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陳俊雲、高飛翔
伴隨着AI Agent技術的發展,2025年以來AI推理景氣度持續提升。如:谷歌AI Token推理量於2025年4月增長至480萬億,同比增長50倍。通過對某一架構&模型進行定製,ASIC(專用集成電路)芯片相較於GPU可以做到更低的功耗&更低的成本。從產品需求的角度來看:預計未來伴隨着AI在搜索排序、推薦、SaaS等領域中的落地,ASIC產品依賴更低的成本和功耗,行業發展有望得到支撐。從產品供應角度來看,我們判斷未來ASIC行業有望保持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且以美國供應商爲主。同時,爲了保證產品競爭力,ASIC需要緊跟英偉達的產品節奏,所以會更加註重堆料,體現在製程、HBM、配套網絡等層面。
報告緣起:ASIC爲2025年AI產業鏈的重要方向。
1)2025年以來,伴隨着AI Agent技術的發展,市場對於推理的需求亦在不斷增加。生成式AI在推理階段對AI ASIC的需求有望明顯提升。
2)在2025年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公佈數據稱,過去一年間,谷歌每月通過產品和API處理的AI Token數量從9.7萬億激增至480萬億,增幅超50倍。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谷歌AI搜索的滲透,如 AI Overview、AI Mode等功能的廣泛使用,以及 Gemini 模型相關應用的普及。
3)在本篇報告中,我們主要分析ASIC行業的產業發展趨勢,行業競爭格局推演,以及各家公司的競爭優勢。
ASIC有望成爲AI市場的第二增長動力。
1)我們判斷:ASIC是AI市場的第二增長動力。考慮到ASIC行業的產品研發速度正在加快(如:由早期的兩年迭代一代產品,轉換成現在的一年迭代一代產品),ASIC有望幫助雲廠商(CSP)企業持續降低AI成本、縮短研發時間,進而拉動行業規模的增長。
2)ASIC行業起量的先決條件在於CSP企業自研。主要原因在於CSP企業,希望通過自研ASIC產品,進行持續的降本、擺脫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3)邁威爾(Marvell)在2025年AI投資者交流會上透露:2023年ASIC市場規模約爲66億美元,預計2028年達到554億美元,對應2023-2028年CAGR爲53%。
競爭分析:我們判斷未來頭部廠商仍將佔據較高份額。
1)產業支撐因素:雲計算巨頭加快佈局速度,和產業鏈相關公司緊密合作, 目前全球高端AI ASIC產品已迭代至3-5nm,產品供給主要是由博通和邁威爾供應。目前ASIC產品供應商,積極與海外科技巨頭等進行了合作,相關公司有望在2025年進入業績兌現期。
2)從ASIC的產業鏈分佈來看,主要分爲前端、後端和流片三個環節。各ASIC廠商技術能力,更多的是體現在IP能力(如:計算單元、接口單元、HBM或者網絡單元)。
3)產業發展趨勢:上游AI算法持續迭代,CSP企業採用ASIC處理任務的複雜度日益提升,進而對於ASIC在計算密度、低精度&混合精度、計算節點可擴展性、靈活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判斷:ASIC准入門檻相對較高,未來以美國廠商供應商爲主、中國臺灣廠商爲輔。
風險因素:下游企業IT支出大幅下降的風險;人工智能發展低於預期的風險;AI潛在倫理、道德、用戶隱私風險;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的風險;產品研發不及預期的風險;供應短缺或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導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等。
投資策略:展望2025年,我們認爲AI產業鏈有望繼續保持高景氣度,伴隨着AI推理Token的快速起量,以及北美CSP企業自研ASIC芯片背景下,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於2025年進入業績兌現期,且未來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從產品迭代速度,以及產品性能等維度來看,我們判斷未來ASIC行業有望保持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且以美國供應商爲主。爲了保證產品競爭力,ASIC需要緊跟英偉達的產品節奏,所以會更加註重堆料,體現在製程、HBM、配套網絡等層面。
注:本文來自中信證券2025年7月18日發佈的《前瞻研究行業美股半導體專題報告—AI ASIC逐步進入業績高增長期》,報告分析師:陳俊雲、高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