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創新藥板塊延續了強勁的勢頭,昨天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更是創下了年內新高,引發了投資者關注。消息面上,近期,第十一批國家集採正式啓動,本次集採聚焦臨牀成熟老藥,明確“新藥不集採、集採非新藥”原則,保護了醫藥產業的創新積極性。
總體來看,創新藥產業經過近十年積累,成果開始顯現並獲得國際市場認可。板塊歷經四年回調後,估值已具備較好吸引力。當前創新藥產業正處於政策面與基本面雙重驅動期,板塊迎來價值重估,下半年或仍是核心投資主線之一。
政策紅利密集釋放
政策層面,創新藥的政策紅利已進入密集釋放期。7月1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創新藥研發、准入、入院使用及多元支付提供全鏈條支持。
7月10日,國家醫保局發佈《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創新性開闢商保目錄,聚焦“超出保基本定位、創新程度高、臨牀價值顯著”的藥品,爲高價值創新藥打開另一通路。
7月15日,第十一批國家集採正式啓動,明確“新藥不集採、集採非新藥”原則,進一步保護了醫藥產業的創新積極性。後續,更多支持政策值得期待,有望進一步驅動板塊表現。
創新藥出海提速
出海方面,隨着國產創新藥的臨牀數據與研發進度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創新藥出海趨勢持續強化,推動藥企收入天花板上移。
據中郵證券統計,2024年中國創新藥License out授權總金額達519億美元,同比增長27.4%,佔全球同類交易總額的30%。中國在全球創新藥BD交易中的項目數佔比從2019年的3%躍升至2024年的13%,金額佔比從1%提升至28%。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License out總金額已接近660億美元,趕超2024年全年BD交易總額,跨國藥企(MNC)對中國創新藥資產的關注度有望延續。交銀國際證券認爲,基於當前國產創新藥資產儲備豐富、交易性價比顯著,疊加跨國藥企專利懸崖下的補缺需求及海外投融資邊際改善,出海交易熱度將持續。
港股創新藥估值仍具吸引力
儘管港股創新藥板塊已表現一段時間,後續仍存投資機會。光大證券指出,目前港股通納入的港股醫藥公司超百家,南下資金持續淨流入,年初以來板塊持續反彈,當前估值仍具吸引力。寬基對創新藥板塊的配置遠未見頂,外資對港股創新藥的配置也有提升空間。
交銀國際證券同樣認爲,本輪港股創新藥行情的核心驅動力是價值重估,與美股醫藥巨頭相比,當前估值仍具吸引力。上半年內資持續通過港股通加倉,而外資在創新藥中的倉位處於底部。整體看好創新藥板塊繼續修復的機會,但反彈後選股至關重要。
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值得關注
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基金經理楊坤在該基金2025年二季報中指出,港股二季度行情中,新消費與生物醫藥板塊表現尤爲亮眼,實現強勢反彈。
楊坤認爲,展望後市,當前中國市場整體處於修復且具有結構亮點的宏觀與市場環境下,港股在提供高分紅的穩定回報、作爲結構性機會主線的新消費、AI科技與創新藥等方面均具備明顯優勢。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醫保局與衛健委聯合印發的《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爲創新藥板塊高質量發展注入政策動力,有望持續釋放行業成長潛力,進一步打開創新藥板塊的上行空間。
不過,當下創新藥企數量衆多,產品分佈於各個細分領域,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不小的挑戰。創新藥ETF囊括多家龍頭創新藥企,有望更好地把握這一波國際化浪潮,投資者藉此“一鍵佈局”或是較爲穩妥的做法。作爲聚焦港股創新藥龍頭的指數基金,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值得投資者關注。
風險提示:證券市場價格因受到宏觀和微觀經濟因素、國家政策、市場變動、行業和個股業績變化、投資者風險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波動,將對基金的收益水平產生潛在波動的風險。投資人購買基金時候應詳細閱讀該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基本情況,及時關注本公司官網發佈的產品風險等級及適當性匹配意見。由於各銷售機構採取的風險評級方法不同,導致適當性匹配意見可能不一致,提請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要根據各銷售機構的規則進行匹配檢驗。基金法律文件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產品風險等級因參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異,風險評級行爲不改變基金的實質性風險收益特徵,投資者應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並承擔相應投資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