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期市“穩定器”作用 提升全球供應鏈韌性

期貨日報網
07-21

7月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下稱鏈博會)圓滿閉幕。這場全球供應鏈領域的盛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合作的決心與實力。

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的當下,供應鏈韌性已成爲國家安全與經濟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之一。第三屆鏈博會發布的《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與四大指數矩陣(促進指數、連接指數、創新指數、韌性指數)揭示了一個關鍵結論:全球供應鏈韌性的提升,依賴於發展環境、連接程度與創新能力的協同發力。當促進指數、連接指數、創新指數三者均上升時,韌性指數纔會顯著提升。這爲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新範式——韌性不是單一環節的強化,而是全鏈條的動態平衡。

供應鏈的脆弱性往往源於價格波動、供應中斷等風險。期貨市場通過提供套期保值、基差貿易等模式,幫助企業構建風險管理體系、應對價格波動,正成爲增強供應鏈韌性、促進國際合作的關鍵工具之一。

期貨市場的價值不僅在於幫助企業抵禦風險,還可以賦能產業鏈、供應鏈,使其實現升級蛻變。以原木產業爲例,我國木材對外依存度高、價格波動頻繁,給產業鏈企業帶來嚴峻考驗。2024年11月原木期貨推出後,爲貿易和加工企業提供了公允權威的價格標杆,基於原木期貨的現貨報價以及基差貿易逐漸普及,甚至境外原木出口商也開始關注、參考期貨價格,使報價更合理透明。值得一提的是,原木期貨的上市還帶動了統一標準的推廣使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期貨相關標準和理念引入分選、堆垛、發貨、質檢等環節,促進了市場互聯互通。此外,不少企業還通過期貨套保提升對成本、利潤的掌控能力,保障市場波動中的供貨能力,促進了國際供應鏈合作和產業鏈穩定。

塑料產業的期貨案例同樣具有代表性。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隨着近年來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的持續投產,塑料品種由進口轉向出口的趨勢明顯,國內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角色更多樣、地位更重要,參與國際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目前,我國塑料期貨已成爲國內現貨貿易重要的定價基準,在國際市場也嶄露頭角。龍昌石化在向東南亞、中亞等國出口PVC時,時常有客戶詢問可否根據當日期貨價格調整報價;金能化學藉助期貨定價和套保,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將PP的出口規模從每個月的千噸級提升至現在的萬噸級。此外,PE、PP和PVC的月均價期貨也有望於年內在大商所上市。未來,隨着期貨定價被更多國內外企業認可和使用,我國塑料出口業務以及全球塑料市場的供應穩定性也將更有保障。

類似的“期貨故事”還在諸多領域上演。原油、燃料油、瀝青、LPG期貨的全面佈局,實現了對能源產業鏈上下游更全面的覆蓋,爲相關企業提供了應對價格波動的“緩衝墊”。PTA、PX、短纖和瓶片期貨的陸續推出,搭建了完善的聚酯產業鏈風險管理“工具箱”,更高效地助力上游石化、下游工廠的穩健經營。2023年碳酸鋰期貨上市後,通過爲鋰產業鏈企業提供套期保值工具,促進上下游企業謀求合理的生產利潤,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共同發展。這些實踐充分證明,期貨市場通過發揮價格發現、風險對沖和資源配置功能,將產業發展“不確定性”轉化爲“可預期性”,爲產業鏈企業提供了穿越週期的底氣,成爲提升供應鏈韌性的“穩定器”。

正如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興幹所言:“鏈博會不追求成交額,而是把助力供應鏈的合作放在首位”,這一理念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不謀而合。第三屆鏈博會的成功舉辦,展現了全球供應鏈合作的廣闊前景;我國期貨市場多年來的發展,成爲增強供應鏈韌性的堅實保障。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未來隨着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國內企業可藉助期貨市場提供的價格信號,在國際貿易中爭取更有利條件,提升競爭力,從而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