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聚焦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財報
新浪科技訊 7月24日早間消息,特斯拉公佈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爲224.9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55.00億美元相比下降12%;淨利潤爲11.9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16億美元相比有所下降;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11.7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00億美元相比下降16%。詳見: 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224.96億美元 淨利潤同比下降16%
財報發佈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CFO瓦伊巴夫·塔尼亞、供應鏈副總裁卡恩·布迪拉吉、汽車工程副總裁拉斯·莫拉維、自動駕駛軟件總監阿肖克·埃盧斯瓦米、能源與充電副總裁邁克爾·斯奈德以及投資者關係主管特拉維斯·阿克塞爾羅德等高管對財報進行了解讀,並回答了分析師提問。
以下爲本次電話會議分析師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個人投資者:能否請管理層與我們分享一下目前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的表現?按照管理層的規劃,特斯拉Robotaxi在投放車輛數、地理圍欄(Geofence)、投放城市、監管等方面預期的覆蓋增速如何?
阿肖克·埃盧斯瓦米:截至目前,特斯拉Robotaxi表現非常出色,也非常受用戶歡迎。Robotaxi的運行體驗非常絲滑平穩,駕駛流程也非常安全。總的來看,可以說Robotaxi的用戶體驗非常不錯。目前,我們已經在奧斯汀進行了一輪投放擴張,接下來也將繼續在當地擴大運營範圍。我們的計劃是,未來我們在奧斯汀的Robotaxi運營範圍將擴大到如今的十倍多。
正如埃隆前面提到的,除奧斯汀外,我們也正在許多其他城市進行測試。接下來,特斯拉計劃在舊金山灣區推出Robotaxi 服務。我們目前正在與當地政府緊密合作,爭取早日獲批運營。與此同時,在等待監管批准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在當地優先推出配備監管員的自動駕駛服務。此外,目前我們也正在美國其他城市測試Robotaxi,具體包括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等等。
個人投資者:如果個人用戶想要實現完全無人監管的FSD(全自動駕駛),管理層認爲目前我們還面臨着哪些關鍵技術及監管壁壘?管理層認爲面向個人用戶的完全無人監管FSD大概會在什麼時候推出?
埃隆·馬斯克:面向個人用戶的無人監管FSD服務大概會在今年年底在部分地區推出。對此我們會保持謹慎、認真的態度。
阿肖克·埃盧斯瓦米: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在正式向個人用戶推出完全無人監管FSD服務前,我們需要確保一切都足夠安全。
埃隆·馬斯克:我們的態度會非常小心、非常謹慎,可以說會追求完美。我相信,到今年年底前,我們將會在美國部分城市向終端用戶推送完全無人監管的FSD服務。
阿肖克·埃盧斯瓦米:我可以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些細節:我們在Robotaxi中使用的AI軟件、技術和我們的工廠產品是一樣的,我們的產品目前已經實現了“從工廠到用戶手上”的完全自動駕駛。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歐洲,我們生產的每一臺特斯拉產品都能實現“從製造工廠到貨運碼頭”的全自動駕駛。
埃隆·馬斯克:我相信到今年年底,我們能實現在灣區的產品全自動工廠發貨。未來在歐洲,我們也能實現產品的全自動發貨、送貨,除非你拒絕。這會是一件特別酷的事。
個人投資者: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在工廠具體執行哪些任務?管理層預計何時擴大Optimus產量,實現對外銷售?展望未來兩到三年,管理層預計Optimus將爲公司帶來怎樣的收入貢獻?
埃隆·馬斯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相信目前Optimus V3的設計是我們有史以來最正確、最優的設計。我們對機器人設計的底層邏輯進行了優化,現在的Optimus機器人自由度、靈活度非常高,幾乎能完成我們所需的任何指令。
對於Optimus機器人,我們預計會在明年(2026年)投入量產。在這裏我很難給大家預測具體的產能爬坡S曲線。因爲對於一個全新的產品,它的投產、產能爬坡速度不僅取決於整個供應鏈的速度,同時也受各個生產環節的牽制。換言之,如果一款產品包含的新技術、新成分越多,它產能爬坡的速度就會越慢,因爲它隨時可能會受到供應鏈中斷、內部失誤等因素的影響。
所以我常說,想要預測S曲線的終點或者後期變化並不難,想要預測S曲線的前期走勢卻是難上加難。
但想要預測S曲線前期的收入並不難——在S曲線的前期,我們常常要面對產品負利潤的情況,產品調試過程也往往會出現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如果讓我預測未來五年的情況我很有信心,或者說,挺有信心;但要是讓我預測一年、兩年後的情況,我確實無法給出答案。我相信五年後,也就是60個月後,我們單月會生產約10萬臺Optimus人形機器人。這應該會是比較合理的預期,如果沒能實現我會很震驚。
個人投資者:之前管理層曾提到特斯拉將推出更經濟實惠的車型。能否請管理層爲我們分享一下相關的研發進度以及時間表?這款新車型是如何在降低成本與盈利能力之間找尋平衡的?在現有的經濟大環境下,管理層認爲這款車型的推出將對用戶需求帶來怎樣的影響?
拉斯·莫拉維:瓦伊巴夫在前面的簡報中其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這款更經濟實惠的新車型已經在今年6月正式投產,本季度我們也會逐步提高它的產能。目前的情況是,我們會率先在北美投產,並儘可能地實現產量最大化。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我們會持續推動現有車型的生產與銷售;到今年的第四季度,我們計劃推出這款更經濟實惠的新車型。推出這款產品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對收入、對毛利影響的考量,而是我們希望能夠以更實惠、更經濟的價格爲用戶打造一款人人都喜歡、人人都想要的新車型。
責任編輯:劉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