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金融市場步入新的週期節點,資產配置正從“單一市場押注”向“多區域、多維度”的全局策略轉型。
在美元走弱、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強、全球經濟結構性變化頻發的背景下,具備經濟增長潛力、產業結構優勢及估值性價比的亞太市場逐步走入全球投資者視野。
在這一背景下,南方基金推出的亞太精選ETF(159687;聯接基金A類021189,C類021190),正以“亞太優質紅利資產+半導體龍頭”爲雙重配置核心,結合低碳篩選邏輯與多市場權重優化,爲國內投資者構建了一條系統化、高質量、一鍵式配置亞太核心資產的路徑。當全球市場處於對抗風險、重塑信心的關鍵期,其有望成爲穿越週期的投資錨點。
全球配置進入新階段,亞太市場機會凸顯
從宏觀視角來看,亞太地區經濟增長潛力持續領先全球。據IMF預測,未來五年亞太新興市場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同時,相較於美股等成熟市場估值顯著回調,當前亞太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相較全球及美國市場顯著更低,爲中長期資金配置提供了充足的安全邊際。
更重要的是,以滬深300爲例,其與全球主要市場指數過去10年表現的相關性普遍在0.4以下,因此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引入亞太優質資產,不僅可拓寬收益來源,更能優化整體組合結構,提升夏普比率,強化長期投資體驗。
2025年以來,隨着海外資金持續加倉亞太資產,尤其港股、日股表現突出,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港股通,內外資金對區域龍頭資產的中長期認可度不斷上升。亞太精選ETF正是在這一趨勢下,幫助投資者高效捕捉跨市場結構性機會的“工具型產品”。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亞太精選ETF所追蹤的“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覆蓋了包括日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澳大利亞等在內的200+家亞太地區優質上市企業,廣泛涵蓋紅利與成長兼具的核心行業。
通過指數化投資方式,該ETF配置穩定性高、交易便捷,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無需親自研究各市場政策、企業財務與估值細節,便可實現對亞太核心資產的廣泛覆蓋與系統配置,是典型的“省心型”全球化佈局工具。
紅利穩健與半導體成長共振,打造攻守兼備配置框架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亞太精選ETF主要由兩類具有長期配置價值的資產進行疊加:一是亞太優質紅利資產,二是亞太半導體龍頭企業。這兩大資產風格兼具防禦與進攻屬性,由此構建起在不確定性環境中穿越週期的“雙輪驅動引擎”。
其中,以日本和中國爲代表的亞太紅利資產,如豐田汽車、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三菱集團等,在各自領域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穩定的盈利模式,長期現金流穩健、盈利能力穩定,能夠爲組合提供相對穩健的收益回報。
與此同時,亞太也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區域。最直觀的就是,據2024年德勤&GSA報告,2022年亞太地區半導體產業收入佔全球半導體產業收入的57.6%。從上游的設計製造,到中游的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再到下游應用市場,臺積電、三星、聯發科、東京電子等亞太企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在此背景下,亞太精選ETF(159687;聯接基金A類021189,C類021190)將成長性最爲突出的產業鏈龍頭納入組合,精準捕捉行業估值修復與利潤上行帶來的結構性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亞太精選ETF(159687;聯接基金A類021189,C類021190)是目前國內市場唯一一隻跟蹤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的ETF,市場中該指數產品僅此一隻。而對比市場中亞太精選主題的產品,亞太精選ETF(159687;聯接基金A類021189,C類021190)整體收益表現、風險收益特徵顯著跑贏,2023、2024、2025YTD連續三年實現正收益。
此外,相對於亞太市場基準指數,如MSCI亞太指數、富時亞太指數等,亞太精選ETF(159687;聯接基金A類021189,C類021190)歷年也均能夠實現相對穩定的超額收益。這背後的核心原因,也在於其精準提煉了亞太市場“優質紅利資產+半導體龍頭”的核心屬性,在擁有長期穩定增長的同時兼顧行業爆發屬性。
小結
在當前經濟轉型、金融去中心化與地緣結構重構的全球化大潮中,單一市場的投資策略已無法應對新時代的複雜挑戰。投資者迫切需要一種“跨區域、跨行業、跨週期”的資產組合方式,既具備穩健底層,又不喪失成長紅利。
亞太精選ETF(159687;聯接基金A類021189,C類021190)正是爲此而生,通過紅利+成長、低碳+龍頭、分散+精選的多維配置邏輯,爲投資者提供了進入亞太核心資產體系的清晰通道。在收益與波動之間尋找最優解,在分散中穩中求勝,亞太精選ETF不僅是配置亞太市場的便捷工具,更有望成爲全球資產配置版圖中不可或缺的戰略拼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