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7月23日晚間消息,在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移動副總經理程建軍發表《數智創新賦能發展 智融百業共譜未來》主題演講。
他首先分享了中國移動在AI方面的相關佈局。算力架構從同算爲主,逐步轉變爲通智超量異構形態,目前中國移動已建成13個全國性區域性智算中心節點,打造多個超大規模的智算中心,擁有三個萬卡集羣;中國移動擁有10億級的用戶和37億級連接,數據接口數量也超過2萬多,建立起跨行業、跨領域、跨主體下一代集約高效的數據流通基礎設施。
他介紹,中國移動從2013年就開始持續投入AI領域,打造了九天系列的通用大模型。在網絡領域,目前有近50萬無線AI智能化改造基站,在31個核心網和智能控制方面進行能力的部署;在客服領域,中國移動的客服線上AI面向31個省推廣;在管理領域,通過AI在管理領域應用,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開發了AI+審計,中國移動現在有60%審計工作場景是由AI完成,單個審計點耗時從以前幾個工日到幾分鐘,報告關鍵信息能從幾個小時降低到幾分鐘。
另外,他還介紹了中國移動在量子科技和低空經濟方面的進展。量子科技方面,中國移動與中電科共同牽頭量子計算聯合體,自己開發核心的技術構架和量子試驗平臺,努力從底層技術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移動的量子聯合體,包括量子計算的雲平臺已經輻射了全國大概500所高校,有5000多名開發者參與,孵化出量子產業鏈企業10餘家;低空經濟方面,已經在330個城市部署了5G-A的網絡,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網絡,也建立地面插杆導航增強系統,動態定位精度能達到釐米級,靜態可以到毫米級。打造“中移凌雲”的監管和服務平臺,在應用上和快遞領域頭部企業,已經在5G-A技術中構建智聯網實現跨一百公里的低空網絡。
以下爲演講全文:
尊敬的雲明副部長、尚冰李時珍,各位尊敬的院士、老領導、各位尊敬的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藉助2025第二十四屆中國互聯網大會這個機會,圍繞今天會議主題給大家分享一下中國移動的一些思考和實踐。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互聯網產業發展,總書記也有一系列的批示,工信部爲互聯網產業發展也做了統籌的部署。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移動也發揮在網信領域重點骨幹央企的作用,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揮中國移動10億級的用戶和37億級連接和萬億級市場的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入融合,全面落實好互聯網相關產業的發展。具體呢,藉此機會和大家彙報三方面。
第一方面,打造數字新基建,服務產業信發展。
咱們傳統的電信網一直在經歷演變,結合當前電信網演變的特點,結合我們運營商主責主業和核心職能,具體給大家彙報算力和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三點,這是我們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突出前沿的特點。關於算力方面,中國移動始終把算力作爲數字經濟的新能源,我們感覺它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想象。算力已經成爲全社會數智化轉型的共性需求和全球緊缺的戰略資源,也呈現出增強的摩爾定律特徵,性能和成本能感覺到,從每18個月縮短到每12個月翻倍。剛纔從鄔院士列舉的詳實的數據可以看到互聯網發展也在不斷變化,跨地域、跨層級、跨場景的算力需求在不斷湧現,算力的基礎設施也發生了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變化。首先,在算力分佈上從就近部署轉化爲東中西泛在部署,隨着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發展,東部算力的需求有序引導到中西部地區。中國移動建設了九州算力光網,設計骨幹網實現了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從全國八大樞紐之間以及樞紐和周邊主要城市之間的超級互聯,覆蓋了30個省區市和一百多個城市。在算力的層級上,從集中式也向雲計算、邊緣計算和智能終端立體式轉變。中國移動也已構建更智能的“算”爲目標,大中心大集羣、邊緣廣分佈、中訓邊推,訓推一體的立體化算力網絡,形成雲邊端全覆蓋的立體式佈局。
算力架構從同算爲主,逐步轉變爲通智超量異構形態,目前中國移動已建成13個全國性區域性智算中心節點,打造多個超大規模的智算中心,我們有三個萬卡集羣,智算規模在國內屬於最前沿的。
從第二方面簡要彙報一下數據,數據作爲新的生產要素它的價值潛力遠超想象。中國移動認爲數據要素正在催生更加高端的定製化的服務,不斷拓展網絡與平臺的價值邊界,爲數字經濟注入無限的可能。我們除了提供傳統的電信服務以外,將來要逐漸越來越多利用數據催生一些新的服務,給大家的服務更加精準到位。國家陸續也發佈了“數據二十條”等一系列制度,搭建其了我國數據基礎制度的一些基本的體系,這些體系將促進數據安全可信流通的交易和高水平的開發利用。剛纔說我們有10億級的用戶和37億級連接,我們的數據接口數量也超過2萬多,建立起跨行業、跨領域、跨主體下一代集約高效的數據流通基礎設施,我們叫做數聯網,這個數連已經成爲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試點六大技術路線之一,也納入《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目前可以看到大數據已經逐漸應用進入到一些文旅、交通、金融、應急等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節假日的時候看中央電視臺,有一個梧桐大數據,就是中國移動和中央電視臺合作,通過梧桐大數據對全國所有5A級景區遊客動態進行監測,對景區管理和經濟和安全性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三點,我們看到當前的電信網在人工智能中成爲新的生產工具,未來的空間也遠超想象。剛纔鄔院士高屋建瓴分析了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趨勢,我在這裏簡要彙報一下。一是我們認爲AI跨越式發展正在深刻重塑發展的格局,從推動經濟社會+AI邁向AI+的新階段,也帶來了生產力的成倍躍升。AI正在廣泛融入生產、生活、社會治理的各個環節。中國移動從2013年就開始持續投入AI領域,我們打造了九天系列的通用大模型,也培養了一支非常難能可貴的隊伍,十年磨一劍,持續提升了能力。在網絡領域,首先把AI應用到中國移動的最大網絡裏,我們推動自己的自治網絡的能力,目前有近50萬無線AI智能化改造基站,在31個核心網和智能控制方面進行能力的部署,在客服領域,中國移動的客服線上AI面向31個省推廣,在管理領域,通過AI在管理領域應用,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我們開發了AI+審計,中國移動現在有60%審計工作場景是由AI完成,單個審計點耗時從以前幾個工日到幾分鐘,報告關鍵信息能從幾個小時降低到幾分鐘,幾分鐘能出這個單位的審計報告。
第二方面給大家簡要彙報一下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相融共鑄強勁動能。我們要把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能力應用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工信部和國資委的領導下,我們主動融入國家科技創新大局,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着力鍛造網信領域的大國重器。近年來中國移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今年中國移動研發經費達到391億,我們牽頭承擔國務院國資委150多項戰略性新興工業的任務,承擔的領域非常廣泛,我在這裏結合這次會議的重點主題,簡要給大家分享幾個領域我們發展的情況。
第一是關於5G-A和6G,目前中國移動在5G網絡可以說是全球規模最大,5G-A也是全球首發。在6G方面,中國移動也是不敢放鬆,承擔我們自己應有的責任。目前在6G方面也梳理出十大標誌性技術,其中成功牽頭四項國家相關重大科技專項。我們還投入了一部分經費,已經部署了10個站點,我們自己認爲是全球首個6G的小規模的試驗網,目的是通過這個試驗網對6G的標準和技術進行開發。6G原型系統入選了今年中關村年會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開發了九天通專大模型體系,大家可能覺得社會上很多模型,像中國移動爲什麼要開發自己的模型,我們這個模型主要的特點主要是安全,再一個完全自主可控,我們基於完全國產的芯片、軟件開發的。還有一個重點,我們的AI是重點要跟垂直行業結合。剛纔鄔賀銓院士講的時候也講到2B、2C,我們最核心的首先是AI+新型工業化,要全力打造一站式模型服務。我們也牽頭建立國家級評測平臺,對於一些垂直行業AI應用開展評測,也是上級部委委託的評測,努力賦能國產技術生態快速成熟。2024年中國移動九天人工智能團隊也獲得了國務院國資委發佈的“央企楷模”稱號。
實踐中,AI+新型規劃也已經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了深度的融合創新,打造行業應用標杆,已經在40多個行業打造了通專的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關於第三點,跟大家簡要彙報一下算力網絡。中國移動圍繞算網基礎設施,算網資源調度體系,算網關鍵技術體系,還有算網產品服務體系,開展了系統的佈局。我們認爲以前算力是一個一個孤立的點,下一步要把算力網絡化,建成算力網絡。中國移動的算力網絡有4個熱點地區,16箇中心節點,31個省級節點,以及超過1000多個邊緣節點,形成覆蓋全國的算力網絡佈局,我們創新提升了算力網絡原生的理念,目標是實現算力像自來水一樣,很多高校研究生不需要買服務器了,直接打開水龍頭就可以有算力,而且比較便宜。我們也發佈業界首個雲智算白皮書,在國際的一些標準組織積極發聲,取得了很好的影響。
總的來講,在算力網絡應用實踐上,已經從通算、智算、超算和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也打造了全國算力公共服務平臺的一些示範標杆。
第四點,簡要給大家彙報一下量子科技。應該說量子是工信部確定的六個未來產業之一,中國移動也在量子這塊保持適量相當的投入。目前跟中電科共同牽頭量子計算聯合體,我們也專門從國內頭部的高校引進一些物理領域的博士,我們自己開發一些核心的技術構架,有比較大的投入,在自己的研究院還有一些自己的量子試驗平臺,努力從底層技術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應用場景逐漸出現,比如投產了量子計算等雲平臺,目前在推廣量子密鑰,政務、金融、加添、工業等超10個領域提供安全防護,產業生態也在逐漸帶動起來。中國移動的量子聯合體,包括量子計算的雲平臺已經輻射了全國大概500所高校,有5000多名開發者參與到這個平臺中來,也孵化出量子產業鏈企業10餘家,應用包括有量子+辦公等等,不細說了。
最後一點分享一下我們在低空經濟做的工作。剛纔說到不管是有線網還是無線網是全世界最大的網絡,特別是應用5G和5G-A的網絡,構建通感一體的服務低空經濟的數字基礎設施網絡。我們已經在330個城市部署了5G-A的網絡,這裏有4.9G的頻段和26G毫米波,我們有一箇中高頻協同,不同頻率作用和精度不一樣,我們把這兩個領域互相優勢搭配出來,形成一個空感一體的網絡。也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網絡,中國移動也建立地面插杆導航增強系統,這個增強系統建立以後,我們動態定位精度能達到釐米級,靜態可以到毫米級。在低空經濟這塊中國移動也打造“中移凌雲”的監管和服務平臺,成體系的形成對京津冀發展的數據基礎設施的支撐。在應用也逐漸有一些領域出現,比如我們和快遞領域頭部企業,已經在5G-A技術中構建智聯網實現跨一百公里的低空網絡。
最後一方面是深化合作共贏,共促產業繁榮。核心意思是要表達中國移動是一種開放合作的理念和在座的業界和大家廣泛合作。第一方面的合作就是深化政產學研的聯合創新,我們不斷深化政產學研的深度發展,和政府合作方面,和一些政府打造一些新型研發機構,國家也在積極倡導,以企業爲主體的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現在打造了2個。在產業合作方面和龍頭企業優勢互補,建立了超過40家企業的聯合實驗室。還有在產融合作方面,也是跟一些基金合作,我們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的基金,鵬城的基金等進行產能的合作,目前投入了6.5億。在高校合作方面更加廣泛,與5家頭部高校共建研究院,全國佈局超40個高校聯合實驗室,與70多所高校開展聯合研發,這個還在不斷增長,下一步我們也願意與業內不同行業頭部研究所一起聯合進行研究,不僅僅是高校。
第二方面合作是深化產業鏈協同機制。我們要深化創新鏈、供應鏈、資金鍊、人才鏈的四鏈融合推進模式,打造十百千萬合作伙伴計劃,目前上下游合作伙伴超過1400家,發揮資本強鏈補鏈作用方面,中國移動有一個很好的投資公司,已經直接投了現金2000多億,市值遠遠不止2000億,直接和間接投資企業500多家,我們還是要聚焦核心技術,重點產品,關鍵能力的形成,不僅僅是經濟效益,還要看到國家科技的發展,打造國家科技戰略力量。打造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我們協同整機和上游部件廠商加速國產化的進程,也推動加速培育一些關鍵部件的國產生態,有效提升供應鏈安全韌性和自主可控,構建移動信心產業協同創新基地。目前這個創新基地已經有開放能力300多項,匯聚了280多個團隊,我們也歡迎在座的業內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大家廣泛參與進來。
還有一點合作就是深化國際科技合作,一方面積極在國際的多邊組織發聲比如中國移動在國際電信聯盟、3GPP、IETF等國際組織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知識產權方面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建設運營5G知識產權的運營中心。我們運營5G知識產權不是爲了一家企業,是爲了整個產業,將來不要由於知識產權被別人卡住。中國移動在一些國際標準組織裏面承擔了主席、副主席等一些關鍵的職位。除了參與國際組織以外,我們自己打造一些國際合作的平臺,比如自主打造的GTI,目前匯聚了146家國際運營商和267家全球合作伙伴,我們還在香港建立創新院,也跟印尼金光集團聯合建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在投資領域也不斷走出去。
總的來講,中國移動將始終以科技創新爲根本,產生引領爲關鍵,以安全支撐爲底線,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的定位,履行產業鏈長的使命擔當,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融合發展,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