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星際之門的分歧更多是短期擾動,OpenAI、Meta、Xai近期大動作都印證了AI軍備競賽加速,而昨晚AI又迎來兩大利好。
當地時間週三,白宮發佈了人工智能(AI)行動計劃,提出了一攬子政策建議與產業舉措,旨在鞏固美國在AI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地位。這一計劃圍繞三大支柱展開:加速創新、在美國本土構建AI基礎設施,以及讓美國硬件和軟件成爲全球AI創新的“標準”平臺。
白宮AI事務“沙皇”戴維·薩克斯當天表示:“AI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有可能改變全球經濟並改變世界的力量平衡。爲了保持領先的經濟和軍事強國地位,美國必須贏得這場競賽。”
AI行動計劃要求簡化對數據中心、半導體制造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的項目許可流程。特朗普政府還將與美國科技公司合作,向美國盟友提供“全套AI出口套餐”——AI模型、硬件和軟件,以努力確保美國技術成爲全球標準,這也是硅谷領導人士呼籲的舉措。
再來看業績,安費諾25Q2營收業績均大超預期,主因GB200機櫃出貨量環比大幅提升,I/O 連接器跟隨光模塊需求爆發式增長,AEC需求提升等。25Q2營收56.50億美元(同比+56.53%,環比+17.45%),原本預期營收在49-50億美元(同比增長36%-39%);歸母淨利潤10.91億美元,業績增速遠超營收(同比+107.95%,環比+47.91%);調整後攤薄每股收益爲 0.81 美元(同比增長 84%),調整後營業利潤率創歷史新高 25.6%。
昨晚安費諾盤中漲超3%,再創新高,但盤中跳水,有說法是說被搶單了,但尚未被證實。
然後凌晨谷歌發佈財報,25Q2收入、利潤超市場預期。25Q2谷歌實現營業收入964.28億美元,同比+13.79%、環比+6.86%,超市場預期(940.2億美元);實現EPS 2.31美元,同比+22.22%、環比-17.79%,超市場預期(2.2美元)。
市場關注的兩個點:Token使用量翻倍:25年5月I/O大會,宣佈各平臺每月Token消耗量爲480萬億,現在翻倍,每月處理超過980萬億個Token,強化了推理爆發的敘事和北美模型能力提升-需求爆發-反哺預訓練-模型加速的閉環;谷歌雲業務實現收入136.24億美元,同比+31.67%、環比+11.13%,加速增長,環比爲22年以後最高增速,超市場預期(131億美元)!
谷歌上調全年資本開支到約850億美元,分析師預期733.1億美元,公司原本預計大約750億美元。
然後是ubs的cpo報告,光模塊總是擔憂被cpo替代,所以需要緊密跟蹤,我用豆包總結了一下:
一、CPO 的核心價值:支撐 AI 服務器的 “剛需” 技術
CPO 通過將光學引擎與交換機 /xPU 緊密集成,解決了傳統光模塊在高帶寬場景下的信號損耗、功耗過高問題,是支持 AI 服務器更高 interconnect 帶寬和合理功耗的 “必需品”。
性能優勢:相比傳統光模塊,CPO 信號傳輸路徑從數十釐米縮短至幾毫米,減少信號損耗和延遲,功耗降低達 70%;同時支持更高密度帶寬(如 3.2T/6.4T 端口),適配 AI 集羣的大規模數據交互。
替代邏輯:隨着 AI 數據中心對帶寬需求從 800G 向 1.6T、3.2T 升級,傳統銅纜和可插拔光模塊逐漸 “力不從心”,CPO 成爲必然選擇,但短期內(未來 3 年)傳統光模塊仍將是主流。
二、商業化節奏:2027-28 年迎拐點,2030 年市場規模達 70-140 億美元
階段一(2027-28 年):AI 數據中心交換機向 3.2T / 端口升級,CPO 開始規模化商用,這是商業化的關鍵拐點。
階段二(2028-30 年):CPO 與 xPU(AI 加速器)集成,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
市場規模:按基準情景,2030 年 CPO 收發器市場規模達 70 億美元(佔光模塊市場 20%);樂觀情景下可達 140 億美元(佔比 25%)。硅光子學(含可插拔和 CPO)市場 2030 年將達 60-90 億美元。
三、產業鏈影響:價值轉移與贏家圖譜
受益方:
代工/封裝:臺積電(TSMC)(COUPE平臺主導光引擎)、日月光(ASE)(CPO封裝技術)。
組件/設備:
FOCI(高溫光纖陣列單元FAU)、
BESI(混合鍵合設備)、
GPTC(晶圓清洗設備)。
基板/服務器:Ibiden、南亞電路板(NYPCB)(高密度ABF基板需求提升),鴻海(Hon Hai)、廣達(Quanta)(服務器ODM附加值增加)。
受衝擊方:
傳統光模塊供應商(如Lumentum、Innolight)和DSP芯片商(如Marvell),因CPO減少DSP需求。
此外,數據中心銅需求佔比將從 2024 年的 1.5% 升至 2030 年的 4%,雖非 “顛覆性” 但受益於 AI 算力擴張。
四、技術挑戰與落地障礙
技術難點:高精度耦合、複雜封裝(如混合鍵合)、熱管理(光學組件對高溫敏感)、可靠性(單個光學引擎故障可能導致整個封裝報廢)。
落地阻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需時間驗證 CPO 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短期內銅纜在機架內短距離傳輸(800G/1.6T)仍具成本優勢。
總結:CPO 是 AI 算力競賽的 “必選項”
CPO 並非對傳統技術的 “顛覆”,而是 AI 服務器向更高帶寬升級的 “剛需” 補充。2027-28 年 3.2T 交換機商用將成爲其規模化起點,臺積電、ASE 等硅基製造與封裝廠商,以及 ABF 基板、FAU 組件供應商將是核心受益者。儘管存在技術與落地挑戰,但長期來看,CPO 的商業化進程不可逆轉,將重塑全球光模塊產業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