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遇逆風局:二季度淨利下滑16%,“6座版Model Y”會是銷量救星嗎?

時代週報
07-24

  作者:武凱

  北京時間7月24日早間,特斯拉公佈二季度財報。在汽車銷量持續下滑的情況下,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淨利潤均呈雙位數下滑:當季營收224.96億美元,同比下降12%,淨利潤爲11.72億美元,同比下降16%,市場預期爲11.36億美元。

  Model 3 圖片來源:時代週報記者攝

  特斯拉二季度業績下滑,主要由於汽車銷量下降及均價降低。在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全球範圍內售出384122輛汽車,同比下滑13%。即便是在中國等市場推出5年免息、8000元保險補貼等促銷活動,特斯拉的汽車銷量也未能回暖。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中國宣佈將在今年秋季推出新車Model YL,即此前媒體提及的加長版“六座Model Y”,意欲爭奪家庭用戶。此外特斯拉方面表示,計劃在四季度推出更經濟實惠的車型。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還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年底前,特斯拉會在美國部分城市向終端用戶推送完全無人監管的FSD服務。“到今年年底,我們能實現在(美國)灣區的產品全自動工廠發貨。未來在歐洲,我們也能實現產品的全自動發貨、送貨。”馬斯克表示。

  7月23日,特斯拉(TSLA)收報於317.87美元,下跌4.42%。

  特斯拉上半年銷量下滑

  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和調整後每股收益均未達到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

  今年二季度,特斯拉營收爲224.9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55.00億美元相比下降12%;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11.7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00億美元相比下降16%;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攤薄收益爲0.33美元,與去年同期的0.40美元相比下降18%。

  而據雅虎財經頻道報道,25名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特斯拉二季度營收達245.7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攤薄收益將達0.49美元。

  截圖來源特斯拉財報

  在汽車業務、發電和儲能業務、以及服務與其他業務這3項業務中,特斯拉汽車業務下滑最嚴重。二季度特斯拉汽車業務營收166.6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98.78億美元相比下降32.17億美元,超過了當期公司營收整體下滑值。

  此外,特斯拉二季度汽車總產量爲410244輛,但總交付量僅有384122輛,與去年同期的443956輛的交付量相比下降13%,產銷量差距進一步擴大。

  不只是二季度,今年上半年特斯拉表現都不樂觀。

  上半年特斯拉營收418.31億美元,同比下滑10.62%,去年上半年爲468.01億美元;淨利潤15.81億美元,同比下滑43.33%,去年上半年爲27.90億美元;上半年汽車交付量720803輛,同比下滑13.24%,去年上半年爲830766輛。

  概括而言,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少賺了12.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47億元),少賣了近11萬輛汽車。

  繼續畫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的“餅”

  在業內人士看來,特斯拉產品單一、多年無重大更新,越來越難滿足細分市場的需求。特斯拉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7月16日宣佈即將推出新款車型Model YL,目標搶佔日益壯大的家庭用戶市場。

  不過Model YL仍是基於現有Model Y加長改造而來。無論是從命名、還是造型來看,都是一輛加長、加座的特斯拉Model Y。因此在業內人士和部分Model Y車主看來,Model YL並不算是一款全新車型。

  特斯拉真正的全新車型或許要等到今年四季度。

  特斯拉汽車工程副總裁拉斯·莫拉維在今日的電話會議上透露稱,更經濟實惠的新車型已經在今年6月正式投產。“我們會率先在北美投產,並儘可能地實現產量最大化。今年四季度,我們計劃推出這款更經濟實惠的新車型。”

  特斯拉官方並未透露這款車型的更多具體信息,只是稱推出這款產品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對收入或毛利影響的考量,而是希望能夠以更實惠、更經濟的價格爲用戶打造一款人人都喜歡、人人都想要的新車型。

  馬斯克或許更加關注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前沿業務。在今早電話會議上,他先是稱面向個人用戶的無人監管FSD服務(全自動駕駛)大概會在今年年底在美國部分推出。後針對人形機器人,馬斯克表示,Optimus機器人預計將於2026年量產。

  “我相信目前Optimus V3的設計是我們有史以來最正確、最優的設計···現在的Optimus機器人自由度、靈活度非常高,幾乎能完成我們所需的任何指令。”馬斯克稱:“相信在5年後,我們單月會生產約10萬臺Optimus人形機器人。”

  但分析人士指出,一是FSD能否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政策性准入還存變數,二是人形機器人業務短期內難以帶來效益。特斯拉公司的主要產品仍是電動汽車,但在中國、德國等汽車大國電動汽車產品層出不窮的現在,特斯拉僅靠Model 3、Model Y這兩款車型很難獲得增長。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