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第一財經資訊)
2025.07.17
本文字數:1596,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鄭栩彤 陳楊園
7月17日上午,在鏈博會先進製造主題活動現場,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仁勳與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進行了一場爐邊談話。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在近十年前的北京中關村,而王堅上次見到黃仁勳還是很久之前在洛杉磯。再次見面,兩人圍繞這幾年科技領域發生的變化,關於AI、算力以及AI時代下的年輕人,有了一場對談。
黃仁勳關心,近幾年哪一個技術變革最讓王堅興奮?比起AI,王堅的回答是算力。王堅表示,算力是一切的基礎架構,AI也是基於算力發展起來的。“算力改變了一切,AI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成果。”王堅說。
黃仁勳則回顧了AI在基礎層面過去幾年發生的變化。他說,以前是人來編寫代碼、預測結果,現在算法能從現有數據中學習、預測結果。英偉達以往投入機器學習相關的工作多年,隨着2012年深度學習技術“大爆炸”,AI技術開始做到比科學家更厲害。
“2012年至2017年,我們見證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如何超過人的能力,在此之後,AI的語言理解能力也超過了人。生成式AI幾年前纔出現,現在勢頭非常強勁,已經能理解信息並生成信息,將文本從一種模式‘翻譯’成另一種模式,比如從中文到英文、從圖形到圖形、從語言到視頻。”黃仁勳說,AI在過去10多年時間裏,每隔5年就會有一次大變革。現在這個階段AI已經能完成大部分認知性任務。下一波AI浪潮則是物理AI,AI的所有能力都將融入物理世界,比如機器人。
黃仁勳打了一個比方:飛機能讓人到達更遠的地方,AI則能讓人變得更聰明。AI與人大腦運行的機制不一樣,但很接近。
對於AI領域最近的一次重大改變,黃仁勳說,今年開源模型改變了技術,他看到了很多AI研究都是開源的,出現了大量論文。黃仁勳稱,中國研究者發佈的(AI相關)論文是全球數量最高的。開源模型是一種很安全的發展方式,可以通過全球的審查確保模型的安全性。
黃仁勳說,他看了DeepSeek的論文,寫得非常好,是一篇A+的科學論文和A+工程方面的論文。
兩人的對話也深入到AI發展的基礎——算力芯片。王堅問黃仁勳,人工智能的發展接下來是否還會依賴於半導體硅?黃仁勳告訴王堅,硅給AI領域的發展帶來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轉變會發生在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不再用原來的方式將算力分解在不同芯片上,現在我們在用多個複合芯片,這樣一組芯片可以有更高級的功能,我們用板來組合它們,或許面積會和桌子一般大。其次,我們會用CPO(光模塊)來連接。”黃仁勳說,接下來英偉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這些方面,至少還有5~10年的路程要走,現在英偉達也在規劃10年後的框架了。
對於年輕人是否應該學習AI、AI時代年輕人面臨什麼機遇,兩人展開了熱烈討論。王堅說,人工智能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終生的機會,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
“我甚至有點嫉妒我們的年輕一代。”黃仁勳則表示,出生在這一代的年輕人會成爲人工智能的原住民,好像電影《星球大戰》裏面的人物,可以直接和科技共生,共同成長。黃仁勳說,他羨慕生長在人工智能下的年輕一代,在他很小的時候,不能想象有一個東西來提醒他,或幫他記住每一件事情,“而人工智能會記得這一切,你的人生旅程都會被記錄下來。”
黃仁勳對年輕人的建議是,雖然人工智能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要摒棄不需學習人工智能的想法。“人工智能發展下,也許我們需要做的工程工作更少了,但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有深度思考的思維體系,能和AI進行交互、描述想要讓AI解決什麼問題,也要對問題進行推理,同時判斷AI是否正確地回答了問題,要有辨析思維。”黃仁勳說。
黃仁勳還認爲,人工智能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人人平等,無論是農民、老年人、年輕人,或者不懂電腦的人,大家都必須儘快應用上人工智能。
微信編輯| 雨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