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為技術港股IPO:2024年盈利藏近八成應收款 曾被央視315點名 上市前股權轉讓顯合規瑕疵

新浪證券
07-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近日,廈門瑞爲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conova Technologies Co., Ltd.(以下簡稱“瑞爲技術”)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以“特專科技公司”身份(適用上市規則第18C章)衝刺港股上市,華泰國際、建銀國際、農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根據招股書,本次港股IPO募集資金將用於:1)開展及增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及產品供應,包括產品迭代研發及新產品開發;2)建立公司的生產基地,用於硬件及系統的內部製造、組裝及測試;3)尋求潛在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4)提升營銷能力及拓展海外銷售渠道;5)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瑞爲技術招股書披露的多項核心數據顯示,其上市之路面臨多重現實風險。2024 年,公司3.07億元應收賬款佔營收比例達77.7%;前五大客戶貢獻73.6%收入且無長期合作協議;股權交易時間“穿越”,上市前老股東折價離場;曾被央視315點名,合規黑歷史埋下定時炸彈。對於瑞爲技術而言,此次港股IPO是緩解資金鍊壓力的關鍵節點——若上市進程不及預期或募資後核心風險未改善,其持續經營能力將面臨直接考驗。

       盈利“轉正”藏隱憂 應收賬款佔營收近八成 現金4個月蒸發85%

       瑞爲技術是一家面向企業客戶提供視覺智能技術和產品的人工智能公司。依託卓越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力和光學成像技術,公司提供一系列視覺感知、視覺認知及視覺推理智能產品,並深度應用於民航、商業空間及貨運物流等場景。公司是業內首批專注於計算機視覺算法、光學成像優化及算力優化的全棧視覺智能技術的公司之一。公司的專長在於將視覺大模型技術、深度學習技術、多光譜成像技術以及成熟的軟硬件協同設計能力與企業場景中的用戶需求深度融合。基於公司的行業洞察與視覺智能技術,公司正同步拓展智能機器人領域,賦能機器自主高效地感知、理解並與複雜環境交互。公司爲客戶提供安全、智能、高效、可靠的視覺智能技術和產品,幫助他們提升在各類企業場景下的運營安全、效率及用戶體驗。

      2022-2024 年,瑞爲技術營收分別爲0.78億元、2.42億元及3.95億元,三年複合增速高達124%,三年淨利潤分別爲-1.28 億元、-0.33億元及829萬元,看似上演“逆襲劇本”。但剝開增長外衣,應收賬款的絞殺,將這家公司拖入現金流枯竭的困局。

       瑞爲技術的增長路徑,本質上是用現金流的持續透支換取營收規模的紙面擴張。這種模式看似撐起了增長曲線,實則是把未來的生存根基當作當下規模競賽的籌碼。2022-2024年,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爲0.34億元、1.75億元、3.07億元,2024年應收賬款額爲2022年的近9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更是從2022年的44.0%飆升至2024年的77.7%。更刺眼的是回款效率低下:貿易應收款週轉天數從 2023 年短暫改善的 200 天,反彈至262 天,這相當於公司資金被下游客戶無償佔用近 9 個月。賬齡結構的隱性惡化更添隱憂:2024年1-2年賬齡的應收款高達6103萬元,佔比 17%,3 年以上“殭屍賬”累計1783萬元,佔比5%。這類長賬齡應收款回收概率極低,且若1-2 年賬齡的應收款出現一定比例的壞賬,將直接吞噬公司本就微薄的淨利潤。 

      現金流的斷崖式減少,讓這場“紙面增長”的風險徹底浮出水面:當2024年末現金及等價物回升至5468萬元時,僅 4 個月後(2025 年 4 月 30 日)便驟降至734萬元,降幅達87%。公司在招股書中坦言,參考2024年的現金消耗速度,現有現金僅夠維持11個月運營。因此,公司亟待通過港股IPO改善現金流情況,然而若公司的應收賬款不能夠實質性改善,即便港股IPO募資,也只是延緩資金鍊斷裂的時間。

       客戶與供應商雙集中 長期合約缺失暴露生存根基脆弱

       瑞爲技術的增長依賴高度集中的客戶與供應商網絡 ,卻未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保障。客戶端,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從 2022 年的 40.3% 飆升至 2024 年的 73.6%,2024年單一客戶貢獻超 30% 營收(2024 年數據);更致命的是,公司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不與主要客戶訂立長期合約,無法保證客戶將定期繼續購買其產品或解決方案,甚至根本不會再次購買。

      供應商端的集中風險同樣突出:2024年前五大供應商採購佔比高達68.7%。供應鏈的強綁定意味着議價權缺失與斷供風險雙高。公司的供應商主要包括硬件、組件或外殼材料、合約製造商以及基礎軟件系統及模組或數據服務供應商。公司2024年尚保持了較爲穩定的毛利率(2024年毛利率爲39.8%,較2023年下降1個百分點),但若關鍵供應商(如芯片商)產能受限,出現產品交付週期延長等情況,公司的毛利空間可能將被壓縮,2024年的微薄盈利也難再復現。

      交易時間倒掛暴露瑕疵 交表前3個月老股東折價離場

      根據招股書披露,2025年4月披露的股權轉讓中,協議簽署日(2025年4月10日)晚於結付日(2024年7月9日),違背“先簽協議後交割”的商業邏輯,涉嫌倒籤協議 :若爲筆誤,暴露招股書信息瑕疵;若爲刻意操作,則爲更嚴重的合規漏洞。

       更關鍵的是,該輪股權轉讓距離公司遞交招股書僅不到3個月,且公司2024年收入大幅增長並實現盈利,這本該是估值提升的節點,但該次股權轉讓卻較2022年9月的D輪融資折價約10%。利好消息下,老股東“折價離場”,難免讓市場質疑:是否內部人已預判增長難持續?更關鍵的是,招股書未披露轉讓方歷史入股價格及時間,無法排除利益輸送或套現嫌疑。

       曾被央視315點名 數據安全隱患合規問題或成長期隱患

       2021年,瑞爲技術因其智能攝像頭設備隨意抓取用戶人臉信息被央視3·15晚會點名。在央視曝光的案例中,科勒衛浴、汽車4S店等商家因安裝了瑞爲技術等企業的智能攝像頭,在顧客不知情前提下,抓取了客戶的個人人臉信息。隨後,瑞爲方面在官網發佈聲明稱,瑞爲高度重視,並且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就客流分析系統所涉及的數據安全進行更深入地自查。

       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嚴監管下,這類風險仍存。若未來再因數據採集、存儲違規被查,可能面臨最高5000萬元或年收入5%的罰款(《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十六條),甚至業務暫停。對於現金僅夠撐11個月的瑞爲技術而言,任何合規處罰都可能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