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投研院研究員 章光日、閆峯峯
這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最大的確定就是不確定,如何能讓股市投資攻守兼備?這也是一個全球步入降息週期的時代,如何把握股市投資的“大趨勢週期”?
在2025年上證指數首度站上3500點之際,每經投研院、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聯合策劃,由同花順iFinD數據中心提供數據支持,隆重推出策略報告《“A股新七艦”:尋找中國版“標普500”之中的創新重估牛!》。(報告下載鏈接)
報告明確指出A股進入了“高股息”+“科技創新”雙主線投資時代,而從2025年上半年A股各主要行業指數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以申萬一級行業指數爲基準,有色金屬以18.12%的漲幅排名第一,銀行以13.10%的漲幅位居第二,國防軍工以12.98%的漲幅位列第三,而傳媒、通信、機械設備、汽車、計算機、環保、基礎化工和醫藥生物分列四到十一位。其中銀行是典型的高股息板塊,而國防軍工、傳媒、通信、汽車等板塊則是大力投入科技創新爲行業賦能,如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科技也帶動了相關板塊的上漲。
那麼在雙主線投資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選擇攻守兼備的優質上市公司呢?
報告結合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對標誕生了美股科技七巨頭的標普500指數,以中國版“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爲篩選範圍,綜合分析核心數據,基於“五大維度(通用篩選標準)+五項評分(單項行業評分)+一項評價(AI應用創新評價)”的“551”評選模型,經過三大步驟篩選,最終挑選出以創新重估爲特色的“A股新七艦”——中國移動、中國平安、寧德時代、招商銀行、美的集團、邁瑞醫療、長城汽車。
上述七家優質上市公司均具備“核心資產+估值有性價比+均衡配置+科技創新賦能”四大特徵,那麼《“A股新七艦”:尋找中國版“標普500”之中的創新重估牛!》策略報告之公司篇是如何剖析它們的優勢和亮點呢?接下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爲投資者做詳細梳理。中國移動:研發與AI齊驅,打造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創鉅頭
中國移動錨定“創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發展定位,勇擔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主力軍,實施“兩個新型”升級計劃、“BASIC6”科創計劃、“AI+”行動計劃,全面服務生活、生產、治理數智化轉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民生,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貢獻更大力量。
2022年至2024年,中國移動的業績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從9372.59億元增長至1.04萬億元;淨利潤從1254.59億元增長至1383.73億元。伴隨業績的增長以及較低的估值,過去三年,公司的股價持續走牛,整體漲幅超過1倍。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7日,中國移動市值超過2.4萬億元,動態市盈率仍低於20倍。
(圖片來源:每經投研院製圖,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根據通用篩選標準,有4家通信行業公司進入第二輪評選,分別爲中國移動、中興通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4家通信公司中,中國移動總得分高達72.5分,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在研發強度(平均研發投入+平均研發人員數量)、平均人均創利、平均股息率這三個指標中,中國移動都處於第一名的位置。2022至2024年,中國移動平均每年研發投入金額接近300億元,平均每年研發人員數量超過48000人,平均每年人均創利達到29.13萬元,平均每年股息率爲3.79%。在淨資產收益率方面,儘管中國移動的表現不及中興通訊,但在通信服務這一細分領域,公司依舊位居第一名,2020年至2024年,始終保持在10%之上。
中國移動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搶抓AI發展機遇,錨定“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三個定位,充分釋放AI在技術能力、經濟效益上的規模效應,加快從“+AI”向“AI+”轉變。中國移動自主攻堅九天通用大模型,實現數據構建、預訓練、微調、推理等全鏈路核心能力自主創新,支持語言、視覺、語音、結構化數據、多模態等全模態、多尺寸版本,成功入選“2024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此外,中國移動還佈局能源、交通、醫療、教育等40款AI行業大模型,助力各行各業“智改數轉網聯”。中國平安:雙輪驅動的萬億金融數字化龍頭
中國平安致力於成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服務集團,爲客戶、員工、股東、社會創造價值。多年來,中國平安秉持“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服務理念與經營宗旨,爲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服務,時刻關注、研究如何解決客戶的金融、醫療、養老服務痛點。
2022年至2024年,中國平安的業績整體呈現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從8803.55億元增長至1.03萬億元;淨利潤從1110.08億元增長至1266.07億元。在A股上市金融企業中,僅中國平安2024年的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大關。隨着業績不斷回暖,中國平安股價也見底回升,2024年公司股價最高漲幅超過60%。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7日,中國平安的市值超過1萬億元,動態市盈率8.78倍。
(圖片來源:每經投研院製圖,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根據通用篩選標準,有5家非銀金融行業公司進入第二輪評選,分別爲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信證券和中國人壽。在5家非銀金融公司中,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總分並列第一,皆爲30分。由於中國平安的市值遠高於中國太保,因此中國平安入選“A股新七艦”成員。在平均股息率和平均ESG得分這兩個指標中,中國平安都處於第一名的位置。2022至2024年,中國平安的淨資產收益率也呈現增長態勢,從10.10%提升至13.80%;平均每年股息率更是高達4.77%。
中國平安目前科研團隊擁有科學家超3000名,科技開發人員超2.1萬名。公司已搭建起數據、算法、算力、場景的全體系AI能力佈局,構築“953”科技底座(數據庫實驗室、五大實驗室、3大科技公司),構建三層模型體系,打造智能算法平臺,實現AI賦能服務體驗、運營效率、經營效益三維升級。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安集團累計獲得人工智能國內外競賽冠軍45項,專利申請數累計達55435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寧德時代:研發投入與市場表現雙優的全球雙料冠軍
寧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企業。根據SNE Research數據,在動力電池領域,公司2017-2024年連續8年動力電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佔率爲37.9%,較第二名高出20.7個百分點;在儲能領域,公司2021-2024年連續4年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佔率爲36.5%,較第二名高出23.3個百分點。
2022年至2024年,儘管新能源行業整體承壓,但寧德時代仍然保持了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從3285.94億元增長至3620.13億元,淨利潤從307.29億元增長至507.45億元。2024年寧德時代的淨利率達到14.92%,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高。寧德時代的股價也先於新能源行業見底回升,2024年最高漲幅接近1倍。截至2025年7月7日,寧德時代市值接近1.2萬億元,動態市盈率爲21.95倍。
(圖片來源:每經投研院製圖,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根據通用篩選標準,有3家電力設備行業公司進入第二輪評選,分別爲寧德時代、國電南瑞和陽光電源。在3家電力設備公司中,寧德時代總分爲63.33分,排在第一位。在平均股息率、平均人均創利等指標上,寧德時代表現並不是最優秀的,但在平均研發人員數量和平均研發投入金額這兩個指標上,公司都位於第一名。同花順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寧德時代平均研發人員數量超過1.9萬人,平均研發投入達到174.91億元,皆大幅領先於同行。
寧德時代官網顯示,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峯會暨展覽會上,寧德時代發佈智慧儲能管理平臺——“天恆·智儲”。天恆·智儲平臺通過“大數據+AI大模型與先進機理算法融合+可視化創新”,爲儲能電站構建了涵蓋智能預警、運行分析、電站體檢和智慧運維在內的全套標準化能力,有效滿足行業“提升安全運營能力”“提高可用性”等新需求。另外,業內首創全時專屬服務助手——AI小恆,可基於站點畫像數據提供1V1深度解答,並聯動其他功能模塊閉環處理問題,爲行業提供少人值守與高效管理的智能運維標杆。招商銀行:科技引領下被低估的銀行業“零售之王”
招商銀行從打造“零售銀行”到“輕型銀行”再到“價值銀行”,招商銀行順應形勢不斷對戰略進行升級加碼,同時輔以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市場化機制體制,實現盈利能力穿越週期。招商銀行創造了我國銀行史上多個里程碑。在計算機時代,招行發行一卡通,實現了存摺到銀行卡的轉變;在互聯網時代,招行開創了一網通,提出24小時不間斷服務;在移動互聯時代,招行首家推出手機銀行APP。當前時點,招行把握金融科技給銀行業帶來的機遇,提出“科技引領”戰略,在“線上招行”的基礎上加大AI研究與應用,預計用三年時間實現從“線上招行”向“智慧招行”的跨越。
2022年至2024年,招商銀行營業收入相對穩定,分別爲3447.83億、3391.23億、3374.88億元;淨利潤則保持了增長分別爲1380.12億、1466.02億、1483.91億元。伴隨淨利潤的增長以及較低的估值,2024年以來,公司的股價持續走牛,整體漲幅超過80%。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7日,招商銀行市值達1.2萬億元,動態市盈率爲8.10倍。
(圖片來源:每經投研院製圖,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根據通用篩選標準,有7家銀行進入第二輪評選,分別爲招商銀行、江蘇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在7家銀行中,招商銀行總得分34.29分,處於領先的位置。在平均ESG評分、平均ROE這兩個指標中,招商銀行都處於第一名的位置。2022至2024年,平均每年人均創利達到124.85萬元,在各銀行中處於居前位置,平均每年股息率爲4.3%。
招商銀行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零售金融、大財富管理特色優勢繼續提升,數智化轉型持續深入。公司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體系帶動客羣、業務增量擴面提質,零售客戶數超過2億戶,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接近15萬億元。公司“AI+金融”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底座建設、中臺搭建、場景應用實現新突破,發佈國內銀行業首個開源百億參數金融大模型,業務競爭優勢更加突出。美的集團:四大戰略主軸打造新時代的低估值家電龍頭
美的是一家覆蓋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健康醫療、智慧物流等業務的全球領先的科技集團,已建立ToC與ToB並重發展的業務矩陣,既可爲消費者提供各類智能家居的產品與服務,也可爲企業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美的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家子公司、38個研發中心和44個主要製造基地,員工超過19萬人,業務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2年至2024年,美的集團業績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從3457.09億元增長至4090.84億元;淨利潤從295.54億元增長至385.37億元。而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團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再度實現突破,同比分別增長20.61%、38.02%。伴隨業績的增長以及較低的估值,2023年以來,公司的股價持續走牛,整體漲幅近70%。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7日,美的集團市值超過5500億元,動態市盈率僅爲13.22倍。
(圖片來源:每經投研院製圖,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根據通用篩選標準,有3家家用電器行業公司進入第二輪評選,分別爲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格力電器。在3家家用電器行業公司中,美的集團總得分63.33分,處於領先的位置。在平均ESG評分、平均研發投入這兩個指標中,美的集團均處於第一名的位置。其近3年的平均研發投入金額爲144.78億元,明顯超出其他家電公司;其平均股息率爲3.96%,處於較高水平。
美的集團2024年年報顯示,面對數字互聯網時代對產品和服務的更高要求,美的持續推動“科技領先、用戶直達、數智驅動、全球突破”四大戰略主軸,打造新時代的美的。美的集團不斷推動全屋智能領域的產品優化與智能系統升級,逐步完善“全屋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產品”矩陣,面向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領域重點投入,基於AIGC大模型開展美的Smart Home Agent自研,面向用戶提供主動感知、主動提醒、主動服務的空間智能全新體驗。邁瑞醫療:高ROE+強研發,AI賦能數智化轉型的醫療器械“一哥”
邁瑞醫療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研發、製造、營銷及服務,致力於爲全球醫療機構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公司主要產品覆蓋三大業務領域: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公司擁有國內同行業中最全的產品線,以安全、高效、易用的“一站式”產品和數智化解決方案滿足臨牀需求。歷經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爲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遠銷全球190多個國家及地區。
2022年至2024年,邁瑞醫療業績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從303.66億元增長至367.26億元;淨利潤從96.07億元增長至116.68億元。公司獲利能力優秀且穩定,近3年來公司毛利率均在65%左右,淨利率均在32%左右。近幾年公司股價隨着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整體呈現調整態勢,而隨着業績的增長以及估計的調整,公司的估值也到了合理較低的水平。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7日,邁瑞醫療市值超過2600億元,動態市盈率不足24倍。
(圖片來源:每經投研院製圖,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根據通用篩選標準,有2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進入第二輪評選,分別爲邁瑞醫療和藥明康德。在2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中,邁瑞醫療總得分70分,處於明顯領先狀態。在平均人均創利、平均ESG評分、平均ROE、平均研發投入和平均股息率這5個指標中,邁瑞醫療均處於第一名的位置。其近3年的平均人均創利爲59.24萬元、平均ROE爲33.20%、平均研發投入金額爲36.59億元、平均股息率爲2.47%。
邁瑞醫療2024年年報顯示,作爲醫療領域的創新先行者,公司始終着眼於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歷經前期不懈地研發積累與臨牀探索,早在2015年,公司便創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搭載AI應用的單個設備,並開啓了“設備+IT+AI”的融合探索,培育專人專職長期跟蹤大模型理論發展。2023年,緊隨Chat GPT腳步,邁瑞率先扛起了引領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大旗,並在2024年孕育出獨一無二的重症醫療垂域大模型“啓元”。長城汽車:智能化與新能源戰略驅動長期增長的汽車王者
長城汽車是一家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業務包括汽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公司堅持以“用戶爲中心,篤行全球化,擁抱新能源,堅持長期主義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致力於建立研、產、供、銷的全球化體系佈局,注重創新與品牌建設,不斷推動品類創新升級,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打造細分市場領先優勢。
2022年至2024年,長城汽車的業績增長較快,營業收入從1373.40億元增長至2021.95億元;淨利潤從82.66億元增長至126.92億元。期間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也出現大幅提升,從12.66%提升至17.20%。截至2025年7月7日,長城汽車市值超過1600億元,但動態市盈率低於20倍。

(圖片來源:每經投研院製圖,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根據通用篩選標準,有3家汽車行業公司進入第二輪評選,分別爲長城汽車、濰柴動力和福耀玻璃。在3家汽車公司中,長城汽車總分排在第一,爲66.67分。從評選指標來看,長城汽車在平均股息率上排在末位,但在平均研發人員數量、平均研發投入金額和平均ESG這三個指標,公司都位於第一名。2024年長城汽車的研發人員數量超過2.3萬人,研發投入總額超過100億元。
長城汽車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依託森林生態體系,推出新一代智駕系統Coffee Pilot Ultra和新一代智慧空間系統Coffee OS 3,公司聯合培育的RISC-V車規級MCU芯片——紫荊M100成功點亮;憑藉前瞻性佈局,公司形成“一步快,步步快”的先發優勢,建立端到端智駕大模型SEE、新一代AI數據智能體系和九州超算中心,在算法、數據和算力三大維度躋身前沿,智能化水平穩居行業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