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瞭解到,CC資本背後的私募股權投資者終於提出了一個每股4.80澳元的收購報價,決定收購MLC,計劃破壞Insignia Financial的假期。
Insignia Financial’s chief executive Scott Hartley says the 180-year-old wealth management giant and owner of MLC was undervalued by public markets. Louise Kennerley
為什麼收購拖了這麼久?其中一個原因是鉅額的債務包裹。CC資本此次收購計劃的資金來源超過19億澳元,其中10億澳元為7年期美元債務,900百萬澳元是澳元債務,還包括2.75億澳元的短期工作資本。
這意味着,CC資本現在揹負着鉅額債務,而MLC的所有者Insignia Financial也將面臨類似的情況。其實,這就是槓桿收購(LBO)的常見做法,通常是借錢收購企業,然後再通過企業的盈利去償還債務。
瑞士銀行UBS和其他大銀行如德意志銀行等,組成了一個跨國承銷團體,幫助這個澳洲交易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個市場進行孖展。
CC資本早在1月就啓動了對ASX上市公司MLC的競標,引發了貝恩資本和布魯克菲爾德等競爭者的加入。Insignia Financial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公司的價值在公共市場上被低估了。
參與這項交易的還有許多知名的投資和孖展機構,包括A&O Shearman律師事務所的孖展團隊,以及瑞士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大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的貸款機構的美國和澳大利亞辦公室都參與了這筆交易。CC資本也得到了法律和孖展方面的諮詢支持。
總之,CC資本在這筆交易中用的是借來的錢,未來能否按時還清這些債務,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