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點擊本文標題下方“OTT方圓國際”關注我們
2.方圓e匯:www.OTT.ca
3.方圓支付OTT Pay:www.ottpay.com
摘要
一項耗時近兩年的能源行業併購案終於塵埃落定。雪佛龍以530億美元完成對赫斯的收購,並由此獲得圭亞那Stabroek海上油田的重要權益。
正文
2025年7月,一筆懸而未決近兩年的能源業鉅額交易終於塵埃落定。美國能源巨頭雪佛龍(Chevron)宣佈,已正式完成對赫斯公司(Hess Corp.)總額530億美元的收購,這也意味着雪佛龍成功獲得了近十年來全球最具戰略意義的油氣資產之一——南美圭亞那的Stabroek海上油田關鍵股權。
這項交易曾因合約糾紛被擱置多時。作爲Stabroek區塊的運營方和最大持股方,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一度提出仲裁,認爲其擁有優先購買赫斯股份的權利。7月中旬,巴黎國際商會(ICC)仲裁庭給出裁決,認定雪佛龍與赫斯之間的交易構成公司合併而非資產轉讓,因此不適用於優先權條款。這一判決爲雪佛龍掃清障礙,交易迅速完成,市場反應積極,雪佛龍股價盤前上漲逾3%,赫斯股價大幅跳漲7%以上。
這場被媒體稱爲“近年來北美油氣行業最具戲劇性的收購戰”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金額巨大,更在於其背後的戰略意義。赫斯持有的Stabroek區塊股份,是全球能源公司夢寐以求的資源資產。根據國際能源署和彭博社數據,自2015年首次商業發現以來,Stabroek海上油田的已探明可採資源總量已超過110億桶油當量,是近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深水油氣發現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發現並非位於傳統能源強國,而是來自一個此前少爲外界所知的國家——圭亞那。這個人口不足80萬的南美小國,在短短几年間從石油進口國躍升爲世界能源市場的新興力量。按照Rystad Energy的測算,到2027年,圭亞那的原油日產量有望突破120萬桶,屆時其將在全球離岸油氣出口國中位列第四,僅次於巴西、沙特和伊拉克,領先卡塔爾、墨西哥、甚至美國的部分海上油田。
Stabroek區塊的開發由三家能源巨頭組成的合資體共同推進,分別是埃克森(45%)、赫斯(30%)和中國中海油(25%)。此次雪佛龍通過合併赫斯的方式介入,使得這片資源寶地的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也讓原本的“競合格局”變得更具張力。
從交易策略上看,雪佛龍此舉堪稱一次關鍵性的資源突圍。近年來,雪佛龍在北美的主要資源集中在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Permian盆地。然而隨着頁岩油產量增速放緩,外界一直質疑其全球擴張能力是否落後於競爭對手。尤其是2023年10月,在埃克森宣佈以近600億美元收購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進一步鞏固其在Permian主導地位之後,雪佛龍的全球佈局顯得相對“單薄”。
Hedgeye Risk Management分析師Fernando Valle在接受彭博採訪時指出,Stabroek資產對雪佛龍而言,不只是一次補強,更是決定其未來十年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拼圖。“如果沒有圭亞那,雪佛龍在Permian以外的資源儲備確實相對稀缺。此次併購是它維持長期增長勢能的必要步驟。”
事實上,這場收購戰並不僅僅是一場資源爭奪,還是一場圍繞合同結構、法務策略、地緣評估和資本信心的綜合較量。雪佛龍與赫斯通過公司合併的方式繞開優先購買權,引發業內對併購結構設計的廣泛討論。而埃克森則堅持其解讀合法,強調自己對Stabroek投入數十億美元、對開發技術創新起到主導作用,強調其有“保護股東價值”的職責。最終仲裁雖然判定對雪佛龍有利,但整個過程凸顯出資源開發中合同語言與法律架構的重要性。
此次收購案落定,對雪佛龍而言也意味着一段“戰略不確定期”的結束。公司首席執行官Mike Wirth在去年曾表示,如果仲裁結果不利,他會選擇放棄交易。如今隨着併購順利完成,不僅加強了其海外資產質量,也推動市場重新評估其長期估值能力。
更廣泛來看,這起交易的完成也進一步印證了一個趨勢:在全球能源結構逐步轉型、地緣風險日益上升的背景下,具備資源規模、地緣友好和法治保障的新興能源國家,正成爲全球資本與產業巨頭的新焦點。南美的圭亞那、西非的納米比亞、非洲之角的莫桑比克,這些曾經不被重視的“地理邊緣”,正在能源產業版圖上悄然走向中心。
能源轉型雖在加速,但高品質原油資源的戰略價值,並未因此減弱。那些擁有長期穩定產能、具備制度清晰與地緣穩定優勢的“新資源極”,正成爲各方爭搶的目標。
530億美元收購案的落地,是一場商業博弈的終點,也是一種信號的起點——資源、規則與資本三者之間的關係正在被重新理解,而全球油氣產業也正在一場“看似傳統、實則重構”的浪潮中,悄然切換至新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