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作者 | 勝馬財經 李察
編輯 | 歐陽文
隨着2025年7月進入下旬,42家A股上市銀行2024年度現金分紅已近收官。這場持續數月的“分紅盛宴”中,國有大行以超4200億元的分紅總額佔據絕對主導,股份行與地方銀行則呈現差異化表現。
勝馬財經注意到,從數據來看,截至7月17日,37家銀行已完成分紅,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紅均超千億元;杭州銀行、蘭州銀行於7月21日至22日實施分紅,光大銀行、成都銀行仍處預案階段,整體分紅進度已完成九成以上。
而通過分析分紅規模與結構、各銀行推進節奏、不同類型銀行分化特徵等維度,也可以看出這場涉及6300餘億元資金的分紅,正揭示了銀行業在股東回報與自身發展間的平衡邏輯,以及不同銀行在分紅策略上的深層考量。
兩家銀行發出超千億分紅
統計數據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2024年度分紅規模頗爲可觀。國有大行依舊是分紅主力軍,其中工商銀行以1097.73億元年度累計分紅金額位居榜首,建設銀行緊隨其後,分紅1007.54億元。
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的分紅金額也都在百億以上,六大國有行2024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金額達4206.36億元。
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表現突出,年度累計分紅504.39億元,展現出其強勁的盈利能力;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紛紛拿出真金白銀回饋股東,分紅金額在數十億到百億之間。
城商行和農商行雖然在規模上相對較小,但積極參與到分紅行列中。江蘇銀行、上海銀行等城商行以及滬農商行、渝農商行等農商行都按照自身的盈利情況進行了合理分紅,爲股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分紅進展方面,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分紅進展已接近收官。大部分銀行的分紅方案已實施,其中不少銀行在上半年就完成了紅利發放。例如交通銀行在2025年4月18日就完成了分紅,讓股東們早早拿到了紅利。
不過,仍有少數銀行的分紅方案處於預案或即將實施階段。光大銀行的分紅方案處於預案階段,年度累計分紅金額爲61.44億元,後續將按照程序推進。杭州銀行和蘭州銀行分別於7月21日和22日實施分紅。成都銀行的分紅方案也已通過董事會預案,待進一步落實。
穩定金融市場、更大回報股東
勝馬財經注意到,國有大行憑藉其龐大的資產規模和穩定的盈利能力,一直是A股上市銀行分紅的中流砥柱。它們分紅金額高、分紅比例穩定,爲投資者提供了可靠的收益保障。國有行在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同時,也不忘回饋股東,這種平衡體現了國有大行的責任與擔當。
股份制銀行在分紅方面呈現出差異化的特點。一些股份制銀行如招商銀行,憑藉其零售業務的優勢和良好的業績表現,能夠拿出高額分紅回饋股東。而部分股份制銀行則根據自身的戰略發展和資本規劃,在分紅金額和比例上有所調整,以滿足業務拓展和資本補充的需求。
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分紅情況與其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自身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密切相關。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往往能夠實現較好的業績,從而有能力進行較高比例的分紅。而一些規模較小或面臨一定經營壓力的銀行,則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分紅,在股東回報和自身發展之間尋求平衡。
42家A股上市銀行2024年度現金分紅情況總體良好,體現了銀行業的穩健發展和對股東的重視。國有大行的穩定分紅爲市場提供了壓艙石,股份制銀行的差異化策略展現了行業的活力,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因地制宜則反映了地方金融的特色。
展望未來,隨着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和銀行業競爭的加劇,上市銀行在分紅方面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銀行需要在滿足監管要求、補充資本以應對風險的同時,合理安排分紅比例,平衡股東利益和自身發展需求;另一方面,隨着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業務創新的推進,銀行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這也將對分紅政策產生影響。
勝馬財經認爲,A股上市銀行2024年度現金分紅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未來也有望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持續優化分紅政策,爲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爲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