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國內領先的新消費數字科技服務商樂信(LX.US)向市場拋出了一則重磅信息: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回購至多5000萬美元股票;樂信CEO肖文傑還計劃個人出資至多1000萬美元用於增持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公司高管進行增持,這無疑是主動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提振投資者信心。更底層的邏輯在於,樂信高層並不認可當前市場給予公司的估值,管理層又一致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前景、堅信目前公司股價及估值爲外界所低估。
回購宣佈當晚,股價大幅反彈超11%。而Q2財報臨近,基於此前樂信業績進入快速上漲通道,可以期待的是樂信股價企穩的動能將更加強勁,公司價值重估的進程有望就此按下“加速鍵”。
重視股東回報的樂信“基因”
對於長期跟蹤樂信的投資者而言,公司此番拋出大手筆回購計劃,同時公司CEO同步增持,乍一看像是事出突然,但實際可以說是完全在情理之中。回溯樂信過往操作,實際上公司素來重視股東回報。
就拿分紅來說,雖說樂信是一家成長性突出的公司,但其在以真金白銀回饋股東方面也從來不含糊。2023年全年,樂信每ADS派息0.182美元,對應當年的利潤,分紅比例達到了20%。彼時,公司承諾未來的分紅比例將保持在15%-30%之間,並且將每半年派息。2024年,樂信如期分紅兩次,且於當年10月官宣將從今年一季度開始逐步提高分紅比例至25%。而在披露盈利顯著增長的25Q1財報後,樂信更進一步,宣佈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分紅率進一步提升至30%。慷慨分紅“上癮”的樂信,以實際行動向外界表明了這是一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對投資者高度負責的公司。
也正是在樂信交出不錯的Q1財報後,瑞銀集團、華泰證券、交銀國際等一衆國內外知名機構也火速上調或維持買入評級。其中華泰證券對於樂信的成長前景更爲樂觀,該機構分析師認爲公司今年歸母淨利潤將達到21.8億元,這較該機構先前給出的盈利預測上調了0.5億元。
截至7月18日收盤,若取該兩家機構的盈利預測中值計算,則今年樂信全年利潤額約爲20.55億元,按30%的分紅率計算,則公司全年分紅金額將超過6億元,對應股息率在8%上下;同時,若樂信方面基於回購計劃執行頂格回購,則回購收益率亦將逼近5%,這也意味着公司股東綜合回報率將大幅提升至13%左右。而這一比例,不僅是樂信上市以來的巔峯狀態,同時橫向對比同業亦將處於領先水準。
健全股東回報機制背後的成長底色
樂信近年來在完善、健全股東回報機制方面“火力全開”,背後的最主要支撐大概還要數公司業績的持續改善。
首先從最直觀的財報數據來看,一如前文所述,樂信的強勁增長潛能在今年一季度財報裏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數據顯示,Q1期間公司營收31億元;利潤5.8億元,同比增長104.7%,環比增長25.3%,利潤規模創13個季度以來最高。
雖然憑藉強勁基本面收穫了專業機構的一致看好,但遺憾的是,資本市場似乎也並不總是能夠第一時間給出正確的回應。智通財經注意到,到目前爲止,樂信的整體估值仍然偏低,去年全年樂信的淨利潤爲11億元,按7月18日公司收盤價的6.32美元計算,動態市盈率不足4倍。再考慮到多數機構看好樂信今年全年淨利潤完成近乎翻倍式增長,則屆時公司的市盈率則更將會進一步下降至不足4倍,被低估程度之深不言而喻,這大概也解釋了爲何當前樂信及其CEO不惜斥巨資回購、增持公司股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商業場景、生態優勢來看,樂信的增長可持續性、增長彈性或許也都被市場所低估了。據筆者觀察,作爲行業領軍者之一的樂信,擁有豐富的產品矩陣,打造了深具特色的信貸與電商相結合的消費金融場景。電商業務可以爲助貸業務提供消費場景,兩者相互協同、彼此強化,爲樂信拓展經營邊界、更好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從一季度情況來看,樂信的生態業務協同優勢也已經更趨於顯性,公司旗下分期零售、個人消費信貸、普惠業務均取得了良好進展。生態業務的發展和底層能力的提升,帶動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不斷增強,並逐步發展成爲樂信差異化競爭的新優勢。
時鐘撥到7月下旬,距離新一輪財報季已越來越近,樂信基本面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也很快就會揭曉。在筆者看來,對於類似樂信這樣基本面穩健,後續增長可見度高、增長潛力大,同時還被異常低估的公司來說,其長期配置價值十分值得重視。更不消說,公司還準備大手筆回購股份、CEO亦將親自下場增持,如此多的積極跡象相疊加,像樂信這樣的標的大概就更加不容錯過了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