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潮起!借力Uber、聯動海外政府,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集體“走出去”

市場資訊
07-2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溫衝 於建平 北京報道

近期,來自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正以集體出海的姿態駛向全球舞臺。文遠知行、小馬智行、蘿蔔快跑、Momenta等自動駕駛企業頻頻發佈出海動態,他們或通過與優步(Uber)等海外平臺建立合作,借力其覆蓋500多個城市的龐大網絡加速落地;或聯動迪拜、新加坡等當地政府部門,在中東、東南亞等熱門市場推進從技術測試到商業化運營的全鏈條佈局,形成覆蓋技術、產品、服務等多元化的出海模式,在全球化競速賽中勾勒出獨特的“中國路徑”。

借力Uber撬動全球市場

7月15日,蘿蔔快跑官宣計劃將數千輛無人駕駛汽車接入優步(Uber)全球出行網絡。根據規劃,今年年底前,雙方將率先在亞洲和中東市場部署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駕駛汽車。

攜手優步(Uber),蘿蔔快跑並非首例。在此之前,文遠知行、小馬智行、Momenta等國內自動駕駛企業均已與優步(Uber)達成合作。

2024年9月,文遠知行與優步(Uber)建立戰略合作,推動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車輛上線優步(Uber)平臺。此次合作推進迅速,同年12月文遠知行就宣佈,雙方合作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正式落地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車隊規模於2025年年中將達到50臺,而且這是優步(Uber)平臺首次在美國以外地區上線自動駕駛車輛。

時間來到2025年,文遠知行與優步(Uber)的合作持續深化,不僅於4月份將Robotaxi出行服務拓展至迪拜,打開中東第二座城市,還在5月6日擴大合作,明確將自動駕駛Robotaxi服務覆蓋全球15座新增城市,包括歐洲、中東等國際市場。更是在兩日後披露優步(Uber)對文遠知行的最新投資:優步(Uber)承諾在現有投資基礎上,向文遠知行追加1億美元股權投資。

幾乎同時,Momenta、小馬智行同步宣佈與優步(Uber)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其中,Momenta將自動駕駛車輛引入優步(Uber)平臺,覆蓋美國和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首批合作商業化落地將於2026年初在歐洲啓動,並配備車載安全員。小馬智行則宣佈,Robotaxi服務和車隊將在今年下半年接入優步(Uber)平臺,並在中東市場率先啓動,共同加速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

國內自動駕駛企業紛紛與優步(Uber)合作,是希望藉此打開國際市場。文遠知行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優步(Uber)是全球領先的出行平臺,擁有豐富的全球化運營經驗和成熟的城市服務網絡,雙方合作能夠形成技術、場景、商業三方高度互補,實現雙贏。同時,通過與優步(Uber)合作,文遠知行可以更快速接入其國際市場的出行業務,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和本地運營能力建設。此外,這一合作也有助於公司後續拓展更多國際合作夥伴與客戶。”

小馬智行CTO樓天城也表示:“與優步(Uber)合作,對小馬智行來說,是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我們剛發佈了新一代Robotaxi,我們希望可以利用成本和比較成熟的技術優勢,在國際市場發揮Robotaxi的價值。”

業內人士認爲,國內自動駕駛企業可以藉助優步(Uber)成熟的全球網絡快速拓展市場,同時優步(Uber)的規模化運營能力也可幫助企業驗證技術的可行性,在海外開展有安全員運營和純無人運營試點,降低商業化風險。

資料顯示,優步(Uber)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出行服務平臺,業務覆蓋500多個城市,2024年公司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71億,市場空間廣闊。

既然是合作,共贏就是相互的。優步(Uber)也需要與自動駕駛企業合作,以此來佈局其已經放棄自研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

在自動駕駛領域,優步(Uber)涉獵較早,旗下自動駕駛部門ATG的估值一度超過72億美元。但從2020年開始,優步(Uber)轉變策略,不僅以40億美元的價格將ATG出售給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還在此後通過與外部企業合作的形式來佈局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在與國內自動駕駛企業達成合作之前,優步(Uber)已經相繼與谷歌兄弟公司Waymo、通用汽車旗下Cruise等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達成合作。今年7月,優步(Uber)還與電動汽車製造商Lucid及自動駕駛技術公司Nuro合作,計劃在未來六年內部署2萬輛或更多配備Nuro自動駕駛系統的Lucid電動汽車。

中東、東南亞成爲主要目的地

集體攜手優步(Uber)海外平臺之外,國內自動駕駛企業還直接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

7月17日,文遠知行宣佈旗下自動駕駛小巴Robobus(下稱“文遠小巴”)在新加坡開啓純無人運營,成爲東南亞首款實現“車內無安全員”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據文遠知行介紹,2024年6月至今,文遠小巴已在新加坡RWS聖淘沙名勝世界累計安全運送數萬名乘客,高效完成數千次自動駕駛接駁服務。

目前,文遠知行同時擁有5個國家自動駕駛牌照,並已在全球超10個國家30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研發及應用,包括阿聯酋、沙特、新加坡、法國、西班牙、瑞士、日本等海外國家和地區。接下來,文遠知行不僅會在上述國家和地區不斷擴大自動駕駛技術、產品和服務的落地規模、商業營收,還將向亞洲、歐洲、中東等更多國家和地區擴展。

例如,一個月前,文遠知行與迪拜道路與交通管理局(RTA)及優步(Uber)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在迪拜落地部署商業化Robotaxi出行服務。該服務將於今年內上線優步(Uber)平臺,首批Robotaxi將進行有安全員的商業運營和純無人測試,2026年第一季度實現純無人商業運營。目前,文遠知行與優步(Uber)已在RTA指導下,在迪拜啓動Robotaxi路測工作。

同樣落地迪拜的,還有小馬智行。7月4日,小馬智行與迪拜道路與交通管理局(RTA)在迪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Robotaxi在迪拜的商業化落地,首批車輛將於2025年開啓路測,爲2026年實現全無人商業化運營奠定基礎。

通過與全球合作伙伴的協作,小馬智行將在中東、亞洲、歐洲等關鍵市場推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普及。例如,在歐洲聯合Emile Weber於盧森堡開展道路測試,在亞洲與康福德高共同探索新加坡商業化運營,並於今年初在韓國首爾啓動路測。據記者瞭解,小馬智行在美國、韓國、盧森堡等國持有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牌照。

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放眼全球,中國和美國是目前自動駕駛技術最領先,產業積累和發展最多、最快的國家,而其他國家在自動駕駛技術和產業發展處在較前期或者比較空白的階段。出海,其實也是爲自動駕駛的全球化普及和發展做佈局和積累,希望能夠把中國技術、中國標準推向世界各地。”

走出去的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出海模式。Momenta除聯手優步(Uber)之外,還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宣佈將與智己汽車聯合構建“出海”技術體系,通過搭載自身技術的車型走出去的方式實現全球擴張。

據悉,7月,智己汽車旗下IM5(原智己L6海外版)與IM6(原智己LS6海外版)兩款搭載基於Momenta飛輪大模型的輔助駕駛系統的車型,已亮相2025英國古德伍德速度節,並正式在英國市場開啓銷售,預計9月起交付用戶。

Momenta CEO 曹旭東表示:“我們已與全球領先的芯片平臺及整車廠商建立了穩固合作。Momenta還將把自動駕駛Robotaxi技術,高效集成於量產車平臺上,推向全球國際市場。”

機遇與挑戰並存

至於爲何越來越多的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選擇出海?文遠知行上述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一方面,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在AI端到端大模型、Robotaxi前裝量產、成熟運營網絡搭建等關鍵技術上已實現高度工程化,具備完整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和全球適配能力,能夠在與海外合作中迅速完成從測試到運營的過渡,幫助當地政府快速實現項目落地。另一方面,海外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和智慧城市建設中表現出較強的自動駕駛應用意願。

資料顯示,阿聯酋、沙特等國家將自動駕駛納入智慧城市戰略,計劃2030年實現25%出行無人化;新加坡、迪拜等地政策開放,推動中國技術快速落地。在歐洲,瑞士、法國等地通過法規放寬和測試牌照發放,吸引中國企業聚焦L4級自動駕駛技術部署,如蘿蔔快跑計劃在瑞士、土耳其開展測試。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祕書長師建華曾表示,中國智能輔助駕駛產業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脈相承,在發展初期就已經考慮到國際化佈局,隨着技術的升級,逐步加快拓展海外市場,也有助於滿足海外部分市場的智慧城市轉型、老齡化社會的多重需求。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在相關技術與商業化上的領先與發展,爲企業出海融資和拓展海外業務提供了更多可能,尤其是在各國政府持續推出支持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利好政策的指引下,包括資金補貼、測試許可、基礎設施建設等,爲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會。

但同時也要意識到,自動駕駛企業出海仍將面臨規模化與差異化挑戰。文遠知行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海外法律法規存在差異,准入門檻高。目前各地對於自動駕駛的准入許可、運營範圍都有不同政策,需要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推動。

同時,各國自然環境和交通路況的顯著差異給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帶來了複雜的技術挑戰,包括極端天氣(如冰雪、沙塵、高溫、高溼)對傳感器穩定性的影響、多樣化道路結構和交通規則,對感知與決策系統的適應性要求等,必須進行深度本地化調整與系統優化。

機遇與挑戰並存。高盛預測,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達400億至457億美元,2040年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或突破1.2萬億美元。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於建平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