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駿達
編輯 | 雲鵬
大洋彼岸的AI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國內AI人才供需情況究竟如何?
智東西7月23日報道,近日,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佈了《2025上半年人才供需洞察報告》。報告顯示,在以AI、新能源汽車等爲代表的新興產業的帶動下,一些科技屬性較強的技術崗正持續釋放崗位需求。
2025上半年全行業細分職能增長數據顯示,高科技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在同比增長最快的TOP20職位中,AI相關崗位佔據六席,且增速均超過30%。當前國內AI人才缺口已突破500萬,AI技術人員平均年薪爲32.35萬元。
其中,機器人工程師和算法工程師以超50%的增速位列第一和第三,數據建模、深度學習、數據標註及機器學習等崗位也呈現顯著增長態勢。
這一增長趨勢與DeepSeek等現象級事件引發的AI熱潮密不可分,上半年頻繁舉辦的機器人賽事也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具身智能的關注,推動了相關技術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長。
一、算法工程師需求增長超50%,50萬+年薪崗位數量增速超44%
在席捲全球的AI浪潮推動下,一場圍繞頂尖AI技術人才的爭奪戰已全面爆發,進一步推高了市場對AI人才的需求和薪酬水平。
2025上半年AI技術新發職位(人才需求)整體增長顯著,爲36.82%。其職位遍佈各個行業,充分證明了AI+與各行業融合的趨勢。其中互聯網、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軟件佔比位居前三。
從佔比TOP10行業的AI技術新發職位的同比增長來看,家電行業的AI技術職位增長最快,爲277.43%。
AI技術職位類別佔比排名前五的是算法工程師、圖像算法、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從其同比增長來看,算法工程師增長最快,超50%;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增速位居第二、第三,均超30%,
這反映出AI行業正加速構建底層算法能力並深化技術應用落地;圖像算法和機器視覺的穩定需求則表明視覺領域已進入場景深耕階段。整體來看,市場更青睞具備算法能力和跨領域經驗的複合型人才,AI技術紅利仍處於擴張週期,未來競爭將聚焦“算法+行業知識”的交叉能力。
獵聘大數據顯示,50萬年薪以上的AI技術崗佔比高達31.03%,遠超全行業(6.40%)、互聯網行業(18.64%)和AI行業整體(15.31%)的水平。從增速來看,2025上半年AI技術崗50萬年薪以上職位同比增長達44.42%,顯著高於互聯網行業(剛突破30%)和AI行業整體(36.91%)的增速。這充分印證了AI技術崗位的市場稀缺性和高含金量,使其成爲企業競相爭奪的核心人才資源。
從AI技術崗位分佈最多五大的職位類別來看,高薪段的職位在深度學習最多,佔比39.54%;機器學習緊隨其後,50萬職位佔比36.16%;算法工程師50萬以上職位佔比31.94%。
二、長三角需求最旺盛,北上深貢獻過半數AI崗位需求
從AI技術人才需求城市羣分佈來看,長三角以40.30%的佔比領跑全國,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分別佔據約20%的市場份額。
增速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以45.12%的同比增速成爲增長最快的區域,長三角和成渝地區以超35%的增速緊隨其後。
長三角憑藉完善的產業鏈和人才儲備穩居核心樞紐,粵港澳大灣區依託政策紅利和國際化優勢實現增長,京津冀與成渝地區則分別發揮科研資源和產業轉移優勢,共同構建起多極聯動的發展生態。
從AI技術崗的城市分佈TOP10來看,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三,佔比合計50.94%,佔據全國半壁江山。從這些城市AI技術崗的同比增長來看,2025上半年武漢和蘇州的增幅最大,增長率爲77.96%、67.39%。
北上深憑藉先發優勢持續吸引高端人才,而武漢、蘇州等新興科技城市正通過產業政策扶持和區域創新生態建設實現超高速增長,反映出AI產業資源開始從傳統一線城市向具備成本優勢與特色產業基礎的準一線城市擴散,未來有望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區域創新格局。
三、AI人才缺口已突破500萬,期望薪資超44萬
當前國內AI人才缺口已突破500萬,其中技術類人才尤爲緊缺。2025上半年數據顯示,AI技術人才整體緊缺指數(TSI)達2.30(TSI>1即表示人才供不應求),處於高度供不應求狀態。
細分類別中,搜索算法(TSI 7.22)和推薦算法(4.70)人才缺口最爲突出,語音識別和算法工程師(均超2.5)緊隨其後。圖像算法、機器學習、NLP、深度學習和機器視覺等方向(TSI均超1.4)同樣面臨人才短缺,可見AI產業各技術環節對專業人才的持續渴求。
國內AI技術人才呈現“高學歷、高門檻”特徵:據獵聘2025上半年大數據統計,畢業於985/211院校的AI技術人才佔比達46.89%,同比增長17.87%;海外院校畢業的人才佔比10.72%,同比增長32.63%。
在AI技術人才中,碩士和博士學歷合計佔比67.90%,兩者增速均超20%。這些AI技術人才主要來自計算機和AI相關專業,具備優質教育背景,當前平均年薪已達32.35萬元,但從業者期望薪資更高,爲44.09萬元。
AI技術的蓬勃發展正在重塑就業市場格局。2025上半年,明確要求掌握AI工具的職位數量同比激增149.41%,反映出企業對AI應用能力的重視已從技術崗位擴展到更廣泛的職能領域。
薪酬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2024上半年和2025上半年,要求AI技能的崗位招聘平均年薪(27.84萬、29.45萬)持續領先無AI技能要求的崗位約7.8萬元,AI能力已成爲職場競爭力的重要溢價因素。
在上半年要求掌握AI工具的TOP20職類中,產品經理位居第一。技術類崗位有八類上榜,設計類崗位上榜六類,而內容及運營類崗位上榜四類。
獵聘大數據顯示,近一年在簡歷中標註AI技能的人才數量同比增長86.61%,其中25-30歲羣體佔比最高,爲30.06%。45歲以上羣體的AI技能掌握率增速達81.56%,僅次於年輕羣體,這一現象打破了“技術是年輕人專利”的固有認知。
AI技術正在成爲大齡求職者突破年齡壁壘的有力工具,通過掌握新興技能,他們獲得了與年輕從業者同臺競技的機會。
結語:數字化技能成職場競爭力關鍵
當前國內就業市場正處於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階段,AI技術作爲重要驅動力,將持續引領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潮流。高科技領域人才需求保持強勁增長成爲趨勢;技術賦能效應顯現,數字化技能正成爲職場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面向未來,獵聘高級職場顧問建議求職者應積極擁抱技術變革,提升數字技能與跨界學習能力;關注新興產業動向,同時注重培養創新思維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