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周觀察
存量“絞”局,誰在焦慮
撰文|周公子
近日,關於招商銀行經典白金卡(下簡稱招行“經典白”)權益縮水的一則公告,在卡圈熱議不減。
自銀行零售業務進入“逆週期”以來,各類卡權益縮水其實較爲普遍,爲何“經典白”的這一操作格外引熱議?
這或許不僅是一張卡的權益變更,而是當行業面對“存量絞殺”市場時,誰對產品結構先動刀的“信號”。以及,這些動作的“指向性”如何?
“柔性勸退”篩選用戶
公告顯示,招行銀聯-Visa雙標高端卡將從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推出芯片版。看似尋常技術升級,實際暗藏玄機——尤其是對持有經典白金卡(簡稱“經典白”)的用戶而言,無異於一場溫柔的“勸退”。
在技術升級的表象下,細看之下,更像是招行對高端卡產品線的重新洗牌。
無限卡用戶權益維持不變;精緻白金卡用戶喜提升級,新增每年2次300精選酒店貴賓價入住禮遇。唯獨經典白金卡用戶遭遇“精準打擊”:新規要求主卡年消費滿18萬元、附屬卡滿10萬元,方可繼續享受用積分兌換年費的權益。
這一招,讓不少持卡用戶炸鍋,直呼“太狠”。
細讀公告條款可以發現,招行爲經典白用戶設計了一個精妙的過渡方案。9月1日起,磁條版補卡仍爲磁條版;11月後到期的卡片,則默認更換爲芯片版。這意味着,現存磁條卡的“壽命”最長可延續至2030年,持卡人“心裏緩衝期”最長可達5年。
這種看似溫和的處理方式,已儘量讓這場告別不那麼突兀,但不少老用戶依然難以釋懷。
由於發行較早,“經典白”積累了不少忠實“老粉”,但眼下部分“老粉”正面臨艱難抉擇:年消費輕鬆突破18萬元的主力用戶,大可從容升級芯片卡,持卡成本影響不大;而對消費能力有限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道“柔性勸退令”。
往後,部分“老粉”要麼努力消費達標,要麼考慮降級到精緻白金卡,或者乾脆轉投他行。
產品結構調整“耐人尋味”
這“溫柔一刀”,其實早有預料。
早在經典白在今年4月10日暫停受理時,卡圈就有不少粉絲討論,該卡的權益“縮水”也只是時間問題。
作爲招行信用卡高端產品矩陣中的“異類”,經典白以1萬永久積分兌換年費的優惠政策,在高端卡市場中獨樹一幟。這種“高權益、低門檻”的模式,顯然與招行當前高端卡產品線的整體定位格格不入。
觀察招行現有的高端卡布局,3600元年費的運通百夫長、銀聯鑽石和萬事達世界卡構成了頂層產品;而自由人生系列則定位高端入門,可通過消費達標免年費。
夾在中間的“經典白”,就像一個不協調的音符,終迎“溫柔一刀”實乃預料之中。
此外,周觀察留意到,將18萬元年消費設爲門檻,顯然是做足功課的。這個數字正好對應“自由人生白金卡”年消費要求的2.25倍,明顯區分了產品間的梯度差異。
而保留1萬永久積分兌換年費的選項,則給真正有消費能力的優質客戶預留了篩選機制。畢竟,對於這部分用戶而言,在招行認定的白名單商戶(如汽車4S店、三甲醫院、公立學校)中累積夠消費積分並非難事。
與此同時,精緻白金卡的“意外升級”同樣耐人尋味——新增的酒店權益使其或可與銀聯自由人生白金卡看齊。結合“經典白”來看,可以說是“一壓一抬”,顯有引導不同消費層級用戶向其“預設”產品路徑遷移之意。
未來,招行高端卡產品線或將形成更爲清晰的“金字塔”結構:頂層是剛性年卡,中層是消費達標卡,底層則是入門級產品。
能否拯救交易和盈利焦慮
綜上不難發現,昔日的“零售之王”在行業逆週期下,正欲通過權益及產品結構調整重新定義“高端客戶”的標準——實實在在的消費能力。
畢竟,這背後直接關係到信用卡的使用率、交易額、貸款餘額等關鍵指標。
這些年,雖仍爲行業“一哥”,招行卡其實也有不少煩惱。從財報表現看,近兩年招行卡交易量持續下滑:繼2023年同比微降0.44%後,2024年同比猛降8.23%,信用卡交易量爲44185.59億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近兩年來招行卡未使用額度在上升:2024年爲15881.37億元,同比2023年的15092.53億元上升5.23%。
除了這些剛性指標外,側面也有不少信號表面招行卡對利潤的“焦慮”正在上升。不久前,就有用戶因不堪忍受招行信用卡的持續營銷電話,憤而起訴後獲賠5000元。不少或有相似經歷的網友在該案例下紛紛留言“求教程”。
可見,對於信用卡營銷分期或貸款的來電過於頻繁,不少用戶已深受困擾。而衆所周知,分期或信用卡貸款業務,都是其重要利潤來源,尤其是其他收入情況不景氣的情況下。去年,招行銀行卡手續費收入167.61億元,同比下降14.16%,主要是信用卡線下交易手續費收入下降。對比之下,信用卡貸款業務規模則是上升的。
“高端信用卡的髮卡成本原本就高,很多高端卡本身並不賺錢,成本靠其他業務覆蓋。”某股份行卡中心相關負責人曾對周觀察坦言。
短期增加電話營銷頻率拉動分期或貸款或有增長,長期看卻不一定可取,畢竟用戶體驗也是隱性成本。不知道以權益調整引導產品結構調整,又能爲招行卡緩解多少焦慮呢?
責任編輯:張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