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叮咚買菜在上海舉辦了一場以“共生、共創、共鮮”爲主題的供應鏈生態峯會。會上,叮咚買菜正式對外發布“4G”戰略,並提出將“好用戶、好商品、好服務、好心智”作爲當下發展的核心方略。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買菜還錨定了以低GI(低升糖指數)爲代表的,處在發展早期的健康化飲食市場,據其判斷,當前,低GI市場已從緩慢培育期進入全場景擴張期,電商平臺也已經成爲低GI銷售的主要渠道。
“行業價格戰非常常見”,需要差異化開發新價值
會上,叮咚買菜正式提出“4G”戰略,明確了在“多、快、好、省”這四個維度中,專注於“好商品”,新戰略也意味着要區別於市場上以價格和補貼來吸引消費者的主流打法,擺脫行業同質化內卷,走差異化競爭的路線。圍繞新戰略,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還進行了關於“一寸窄、一公里深”策略的思考,叮咚買菜會用商品和生態思維,取代主流的流量和平臺思維,專注在生鮮、食品賽道,深耕供應鏈全鏈路。
前不久,電商平臺掀起外賣價格戰,在梁昌霖看來這是一種零和博弈,“這部分電商企業通過補貼,獲得最多的用戶,最終壟斷讓自身有話語權、重新定價。”而叮咚買菜則聚焦於創造增量,通過差異化開發新價值。據悉,爲堅持做“好商品”,過去半年內,叮咚買菜內部已經汰換掉了超4000個平庸的商品,目前好商品的SKU佔比已經達到40%。
梁昌霖表示,“在當下的競爭環境裏,行業價格戰非常常見,針對用戶和流量的搶奪場景會越來越慘烈,但大家往往會爲了跑馬圈地而顧不上商品和供應鏈建設。其實,從用戶的視角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開始覺醒,他們對飲食品質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買菜也在通過AI賦能零售,會上,叮咚買菜CTO蔣旭分享觀點表示,“隨着AI時代的到來,未來的零售門店、線上零售渠道,都將變成智能生態場,而不再是簡單的人貨場。”叮咚買菜品控中心負責人武德銀也分享了叮咚買菜正在測試中的求真溯源系統,據悉,該系統可以通過叮咚買菜的數字化能力和AI應用,做到從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到配送的全鏈路透明化,爲消費者呈現真正的線上可溯源。
低GI食品進入擴張期,如何擊破三大痛點?
另外,除了一直聚焦的生鮮賽道外,在非生鮮食品品類上,叮咚買菜錨定了以低GI(低升糖指數)爲代表的,還處在發展早期的健康化飲食市場。公開資料介紹,低GI食品是指GI較低的食物,通常小於55,這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釋放葡萄糖的速度較慢,有助於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
叮咚買菜副總裁張奕在會上介紹稱,隨着體重、營養、亞健康等話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來自健康化飲食場景的消費需求量巨大,75%的消費者表示爲了健康開始/增加維生素和補充劑的攝入,78%的消費者表示要開始/保持/增加提高心理健康的行動。而從低GI市場來看,72%的18-45歲消費者傾向選擇控糖食品。
低GI市場已從緩慢培育期進入全場景擴張期。據張奕介紹,叮咚買菜包含健康概念標籤商品的銷售量正快速攀升。今年上半年,其帶有配料乾淨標籤的商品銷售額突破5億,低GI商品也已經從2023年上半年銷售額不足百萬,增長到今年上半年已接近6000萬。
然而隨着電商平臺成爲低GI銷售的主要渠道,能向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健康化食材購買的平臺還寥寥無幾,消費者也會困擾於一些僞概念商品和複雜的標準,最後付出高昂的概念溢價但買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
具體來看,當前,低GI食品還面臨三點問題,一是現行標準體系不夠完善,消費者對低GI定義及科學依據理解不足,容易引發“智商稅”質疑;二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現有品類集中於代餐粉、全麥麪包等少數品類,原料依賴傳統穀物,創新原料應用不足,導致選擇空間狹窄;三是研發能力集中在GI值控制,對口感優化投入不足,工藝技術如酶解等的應用有限,影響消費者復購意願。針對於此,叮咚買菜方面表示,其將通過需求導向研發、體驗升級突破、全場景覆蓋以及全方位健康飲食服務四個方面,爲消費者提供全場景低GI生活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