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電芯價格要“穩”還是要“漲”?

高工儲能
07/21

摘要

儲能電芯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區間也許是幾方博弈的結果。

“儲能電芯要漲價了嗎?”近日一儲能系統集成商問道。

或許這一問,也問出了行業的困惑。早在2024年,中國儲能電芯行業“內卷”已經到一個高度,價格呈快速下跌趨勢。

截至2024年12月底,280Ah方形磷酸鐵鋰電芯價格較年初下跌超40%;314Ah方形磷酸鐵鋰電芯價格較年初下跌超60%。儲能電芯價格,已從2023年初的0.9元-0.99元/Wh下降至2024年末的0.27元-0.34元/Wh,降幅超60%。

時間來到2025年,儲能電芯價格持續走低,但是降幅已逐漸縮少,基本穩定在0.26-0.35元/Wh的價格區間,甚至部分頭部廠商出現漲價趨勢。

今年3月,在新風光1GWh儲能電芯集採項目中,鵬輝能源以0.26元/Wh的最低報價成爲第一中標候選人,該項目9家企業入圍,報價範圍爲0.26元-0.34元/Wh,平均報價0.279元/Wh。

而同期中儲科技6GWh電芯框採項目中,標包1:報價範圍0.27-0.282元/Wh,平均報價0.2764元/Wh。最低報價來自於瑞浦蘭鈞、楚能新能源;最高報價來自於億緯動力。標包2:報價範圍0.285-0.380元/Wh,平均報價0.3182元/Wh。最低報價來自於贛鋒鋰電;最高報價來自於中創新航

7月18日,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度300MWh儲能磷酸鐵鋰電池採購預選供應商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中標價格區間爲0.26-0.32元/Wh。

第一中標候選人爲中創新航,單價0.28元/Wh。第二中標候選人爲欣旺達動力,單價0.265元/Wh。第三中標候選人爲天合儲能,摺合單價0.26元/Wh。第四中標候選人爲億緯動力,單價0.32元/Wh。本項目於6月13日發佈,標的物爲314Ah及以上磷酸鐵鋰電池單體,總容量爲300MWh。

從招投標市場來看,儲能電芯價格從2024年底的0.27元-0.34元/Wh,到如今2025年7月0.26-0.32元/Wh,可以說基本穩定在一個低價區間。

碳酸鋰作爲電池關鍵原材料,其價格自2024年起持續走低,短短數月間連續跌破每噸10萬元、9萬元、8萬元等關口,且走勢相對穩定。碳酸鋰價格作爲儲能電芯價格下降奠定了基礎。

過去,儲能市場快速發展,大量企業湧入,呈現“僧多粥少”局面。企業爲爭奪市場份額,紛紛採取低價策略,引發激烈價格戰,使得儲能產品價格不斷被拉低。加上,國內儲能市場此前主要由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驅動,儲能項目投資回報不合理,開發商爲控制成本,極力壓低價格,導致市場價格走低。

早在2024年,高工產研曾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儲能電芯會處於一個合理的低價區間。

那麼,今年以來136號文等重磅政策相繼出臺,現在這個合理的低價區間是否到來了呢?

01

儲能電芯低價“硬幣兩面”

短期來看,儲能行業價格戰會加速行業整合與優化,一些實力較弱、成本控制能力差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出局,市場份額將向頭部企業集中,有利於行業資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爲應對低價競爭,企業會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更高效的電池技術、更先進的儲能管理系統等。如寧德時代電芯單體能效提升、比亞迪刀片電池CTP技術等。

對整個行業來說,低價有利於儲能產品的市場推廣,降低用戶使用成本,提高儲能在源網側、工商業儲能、微電網等各個領域的滲透率,推動儲能行業整體發展。

但過低的價格使得企業利潤大幅壓縮,甚至可能導致虧損。以目前部分市場價格來看,有行業人士表示儲能系統0.5元/Wh已低於成本價,企業難以盈利,進而影響企業在研發、設備更新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投入。

爲降低成本適應低價中標,部分廠家可能會通過產品減配、使用劣質器件等手段保證交貨和盈利,增加了儲能系統火災等安全事故發生概率,給儲能項目運行帶來嚴重隱患。

從行業角度來看,低價中標使市場競爭從技術、質量和服務競爭轉變爲單純價格競爭,企業將更多精力放在降低成本上,忽視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不利於儲能行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因此,在當前市場化趨勢下,儲能電芯價格有望擺脫去年以來的“低價怪圈”,走向一個較爲穩健的價格區間。

高工產研也認爲,一是確實儲能電芯價格沒太大下降空間了;二是今年上半年供給端出現搶出貨現象,電芯企業滿產率較高,處於短暫性供不應求現象。所以儲能電芯價格還出現一定上揚。

02

儲能電芯低價區間是否走向合理化?

抽絲剝繭來看,原材料價格下降和技術進步確實使儲能電芯成本降低,但目前部分價格已接近或低於一些企業的成本線,若長期維持低價,企業難以持續健康發展,從長遠看不利於行業穩定,因此僅從成本角度,過度低價並不合理。

低價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普及和行業整合,符合市場發展初期通過價格手段搶佔市場份額的規律。但儲能行業已經步入商業化拐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趨勢很明顯。目前儲能行業正處於這一轉型過渡過程中,所以低價區間只能說有階段性合理性。

隨着“強制配儲”政策退出,儲能商業模式迎來市場化考驗。政策更鼓勵通過技術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來推動行業發展,而非單純依靠低價。未來,能提供高價值、高性能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中立足,因此單純的低價不符合政策長期導向,不合理性逐漸凸顯。

但當前,儲能電芯價格低維持在穩定的低價區間。這是由於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爲關鍵的是,從需求側來看,海內外儲能需求持續釋放,光海外訂單今年1-6月就超過了150GWh。因此有電芯企業透露,其排產已經到了11月。

在這種情況下,爲何電芯不快速漲價?儘管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爲,電池價格正在上揚,或將迎來漲價潮。

但最需要警惕的是,當前整個儲能行業價格戰仍遠未結束,盈利模式仍未明確建立,就算寧德時代也不能回到簡單粗暴漲價時代。畢竟市場上仍存在大批“嗷嗷待哺”三四線電芯廠,甚至二線電芯廠。

而從盈利角度來說,就算爆火的獨立儲能,用更爲直白的話說,行業仍在賭光明的前景,而非爲盈利的當下買單。甚至可以說,在當前的模式下,獨立儲能可能是仍舊不掙錢的或者微利。

在這種情況下,儲能電芯快速漲價幾乎是行不通的。第一個關卡或許就是來自於前兩年被市場“教育”過的業主。而從招投標市場也可以看到,儲能電芯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區間也許是幾方博弈的結果。

因此,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儲能或許真的到了一個較爲穩定的低價區間,或許就是行業所認爲的“相對合理的低價區間”。

下一階段,儲能行業應逐漸擺脫“降本-降價”的死循環。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供應鏈等方式,在合理成本控制下提升產品價值和質量,政府和行業協會也應加強引導和規範,推動儲能電芯價格真正迴歸到合理價格區間,促進儲能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最後,迴歸到儲能行業規模化發展來看,即便在可能上揚的趨勢下,儲能電芯價格短期內漲幅應該不會太大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