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年,真正能穿越市場的企業,大多與“國家名片級”工程捆綁:高鐵時代的中車、特高壓時代的國電南瑞、光伏時代的隆基。現在,下一個“國家名片”浮出水面——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它體量是三峽的3倍、投資1.2萬億元、工期10年以上。
長江三峽,世界水電之巔,鋼鐵巨龍在浩蕩水勢中沉穩旋轉——全球每四臺大型水電機組中,便有一臺凝結着東方電氣工程師的智慧與汗水。從三峽工程中磨礪出大國重器的鋒芒,到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這一"世紀工程"中肩負重任,東方電氣在奔騰不息的江河中,書寫着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傳奇篇章。
在雅江產業鏈裏,東方電氣(600875)是最純粹的“賣水的人”:三峽70%機組出自它手,如今又把全球單機最大的110萬千瓦衝擊式水輪機搬上高原。總結來說,三峽讓東方電氣“長大”,雅江有望讓它變得更加強大。
一、三峽往事:一次工程、十年高增
1994 年三峽開工,2003年首臺機組發電,2009年全部投產。十年裏,東方電氣營業收入從40億元翻到400億元,淨利潤從2億元翻到30億元,股價10年15倍。爲什麼爆發?
1、訂單爆發:三峽26臺70萬千瓦機組,東方電氣中標14臺,外加向家壩、溪洛渡等“三峽子弟工程”,累計新增訂單超600億元;
2.技術躍遷:大容量水輪機、轉輪直徑從6米提到10米,毛利率一路抬升。三峽左岸電站建設時,東方電氣作爲技術受讓方,以海納百川之姿吸收國際頂尖技術;待到右岸電站,已能憑藉自主研發的巨型全空冷水輪發電機組技驚四座,效率更高、運行更穩、維護更省。這種"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已然成爲其技術崛起的成熟範式。
整體看,超級工程=訂單+技術,二元共振。
二、雅江空間:比三峽更大的“蛋糕”
雅江裝機容量6000-7000萬kw,是三峽的3倍,投資金額1.2萬億,是三峽的6倍。對於東方電氣,雅江項目最硬的兩塊增量:
1.水輪機:雅江60臺機組中,東方電氣有望拿到40%份額(衝擊式全球領先+林芝基地就地配套)。按均價7億元/臺測算,新增訂單160億元,相當於2024年公司總營收的25%;
2.抽水蓄能:雅江需配套8-10座抽水蓄能以平滑出力。公司抽水蓄能市佔率 41.6%,已拿下西藏易貢等4座項目,潛在合同120-150億元。
三、讀懂財務:盈利拐點正在路上
1.訂單方面:2024年新籤1011億元,同比增長17%,創“十四五”以來新高。其中,清潔高效能源裝備佔38.71%,可再生能源裝備佔26.19%,工程與國際供應鏈產業佔12.00%,現代製造服務業佔8.67%,新興成長產業佔14.42%。其中水電及抽水蓄能訂單230億元,佔比23%,而2023年僅12%;
2.毛利率方面:水電板塊2024年毛利率28%,比行業高3個百分點,原因在於高海拔衝擊式機型技術溢價;
3.現金流方面:重型裝備收款“3331”節奏(預付款 30%、投料 30%、交貨 30%、質保 10%),訂單大年後兩年現金流明顯改善。
四、競爭優勢:爲什麼別人搶不走?
1.技術壁壘:全球最大110萬千瓦衝擊式原型機已在林芝基地完成驗證,轉輪高6米、重400噸,國內獨一份;高海拔電機防暈、冷卻、絕緣全套解決方案,海拔5000米仍能滿載運行。
2.地緣壁壘:林芝基地距離雅江工地直線不足200公里,單臺機組運輸成本比東部低 800萬元;外來廠商需額外運費+關稅,等同天然護城河。
五、結語:做時間的朋友,與大國重器一起成長
長江之水在東方電氣打造的鋼鐵巨龍中轉化爲強大電流,雅魯藏布江的澎湃能量也正等待被同一雙手喚醒。當長江遇見雅魯藏布江,東方電氣以其在水電領域的深厚積澱與銳意創新,描繪了一條清晰的成長軌跡。
(注:以上分析基於公開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注:“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虎投研””,關注我,從註冊會計師角度向您分析更多好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