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和國內產業升級有序推進,塑化產業作爲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與挑戰。日前,由大商所、安慶市人民政府、安徽證監局主辦的“DCE·產業行——聚焦期現融合創新 助力塑業轉型升級”培訓活動在安徽省安慶市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圍繞塑化產業鏈發展現狀、企業風險管理實踐以及期現融合創新三大主題,展現期貨工具如何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攜手共建期現融合新生態
活動中,大商所副總經理程偉東表示,大商所始終堅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緊跟市場需求”的理念加快發展,在服務經濟穩定運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保障企業穩健經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塑化板塊是大商所運行最穩定的品種板塊之一,多年來,大商所積極完善塑化品種工具體系,不斷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和價格影響力,構建分層次、全週期的市場服務工作體系,促進了塑化板塊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爲塑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打牢了“底色”、增添了“亮色”。
他說,安徽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力軍,也是中國製造業版圖上冉冉升起的明星。塑化產業作爲安徽重要的基礎性、支撐性產業,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集羣效應與發展動能。大商所願做安徽塑化產業風險管理道路上的堅實夥伴,與安徽各界一道,共同推動期現貨市場同頻共振、融合發展,助力安徽塑化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
安慶市委常委、副市長呂棟表示,安慶已形成化工新材料、塑料精深加工等產業集羣,但在成本波動、需求震盪的雙重壓力下,本土企業提升風險對沖能力的需求尤爲迫切。他希望企業主體珍惜學習機會,掌握期現結合操作;期貨機構深耕產業需求,提供更適配的衍生品服務。
塑化產業面臨轉型升級關鍵期
活動中,渤海期貨研究院魏文強介紹,當前,我國塑化產業鏈正經歷深刻變革。從上游原料端看,乙烯、丙烯作爲化工產業核心原料,其生產技術路線已從傳統的“原油—石腦油”路徑,拓展至“煤炭—甲醇”和“天然氣—乙烷/丙烷”等多條工藝路線。多元化的原料格局既提升了產業靈活性,也增加了價格波動風險。
他說,在下游應用領域,塑化產品廣泛應用於家電、房地產、紡織、新能源等多個行業,形成了複雜的產業網絡。新材料“金字塔”層級分明,從通用塑料到特種工程塑料,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85%的新能源汽車塑料、鋰電隔膜、太陽能背板膜等新興需求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然而,行業也面臨嚴峻挑戰。房地產週期下行以及紡織、建築、化工產業庫存高企等不利因素,疊加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使企業經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如何應對原料價格“過山車”、利潤空間擠壓和綠色轉型壓力,成爲擺在塑化企業面前的核心課題。
期現結合成企業風險管理利器
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期貨工具正成爲塑化企業穩健經營的“穩定器”。數據顯示,大商所化工品期現貨價格相關性保持在0.9以上,套保效率超過92%,國內90%以上的PVC、乙二醇、苯乙烯現貨貿易已直接使用或參考期貨定價。這種高度相關性爲企業風險管理提供了堅實基礎。
嘉悅物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葉辰介紹,通過實踐探索,嘉悅物產集團總結出企業運用期貨工具的“三個過程”方法論:首先是認知風險,基於企業自身定位評估風險偏好;其次是選擇工具,瞭解各類金融工具的收益特徵,選擇適合企業的風險管理工具;最後是管理風險,有效執行多樣化策略,保障企業經營收益。這種系統化思維可以幫助企業在波動中把握主動。
葉辰舉例稱,一家上游PVC生產商在成本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通過基差方案提前鎖定了未來的生產利潤,既保障了生產穩定性,又在價格上行過程中獲得了超額收益。同樣,江蘇某工廠通過“均基差+後點價”模式,在價格下跌過程中優化了採購成本,實現了上下游共贏。
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到,此次活動吸引了安徽省塑化企業代表、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人員、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近150人蔘加,培訓效果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