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今天的人工智能泡沫真的比當年的互聯網泡沫更大嗎?

路透中文
07-23
《專欄》今天的人工智能泡沫真的比當年的互聯網泡沫更大嗎?

本文作者Jamie McGeever爲路透專欄作家,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路透佛羅里達州奧蘭多7月22日 - 從某些角度來看,華爾街對炙手可熱的科技股集中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甚至讓1990年代網絡泡沫時期也相形見絀。但這是否意味着歷史必將重演?

美國股市的集中程度越來越大,讓人聯想起1990年代末的互聯網和通信狂潮。科技股權重頗高的納斯達克指數在 2000 年 3 月觸頂,在隨後的12個月裏狂瀉65%。該指數花了14年時間才重新回到之前高點。

今天,我們似乎不太可能重蹈覆轍,是這樣嗎?也許吧。

如今市場的反應似乎不同於互聯網盛衰時期。當前這波反彈是從4月初“解放日”關稅消息引發暴跌後展開的,堪稱有史以來最快的一次反彈,又或者看看疫情期間的市場反彈也可以明白。

儘管兩次泡沫存在這些差異,但也有一些令人擔憂的相似之處。投資者最好都記住。

圖:科技股與標普500指數市值

**排名前十俱樂部**

這兩個時期最明顯的相似之處是科技及相關類股在美國股市的集中度。有數據顯示,科技股目前佔標普 500 指數市值的 34%,超過了 2000 年 3 月創下的 33%紀錄。

在目前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八家是科技或通信業巨頭。它們是:蘋果 AAPL.O亞馬遜 AMZN.O 、Alphabet GOOGL.O 、Meta META.O微軟 MSFT.ONvidia NVDA.O特斯拉 TSLA.O ,以及伯克希爾-哈撒韋 BRKa.N摩根大通 JPM.N,包括了所謂的 "七巨頭"。

相比之下,1999 年時市值最大的 10 家公司中只有五家是科技公司。其他五家分別是通用電氣 GE.N 、花旗銀行、埃克森石油公司 XOM.N沃爾瑪 WMT.N家得寶 HD.N

此外,如今前 10 大公司在標普500指數 .SPX 中的佔比要比當時大得多。今天,前 10 強公司的市值總和接近 22 萬億美元,佔指數總市值的 40%,大大高於 1999 年時的 25%。

這一切反映了一個事實:當今科技在美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要比世紀之交時大得多。

圖:今日的AI泡沫遠大於1990年代時的IT泡沫

**人工智能泡沫?**

從某些角度看,當前的科技熱潮部分是由人工智能狂熱所推動,比 之1990年代末的IT泡沫更爲極端。

正如Apollo Global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指出的,今天標普500指數前十大股票的 12 個月遠期收益率要高於 25 年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泡沫時期的特點是上市狂潮,大量公司的股票估值與未來收益之比高達三位數。今天的情況並非如此。

雖然標普科技股板塊目前的遠期市盈率爲29.5 倍,從歷史角度看已經很高,但比之2000年時接近 50 倍的峯值還相差甚遠。同樣,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目前的遠期收益率分別約爲 22 倍和 28.5 倍,而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峯值分別達到24.5倍和70多倍。

圖:目前科技股確實很貴,但遠未達峯值

**3萬億美元的投資**

話雖如此,不排除市場會出現長期的明顯調整,尤其是如果靠人工智能驅動的經濟增長未能像投資者預期的那樣迅速兌現。

人工智能作爲技術發展的新動力,將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尤其是在數據中心方面,這可能意味着科技行業的盈利和股價上漲短時期內可能放緩。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到 2028 年,要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變革潛力發揮出,將需要約 2.9 萬億美元的全球數據中心支出,其中 1.6 萬億美元用於芯片和服務器等硬件,1.3 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

他們認爲,這意味着2028年的投資需求將超過9,000億美元。而去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企業資本支出總額約爲 9,500 億美元。

華爾街分析師很清楚這些數字的含義,這表明這些鉅額投資中至少有一部分應該計入當前的股價和預期收益,但如果人工智能的好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兌現呢?或者,如果突然崛起一個新貴(還記得中國的 DeepSeek)極大改變了指數中一家重要成分企業的增長預期,比如市值高達 40 億美元的芯片製造商Nvidia(英偉達/輝達),這該怎麼辦?

當然,科技對當今社會和經濟如此重要,很難想象其市值會縮水太多、太久,因爲這不可避免會引起投資資金將流向何處的疑問。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今天科技股如果崩盤,是否需要十多年才能恢復。

但另一方面,這種想法也曾讓投資者陷入迷惘。(完)

Tech now a record 34% of S&P 500 market cap https://tmsnrt.rs/4lZ88Pj

Top 10 US firms' P/E ratio higher than top 10 in 1999 https://tmsnrt.rs/44UgSi5

US tech is expensive, but nowhere near dotcom bubble expensive https://tmsnrt.rs/3GCcSef

(編審 鄭茵)

((yin.zheng@thomsonreuters.com; 010-56692086;))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