電市場,究竟對特斯拉有何吸引力?
要知道,近年來,在全球市場,特斯拉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全球銷量同比下降13%,至384,122 輛,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兩位數的下滑。汽車行業數據提供商MarkLines的數據表明,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下滑最爲明顯,今年1月至5月的銷量同比大幅下跌34% 。
而在中國市場,儘管中國仍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但本土品牌的崛起正在改變競爭格局。今年1月至6月,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位居榜首。
然而,在一片頹勢中,日本市場卻成爲特斯拉的亮點。
雖然日本官方尚未公佈具體銷量數據,但預計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日本的銷量約爲4,600輛,同比增長70%。特斯拉去年在日本售出約5,600輛汽車,且目標是到2027年成爲日本進口汽車銷量冠軍,超越目前的領先者梅賽德斯 - 奔馳(其2024年在日本售出53,195輛汽車)。
圖源:特斯拉
這樣的增長態勢無疑讓特斯拉對日本市場充滿信心,也促使其加快在日本的擴張步伐。
相關報道顯示,特斯拉剛進入2025年便推出促銷活動,凡是在1月1日之後購買全新Model Y庫存車、並在第一季度末前提車的客戶將獲得五年的免費超級充電服務。Model Y在日本的起售價爲563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6.2萬元。
在日本市場,特斯拉能站住腳嗎?
然而,特斯拉仍需要面對的現實是,即使其在日本市場有一定的受歡迎度,但其銷量仍然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
特斯拉早期在日本採用的線上銷售汽車,大多數促銷活動也在網絡上進行,雖符合其全球輕資產策略,但若要深度拓展日本市場顯然不夠誠意。
日本汽車市場的特殊性對特斯拉構成多維挑戰:其一,產品適配性。日本道路狹窄多彎,消費者更偏好緊湊型車,而特斯拉現有車型中,Model Y的4.75米車長已接近日本“普通車”牌照的尺寸上限(4.7 米),對比來看,本田e 爲3.89 米。
其二,服務體系重構。日本消費者對售後服務的期待較高,特斯拉的新門店將承擔部分售後功能,但其技師培養速度能否跟上擴張節奏存疑。
其三,盈利模型的可持續性。除卻門店成本外,特斯拉在日本的充電網絡採用自有標準。由於日本的電動汽車充電器大多采用CHAdeMO標準,與特斯拉車輛並不直接兼容,購買新款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客戶還將獲贈一個適配器,以便在CHAdeMO標準的充電站充電。這意味着特斯拉必須快速拉昇其日本市場銷量才能攤薄其上升的成本,否則可能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特斯拉的日本門店翻倍計劃,本質上是一場“用規模換市場”的豪賭。
在這個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關鍵節點,其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資本投入的力度,更在於能否真正破解日本市場的“本土化密碼”—— 既要保持特斯拉的技術基因,又要融入日本消費者的價值體系。這場博弈的結果,或將成爲全球汽車巨頭佈局成熟市場的重要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