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近日發佈的7月份國際石油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增長僅爲約70萬桶/日,將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增幅。全球石油需求增量在今年一季度曾達到平均110萬桶/日,但二季度顯著放緩至平均55萬桶/日,新興市場石油消費表現尤爲疲軟。報告同時預計,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幅度爲72萬桶/日,總需求量有望達到1.044億桶/日。
報告顯示,受沙特等產油國增加原油產量的影響,今年6月份全球石油供應量平均達到1.056億桶/日,環比大幅攀升95萬桶/日,同比增長更是達到290萬桶/日,其中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OPEC+)貢獻了190萬桶/日,約佔2/3。隨着OPEC+上調8月份產量目標,預計今年全球平均原油供應將增加210萬桶/日,至1.051億桶/日,2026年可能再增加130萬桶/日。報告預計,非OPEC+產油國今明兩年原油產量將平均分別增產140萬桶/日和94萬桶/日。
今年6月份全球煉油廠原油加工量環比增長了170萬桶/日,預計7月份至8月份,受北半球夏季石油消費需求增加的季節性因素影響,全球原油加工量將再增加200萬桶/日,達到8540萬桶/日的峯值。同期全球發電用原油消費量也將增至約90萬桶/日,進一步收緊市場供需。預計2025年和2026年全球原油加工量將分別增加50萬桶/日和46萬桶/日,年均水平將分別達到8330萬桶/日和8380萬桶/日。儘管6月份煉油利潤因原油價格上漲而收窄,但7月初在柴油化工產品利潤增加的帶動下,煉油利潤逐步回升至今年以來的高位。
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全球石油庫存激增7390萬桶至78.18億桶。其中,原油、液化天然氣及成品油生產原料庫存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增幅達4970萬桶;全球成品油庫存年內也出現首次上漲,增加了2420萬桶。6月份的初步數據顯示,全球石油庫存還在進一步攀升,增量主要來自海上油輪儲油及非經合組織國家庫存的增長。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美國液化天然氣庫存受美國天然氣凝析液供應強勁以及乙烷臨時出口限制影響增加了7900萬桶。
6月份北海原油基準價環比上漲了7美元/桶,均價達到71.35美元/桶。6月份當月原油價格在每桶65美元至80美元區間內震盪。6月中旬,因伊朗與以色列爆發衝突導致國際油價飆升,北海原油基準價曾短暫突破80美元/桶的關口,6月下旬伊以停火協議達成後有所回落。雖然OPEC+決議加快解除減產限制,但鑑於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趨緊,該決議目前尚未對國際石油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4月份起,OPEC+開始逐步放棄2023年以來的自願減產措施,轉向擴大原油產量。報告提出,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市場卻呈現供應過剩的態勢。7月5日,OPEC+又宣佈8月產量目標將超預期上調55萬桶/日,相當於撤回了自2023年以來220萬桶/日自願減產量的80%,並計劃於9月份批准新一輪原油增產。
國際能源署預計,OPEC+將提前一年完成220萬桶/日的供應恢復計劃,認爲OPEC+的增產策略雖有滿足短期季節性石油產品需求增長的必要,但也會加劇國際石油市場供應過剩,使市場在2025年下半年面臨更大的價格波動風險。從中長期看,隨着地緣政治壓力及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國際石油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化,未來幾年全球石油供應增長將遠遠超過需求增長,OPEC+的增產可能加劇供需失衡。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