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PO日報國際金融報
7月11日以來,證監會新增披露,江蘇高凱精密流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凱精密”)、深圳市永達電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達電子”)、北京前景無憂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前景無憂”)、中山百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靈生物”)、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樹科技”)、瀚博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瀚博半導體”)、北京英視睿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視睿達”)、廣德天運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運股份”)等8家公司進行了IPO(首次公開發行)輔導備案。
IPO日報注意到,高凱精密曾於2021年12月終止科創板上市申請,時隔四年再次輔導;北京奧運會信息網絡安全服務商永達電子謀求上市;前景無憂業績提升連續且迅速;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作爲百靈生物股東之一,引領參與百靈生物A輪融資;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向好,宇樹科技融資後估值達120億元;AMD前高管聯手創立的國產GPU芯片獨角獸瀚博半導體,六年內企業估值達100億元,快手、阿里巴巴、真格基金衆多知名巨頭參股;英視睿達控股股東靠一致行動人協議控股;天運股份近幾年營收增長提速,淨利潤波動幅度較大。
IPO再來
高凱精密於2025年7月11日向江蘇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報告,輔導機構爲國泰海通。
高凱精密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爲7496.30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壓電驅動精密流體控制核心部件及整機設備的研發與製造的企業,高凱精密的業務範圍涵蓋了電噴射閥、智能點膠機器人系統、精密螺桿泵等,產品廣泛應用於3C電子、新能源電池、汽車電子等領域。
高凱精密控股股東是公司法人、董事長劉建芳,直接持有39.3%的股權,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公司43.1%股權。
此前,高凱精密於2021年6月申請上市獲科創板受理,彼時該公司擬募資4.09億元,擬投入精密流體控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歷經四輪審覈問詢回覆後,該公司的科創板IPO申請在2021年12月終止。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高凱精密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爲8782.37萬元、1.24億元、1.77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爲40.93%和42.9%;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111.91萬元、4296.95萬元、6491.66萬元,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爲38.08%和51.08%。
網安商來了
永達電子於2025年7月11日向深圳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報告,輔導機構爲五礦證券。
永達電子成立於1993年,註冊資本爲6409.99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信息安全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永達電子的業務範圍涵蓋網絡安全系統規劃、風險評估與運維服務,客戶覆蓋政府、金融、能源等領域,合作品牌包括中國鐵路總公司、因特爾、IBM、深圳地鐵等。
永達電子是國內最早倡導智能信息安全管理理念,並進行大規模實踐的安全保障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於2008年成爲北京奧運會信息網絡安全服務商。此外,永達電子在先進計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軌道交通智能製造、電子政務智能服務、健康保障智能醫療方面基於先進計算的案例應用量位於全國前列。
永達電子的法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爲戚建淮,控制公司15.64%的股權,此外,由成都大誠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5.3%,四川國經揚華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8.98%,成都宏達未來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17.07%。
公開資料顯示,永達電子擁有359項商標、345項專利及267項軟件著作權,參與招投標項目超250次,涉及鐵路、通信等行業,2021年的營業總收入爲2.25億元。
“前景無憂”
前景無憂已於7月15日向北京證監局正式提交IPO輔導備案申請,輔導機構爲開源證券。
前景無憂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爲10800萬元,是一家專注於在電力行業配用電領域提供智能物聯產品和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前景無憂的經營範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銷售電子產品等。
該公司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已獲得授權專利54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先後獲得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工信部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前景無憂控股股東是公司法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景治軍,直接持有32.34%的股權,通過德清健陽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控制公司22.22%股份,可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比例爲54.56%。
此前,前景無憂於2023年9月啓動A股IPO輔導,2025年2月28日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公司新三板掛牌材料被正式受理,2025年5月20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至2024年,前景無憂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爲3.17億元、5.82億元和7.02億元。其中2023年和2024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爲83.55%和20.54%;同期淨利潤分別爲5008.99萬元、9274.72萬元和1.21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爲49.14%、85.16%、30.36%,業績明顯提升。
基石資本入股
百靈生物已於7月15日向廣東證監局正式提交IPO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爲申萬宏源證券。
百靈生物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本爲7065萬元,是一家專注於膽汁酸原料藥生產的企業,也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按照國際認可的GLP、GCP、GMP和GSP標準建設的綜合性健康產業園區,百靈生物的業務範圍涵蓋創新藥物、西藥原料、中西藥製劑、保健品、健康食品、醫療器械、醫藥包裝材料研究與開發、生產和銷售等,主導經營產品是熊去氧膽酸原料,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第三位。
百靈生物的控股股東爲中山市朗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朗晨生物”),直接持股比例爲67.49%,張和平持有朗晨生物43.70%的股份,並擔任百靈生物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百靈生物的另一名股東張維,作爲深圳市基石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創業投資人10強”等殊榮。2004年4月百靈生物進行了A輪融資,基石資本參與。
機器人龍頭
7月18日,宇樹科技向浙江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報告,輔導機構爲中信證券。
宇樹科技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爲36401.79萬元,是一家從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民用機器人公司,專注於消費級、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及靈巧機械臂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高度重視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運動控制、機器人感知等綜合領域具有領先性。
宇樹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爲王興興,其直接持有公司23.82%股權,並通過上海宇翼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控制公司10.94%股權,合計控制公司34.76%股權。
此前,宇樹科技已完成C輪融資7億元,融資後估值達120億元,2025年6月,中國移動、吉利汽車、騰訊、螞蟻集團、阿里巴巴等知名機構參投,2025年7月,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參投。
截至2022年7月,宇樹科技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180餘項,授權專利150餘項,是國家高新技術認證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宇樹科技的營業總收入爲6094.59萬元,2023年的營業總收入爲1.75億元,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進入“黃金髮展期”。2025年6月26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宣佈,該公司年度營收已突破10億元。
芯片獨角獸
2025年7月18日,瀚博半導體向上海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報告,輔導機構爲中信證券。
瀚博半導體成立於2018年,註冊資本爲54348.68萬元,是一家高端GPU(圖形處理器)芯片提供商,爲人工智能核心算力和圖形渲染、內容生成、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提供全棧式芯片解決方案,該公司目前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IP以及兩代GPU芯片,提供適用於通用AI計算和圖形渲染的GPU產品。
瀚博半導體擁有500人以上的資深研發團隊,研發人員佔比80%以上。其中,瀚博半導體創始人兼CEO錢軍曾帶領AMD團隊研發並量產業界首款7nm GPU;創始人兼CTO張磊曾任AMD Fellow(AMD院士)。
股權方面,錢軍(直接持有並通過KJQLP間接持有)與張磊(通過VASTAI Holding Company間接持有)以及通過17家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控制公司42.15%的表決權,二人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並分別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爲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另外,公司不存在直接持股30%以上的單獨股東主體,無控股股東。
瀚博半導體在成立後6年內完成了6輪融資,融資總額超25億元,其投資方包括快手、阿里巴巴、經緯中國、招商局資本、真格基金、耀途資本、基石資本、天狼星資本等知名機構。2024年4月,瀚博半導體企業以100億元的企業估值入選《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頭部GPU或AI芯片企業均已陸續啓動A股IPO,此前,多家國產GPU企業已陸續向科創板提交上市申請,其中包括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擬募集資金分別爲80億元和39.04億元。
股權集中
英視睿達於7月22日向北京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輔導機構是中金公司。
英視睿達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爲6188.24萬元,專注於環境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在大氣環境、水環境、綜合生態等領域的精細化監管解決方案中實現商業化應用。
英視睿達曾於2022年6月30日申報科創板IPO並獲受理,計劃募資9.79億元。其中,大數據創新應用拓展建設項目投資4.47億元,大數據SaaS服務平臺建設項目計劃投資2.75億元,衛星遙感數據平臺(一期)建設項目投資1.54億元,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投資1.02億元。公司於2022年10月31日主動撤回IPO申報材料。
目前,尹文君直接持有公司24.83%股份,同時擔任公司員工持股平臺英視博慧和英視博創執行事務合夥人,英視博慧和英視博創分別持有公司13.29%和8.86%股份。此外,2018年6月,張研、廖炳瑜與尹文君簽署《一致行動協議書》,約定各方作爲一致行動人,在行使提案權、表決權等股東權利時,應先內部協商形成一致意見後進行股東表決,若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則無條件以尹文君的意見作爲最終形成的意見。因此,尹文君合計控制公司65.74%表決權,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英視睿達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爲1.99億元、3.18億元、4.5億元;淨利分別爲1486萬元、5301.5萬元、7109.56萬元;扣非後淨利分別爲1180.76萬元、4620.68萬元、6192.3萬元。
淨利與營收不同步
2025年7月22日,安徽證監局受理公司天運股份(代碼:832684)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公司進入輔導階段,輔導機構爲中銀證券。
天運股份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爲1.21億元,公司主營業務爲汽車天窗、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產品(汽車內飾件、空調件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作爲國內汽車行業主要的天窗供應商之一,服務於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知名整車廠商,向其提供輕量化、網絡化、平臺化、健康化的智能天窗產品解決方案。
截至輔導報告出具之日,天運股份控股股東是公司法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潘建新,持股比例爲54.35%。
此前,天運股份曾於2023年8月8日與開源證券簽署輔導協議,到了2025年7月15日,鑑於公司上市計劃調整,公司與開源證券簽署終止輔導協議,開源證券於2025年7月15日向證監會安徽監管局報送了終止輔導備案的申請材料,安徽證監局於2025年7月17確認公司終止輔導。
天運股份2022年至2024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爲3.08億元、3.34億元和5.01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爲5.10%、8.29%和50.07%,增速提升;淨利潤分別爲4576.11萬元、2355.85萬元和5193.04萬元,同比增長率134.29%、-48.52%和120.43%,波動幅度較大。2023年淨利潤下滑與營收增長相悖,2024年淨利潤回升迅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