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達科技港股IPO:2024年虧損擴大306% 負債率高達900% 保薦人關聯方清倉離場後 港股上市之路是否還能順利

新浪證券
07-2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近日,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Zhi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以下簡稱“摯達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申萬宏源香港擔任獨家保薦人及整體協調人,交銀國際擔任整體協調人。根據招股書,本次港股IPO募集資金將用於:1)海外擴張;2)研發以豐富公司產品及服務組合,以及增強公司的數字化平臺及研發能力;3)併購活動,以提升公司提供能源管理服務的能力;4)升級宣城工廠的現有生產設施及設備,以容納爲新車型及新興使用場景而設計的產品;5)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作爲全球家用充電樁銷量位居頭部的企業,“銷量領先” 的表象下,摯達科技經營層面的矛盾已愈發突出:在行業整體增長的背景下,其營收規模不升反降,虧損幅度卻隨銷量擴張持續擴大,高負債壓力更隨着業務運轉不斷累積。爲守住市場份額而採取的“戰略性降價”,雖短期穩住了銷量,卻對利潤空間形成嚴重擠壓。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超七成收入依賴汽車製造商,大客戶議價權持續擠壓利潤空間;疊加保薦人關聯方清倉離場、3900 萬元業績對賭補償臨近等資本風險,這家衝刺港股的“充電樁龍頭”即便成功上市,也需直面“規模不經濟”與“業績對賭”的挑戰,成長之路佈滿荊棘。

      收入連續兩年下滑 2024年虧損擴大306%

      摯達科技成立於2010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充電和綠色能源數字科技領軍企業,致力於以“充電”爲入口,推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能源進入全球家庭,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摯達科技着眼全球,聚合產品、服務、數字化、製造及品牌“五大”核心競爭力,打造充電樁、綠色數字能源解決方案和自動充電機器人“三大”產品線。

      在行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摯達科技的業績表現卻顯疲態。根據行業顧問數據,2020-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家庭充電解決方案總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3.6%,但公司同期營收卻連續下滑:2022-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6.97億元、6.71億元及5.93億元,三年間收入累計減少約14.9%。儘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回升至2.17億元,同比增長39.4%,但單季度數據的可持續性尚未得到驗證。

      收入下滑的同時,虧損幅度呈“加速擴大”態勢。2022-2024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爲0.25億元、0.58億元及2.36億元,2024年虧損幅度較2023年擴大306%;淨虧損率也從2022年的-3.6%惡化至2024年的-39.8%。即便剔除特殊項目的“經調整虧損”,2024年虧損也達到2.14億元,較2023年的0.52億元擴大309%,盈利能力持續惡化。

      “以價換量”策略致毛利率失守與經營效率下滑

      爲維持“全球家用充電樁銷量第一”的市場地位,摯達科技選擇以“戰略性降價”應對競爭,卻陷入“量增利減” 的泥潭。產品端,2022-2024年公司平均售價分別爲790.5元、914.4元及808.6元,銷量分別爲48.5萬臺、31.3萬臺及35.1萬臺,收入端卻從2022年的3.8億元,降至2024年的2.8億元。不過產品毛利率端起碼維持了穩定,基本維持在20%以上。服務端,2022-2024年公司平均售價分別爲1084.8元、836.5元及598.3元,銷量分別爲25.8萬臺、40.4萬臺及46.3萬臺,然而2024年收入爲2.8億元,較2023年高點3.4億元下滑18.1%。更爲嚴峻的是,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19.7%跌至2025年一季度的6.1%,淪爲“利潤絞肉機”——最終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20.4%降至2024年的14.9%。

      降價還導致經營效率下滑。2022-2024年存貨從1.38億元增至1.66億元,存貨週轉天數從80天升至121天,產品消化週期延長50%;應收賬款雖從2022年的5.16億元降至2024年的3.06億元,但賬期問題加劇:超2年應收從604萬元增至1442萬元,減值準備佔比達10.8%,隱含較高壞賬風險。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應收票據佔比歸零,客戶全部採用賒銷,回款風險完全依賴客戶付款意願,資金佔用壓力進一步凸顯。

      經營現金流連續失血 負債率高達900% 在手現金僅夠撐一個季度

      在存貨與應收的雙重擠壓下,公司資金鍊已現“千瘡百孔”。2022-2025年3月,公司 經營活動現金流連續流出,累計規模達5.88億元,其中2023年單年流出規模達2.71億;儘管2024年、2025年一季度流出規模收窄,但 “收窄”的本質是營收萎縮後的被動降速,而非經營改善。

      爲“續命”,公司只能依賴融資:2024年融資產生的現金流入爲1.03億元,而2025年一季度的現金流入就已經高達0.74億元,近2024年全年的72%。但高負債已反噬融資能力——資產負債率從2023年的108.0%飆升至2024年的821.1%,2025年3月進一步升至900.3%。同期流動比率從139.5%降至90.7%,流動資產已無法覆蓋流動負債,短期償債壓力陡增。

      現金儲備也在持續消耗。2022年末現金及等價物2.05億元,2025年3月降至1.46億元,2025年5月更是降至0.74億元。若港股IPO未能如期疊加融資窗口關閉,現金僅能支撐約一個季度經營流出,資金鍊斷裂風險已不容忽視。

      2024年73%收入綁定車企 議價權被碾壓

      摯達科技的收入高度依賴少數大客戶。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分別爲65.8%、69.6%、56.1%、53.5%,儘管依賴度有所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更關鍵的是,這些大客戶多爲大型汽車製造商——2024年向主機廠產品銷售及提供服務產生的收入佔比高達73.4%,2025年一季度雖然回落至57.2%,但車企仍是核心收入來源。車企作爲下游核心環節,議價能力顯著強於摯達科技,這也是公司2024年爲維持合作“被動降價”的重要原因;而車企可隨時減少採購,無需簽訂獨家協議 ——2022-2024 年合作車企數量僅 20 家左右,客戶集中風險未根本緩解。

      公司雖試圖通過拓展電商、分銷及新產品(如充電機器人、儲能產品)降低依賴,但成效甚微。2024 年零售及分銷收入佔比不足30%,新業務尚未形成規模,短期內難破 “車企依賴” 困局。

      保薦人關聯方清倉所有股份 3900萬業績對賭埋雷

      在資本層面,保薦人關聯方的“清倉式離場”與業績對賭的“延期博弈”,進一步放大了摯達科技的上市隱憂。招股書披露,保薦機構申萬宏源的關聯方申銀萬國,於2025年1月3日以3499萬元對價,將其持有的摯達科技全部股權轉讓給嘉興秀洲,交易於1月9日完成交割,自此申銀萬國徹底退出股東行列。作爲保薦機構的關聯方,申銀萬國在公司衝刺港交所的關鍵節點選擇清倉,難免引發“資本用腳投票”的聯想——保薦人對公司基本面的瞭解遠深於外部投資者,其在上市前夕離場的動作,或暗示對公司長期價值的審慎判斷。

      更值得警惕的是創始人與投資者的業績對賭條款。根據協議,因公司未能達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個年度”的業績目標,創始人黃博需向上海中電投、安徽金通、比亞迪等投資者支付總計3900萬元的業績補償。儘管雙方通過補充協議將補償期限推遲至“上市後12個月內”,但設置了“2026年1月31日前完成上市”的前提,且明確“無論上市是否成功,2026年12月31日前必須支付”。結合公司2024年淨虧損2.36億元、2025年一季度仍未扭虧的現狀,業績補償的觸發概率已大幅提升。更關鍵的是,補償義務由黃博個人獨立承擔,公司未提供任何擔保或抵押——若黃博個人財務能力不足以覆蓋3900萬元,即便對賭條款生效,投資者也可能面臨“贏了對賭、輸了兌現”的尷尬。這一潛在糾紛不僅會衝擊公司股權穩定性,更可能在上市後引發輿論風波,進一步考驗市場信心。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