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寧可堅
據港交所7月22日披露,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行科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信建投國際爲其獨家保薦人。
據瞭解,這是該公司今年第二次遞表。此前,今年1月20日,大行科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在7月21日,大行科工港股IPO招股書失效。
資料顯示,大行科工是一家著名的摺疊自行車公司。摺疊自行車爲一種小巧便攜的自行車,其設有可摺疊成較小尺寸的機能,便於收納及攜帶。
2022年~2024年,大行科工的收入分別爲2.54億元、3億元、4.5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33.1%;對應毛利爲7793.2萬元、1.01億元、1.48億元;淨利潤爲3143萬元、3485萬元、523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爲29.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之前,公司多次實施了分紅,分紅的大部分則流向了公司實控人。
大行品牌由韓德瑋博士於1982年創立。據招股書,韓博士現年83歲,於1973年2月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得物理博士學位。韓博士曾專注於激光的研發,併爲《Laser Handbook》的合著者。此後,韓博士跨界自行車行業,其被譽爲“現代摺疊自行車之父”,灼識諮詢指出,韓博士的發明將現代第一個商品化的摺疊自行車品牌帶進市場。

目前,韓德瑋直接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約88.56%,且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大行科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約1.60%。


分紅方面,於2022年12月30日,公司就該財政年度宣派股息合共2350萬元,已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支付。於2024年1月18日及2024年5月17日,公司分別宣派股息爲500萬元及1300萬元予股東。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付的金額爲1800萬元。於2024年1月18日,公司向股東宣派股息500萬元,並已於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個月支付。於2025年4月23日,公司向股東宣派股息2000萬元,其中600萬元已於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個月支付。
大行科工提到,在經營過程中,公司非常依賴多家第三方供應商(包括OEM供應商和原材料供應商)及時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部件和製成品。
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及2025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向各年度/期間最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佔各期間總採購額的15.6%、15.9%、16.8%及17.6%。
同期,往績記錄期間各年度/期間的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佔各期間總採購額的32.7%、42.7%、46.2%及52.1%。
大行科工表示,供應商可能會不時延遲交貨,也可能無法按預定時間交付生產和銷售所需的原材料、部件或製成品。如果供應商未能按時交貨或供應了不合規格的產品,就可能會拖慢整個生產和銷售流程。公司可能因此而無法履行客戶訂單,或需要推遲新產品的上市時間,從而導致銷售減少。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及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公司分別有44037輛、76476輛、136690輛及65964輛自行車由OEM供應商生產,分別佔內部生產及向OEM供應商採購之自行車總數約29.5%、45.1%、56.8%及65.5%。
也就是說,目前,大行科工主要產品是靠外包生產。
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公司分別產生外包生產成本約3560萬元、6860萬元、1.39億元、4020萬元及5830萬元,分別佔同期銷售成本約20.2%、34.5%、48.3%、47.5%及47.1%。
另一方面,截至發稿,記者以“大行”爲關鍵詞在黑貓投訴平臺進行檢索,共得到1880條結果,雖然並不代表企業投訴總量,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公司生產模式所存在的問題,購買者所反映的問題包括產品質量、退款退貨、官方無故取消訂單、虛假宣傳和涉嫌欺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