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億元 優必選拿下人形機器人最大采購訂單

南方都市報
07-23

6月17日在北京經開區的機器人大世界拍攝的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解決方案演示。 新華社發

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商業化敘事,正由金額屢創新高的訂單寫就。

7月21日,南都灣財社記者查閱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公告看到,港股上市公司優必選(9880.HK)近期中標了一個金額高達9051.15萬元的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創下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公開的單筆中標金額的新高。

針對此次涉及的機器人以及具體項目情況,優必選相關人士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以公告內容爲準。

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以汽車出口貿易爲核心業務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披露的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中標公示顯示,該項目中標方是優必選,招標方是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公開信息顯示,買方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湖北十堰國資背景的汽車出口綜合服務平臺,以汽車出口貿易爲核心業務。

在此之前,業內另一筆創下紀錄的1.24億元大單,採購方爲通信巨頭中國移動,中標方則是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其採購的機器人同樣將被用於具體業務場景。

從通信巨頭到地方國資參與的汽車出口平臺,人形機器人規模化訂單的買家畫像逐漸清晰——帶有“國資”背景的戰略性採購方,正加入這輪採購潮。這一趨勢,也在定義着行業商業化的路徑與邏輯。

“國資背景企業下場採購 更像是着眼未來的戰略性產業投資”

天眼查信息顯示,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車出口貿易爲核心業務的平臺公司,股東包含十堰林安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十堰融創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上海聯高會展(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爲45%、35%和20%。

其中,十堰融創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爲國有獨資企業,即國家單獨出資、由國務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權本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國資背景企業此時下場採購,更像是一種着眼於未來的戰略性產業投資。”一位長期關注機器人行業的投資人向記者分析,“與追求短期財務回報的普通市場資本不同,國資有更長的投資視界和風險容忍度,能夠在新技術商業化初期,承擔民營資本難以承受的高昂試錯成本,其目的在於搶佔未來‘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節點。”

在這位投資人看來,國資的入場還基於幾重現實考量。首先,國企掌控着大量結構化、規模化的應用場景,如電信基站、物流樞紐、能源巡檢等,是人形機器人進行大規模測試和迭代的理想“試驗田”。

其次,通過大額採購,可以向上遊的機器人本體廠商釋放明確的需求信號,倒逼併催化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的成熟與成本下降。最後,這也是對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直接響應和落地。

事實上,此次拿下汽車出口平臺的近億元大單,並非優必選首次進軍汽車產業。在此之前,該公司已與多家車企及產業鏈巨頭展開合作。

今年4月,優必選便與東風柳汽簽訂了一份20臺大型雙足人形機器人的採購合同,用於汽車總裝車間的關鍵工位。更早前的1月,公司還與製造業巨頭富士康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共同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汽車零部件等電子製造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在具體的產線落地上,優必選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已進入領克汽車的成都工廠,與無人叉車等自動化設備協同作業,執行物料搬運、車門質檢等任務。此外,公司亦在今年3月宣佈,與北汽新能源、奧迪一汽等車企在工業場景達成合作。

優必選:今年規劃人形機器人產能1000臺

預計交付數百臺

大額訂單的出現,讓機器人廠商們倍感振奮,也讓整個產業生態,尤其是在機器人領域佈局深厚的深圳,感受到了市場的脈動。

作爲中國機器人產業重要城市,深圳已形成一個匯聚了整機、核心零部件與AI大模型企業的“機器人谷”,2024年其機器人產業鏈總產值已歷史性地突破2000億元。

“訂單是行業的強心劑,證明人形機器人不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可以進入採購清單的‘商品’。”一位深圳機器人行業從業者向記者表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單筆訂單的象徵意義,目前可能仍大於它的實際經濟效益。行業正在從0到1的階段,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是,這些機器人買回去,究竟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以及投資回報週期有多長。”

爲了回答“好不好用”這個問題,供應商們正在加速技術迭代。以優必選爲例,其近期發佈的全新一代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實現了業內首創的“熱插拔自主換電系統”,旨在解決工業場景最看重的連續作業問題。同時,公司也對外釋放了積極的產能信號,宣稱2025年規劃人形機器人產能1000臺,預計交付數百臺。

其營收增長目前更多依賴

毛利率比較低的消費級機器人業務

然而,交付承諾的背後,是企業過往業績與財務狀況帶來的現實挑戰。根據優必選此前發佈的2024年財報,其人形機器人業務在該年度的實際交付量僅爲10臺。同時,公司已連續多年處於虧損狀態,其營收增長目前更多依賴毛利率比較低的消費級機器人業務,而非市場寄予厚望的人形機器人主業。

“這正是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面臨的核心矛盾,”上述人士補充道,“一方面,大家都在爲即將到來的規模化應用進行軍備競賽,不斷髮布新技術、新產能規劃;另一方面,高昂的研發與製造成本、尚不明晰的商業模式,讓‘自我造血’能力成爲所有廠商的共同難題。”

價格與價值的追問也隨之而來。據此前公開數據,優必選Walker系列的人形機器人單臺售價曾高達近600萬元。儘管公司近年已努力降低成本,推出定價29.9萬元的“天工行者”等產品,但在宇樹科技等競爭對手已將量產人形機器人價格打入10萬元區間的背景下,其價格依然不佔優勢。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平衡服務戰略性、高要求的訂單,與應對市場化、低成本競爭之間的關係,將是一道嚴峻的“考題”。

總體來看,國資背景買家的入場,爲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商業化按下了“快進鍵”。但長遠而言,這些被“選中”的企業能否將這個先發優勢,轉化爲真正的技術壁壘和成本優勢,並最終在完全開放的全球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仍有待時間檢驗。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