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光大銀行50億元分紅“股權登記日”前夕,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金融資產”)完成0.92%股份增持。
7月23日,光大銀行(601818.SH)公告顯示,收到中信金融資產通知,獲悉其於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間,增持該行A股和H股合計佔總股本的0.92%,持股比例由7.08%增加至8.00%。此外,6月中信金融資產還同步加倉中國銀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18.02%。
盤面上來看, 7月24日,上證指數再度突破3600點整數關口,上漲0.65%,但銀行板塊出現回調,上證銀行指數微跌1.49%。其中,光大銀行A股微跌0.72%,H股跟跌0.12%。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銀行2024年年度A股分紅派息的股權登記日爲7月23日,此次增持可讓中信金融資產鎖定超2240萬元A股股息。
今年以來,銀行板塊表現亮眼,吸引資產管理公司(AMC)加速佈局優質銀行股。中信金融資產年內6次增持中國銀行H股,信達資產通過債轉股增持浦發銀行,長城資產攜董事席位入局民生銀行。同時,也有部分AMC加速清倉中小金融機構股權。
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向時代財經表示,在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風險防控背景下,AMC增持業績穩定的中大型銀行股,成爲優化資產配置、尋求新增長點的重要選擇。AMC增持中大型銀行股成爲雙贏選擇:對AMC而言,既能獲得穩定財務回報,改善盈利結構、降低資金閒置率、分散風險,又能深化與銀行的合作,增強在不良資產處置等領域的競爭力;對銀行來說,AMC的增持彰顯了對其長期發展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金融資產增持光大銀行、中國銀行,是其在2024年11月公佈的503億元投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投資額度還未達到該投資計劃額度上限,未來或將繼續加碼這兩家銀行股份。
中信金融資產增持光大銀行超0.9%,鎖定A股2240萬股息紅包
中信金融資產近期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不斷加碼銀行股。
根據光大銀行最新公告,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間,中信金融資產增持該行A股2.64億股、H股2.79億股,合計佔該行總股本的0.92%,合計持股比例由7.08%提升至8.00%,觸及1%的整數倍變動線。此次權益變動屬於增持,不觸及要約收購,不會導致該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7月22日,中國銀行港股公告顯示,中信金融資產於2025年6月27日增持該行H股5.93億股,持股比例由17.32%升至18.02%。
值得關注的是,光大銀行此次增持時機精準鎖定分紅窗口。根據光大銀行2024年年度A股分紅派息實施公告,該行實施每股0.085元(含稅)的現金分紅方案,股權登記日定爲2025年7月23日,共計派發50.22億元紅利。中信金融資產在股權登記日前完成增持,僅A股便能鎖定超過2240萬元股息收益。
作爲中國四大AMC轉型樣本,中信金融資產前身爲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融資產”),2022年3月劃歸中信集團管理,並於2024年1月完成更名。目前,中信資產金融主要股東包括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財政部、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等重量級機構。
中信金融資產對光大銀行的佈局始於2023年3月。彼時,其將持有的1.4億張光大銀行可轉債轉換爲41.85億股A股普通股,接着以7.08%的持股比例躍居第三大股東。
2024年11月8日,中信金融資產拋出503億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投資配置的議案》,其中兩項爲擬以不超過260億元進一步購買中國銀行股份、以不超過40億元鎖定光大銀行股份增持,該投資計劃還包括增持中信股份及設立信託投資等,旨在優化投資路徑、加大投資力度。該議案在2024年11月29日臨時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實施期限爲12個月。
圖源:中信金融資產公告
監管層面也爲中信金融資產的增持計劃“亮綠燈”。2025年1月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中信金融資產增持光大銀行股份,額度不超過40億元(不超過總股本2%);3月26日再批覆其可通過二級市場交易方式增持中國銀行A/H股合計不超過58.88億股。隨後後,增持計劃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時代財經根據港交所披露易梳理,截至7月23日,中信金融資產年內已6次增持中國銀行H股,累計購入41.08億股,每股平均成本介於4.39-4.66港元,持股比例從年初13.11%升至18.2%。
值得關注的是,以光大銀行年內A股最高收盤價4.44元/股、H股最高收盤價4.09港元/股計算,中信金融資產當前增持規模離40億元額度相距甚遠。根據投資計劃時間表,涉及中行、光大銀行的合計不超過300億元的增持資金需在2025年11月29日前完成部署。這意味着未來四個月,中信金融資產或將繼續在資本市場增持中國銀行、光大銀行股份。
銀行板塊年內全線飄紅, AMC機構加速佈局優質銀行股
2025年A股銀行板塊展現出較強韌性,多隻銀行股股價屢創新高。截至7月24日,A股42家上市銀行年內股價全線上揚,其中浦發銀行、廈門銀行等2家機構漲幅超過30%;另有8家機構漲幅突破20%。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向時代財經表示,銀行股的上漲,一方面是其低估值、高分紅率吸引了大量資金關注;另一方面,各大機構提高了權益配置比例,而銀行股作爲低估值高股息板塊,成爲加倉的重點方向,推動銀行股股價創新高。
“隨着穩經濟增長政策逐步落地,經濟增長預期改善,銀行股作爲經濟復甦受益板塊,也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對其盈利增長的信心。”楊德龍表示。
市場熱度背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正掀起新一輪銀行股投資潮,通過可轉債轉股、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加速佈局。
6月27日,信達資產旗下信達投資將持有的1.18億張浦發轉債全部轉股,獲得浦發銀行9.12億股,持股比例達3%,躋身前十大股東。
此外,在近期民生銀行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長城資產副總裁鄭海陽被提名爲民生非執行董事。而根據《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持有3%以上的股東有權提出董事候選人。這意味着,長城資產成爲民生銀行的新股東。
與戰略增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MC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加速出清。7月1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發佈公告稱,同意四川銀行入股長城華西銀行9.43億股股份,入股完成後持股比例爲40.92%。而這一股權的出讓方爲長城資產。
長城資產出讓長城華西銀行股權,延續了近年四大AMC的戰略調整路徑。此前,華融資產已清倉華融湘江銀行、華融證券等金融牌照,信達資產亦轉讓天津農商行、哈爾濱銀行等中小銀行股權,緊跟“瘦身健體、迴歸主業”的監管導向。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向時代財經指出,目前大型AMC入股、增持上市銀行,主要是基於財務投資。AMC資金量大且對投資回報率要求高,因此投資決策相對審慎。在此背景下,股息率高且業績穩定的中大型銀行是較爲契合的投資標的。“這並非意味着AMC會普遍入股或控股銀行。當前AMC對銀行的投資多以增加收入爲目的,且正加速聚焦主責主業。”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