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以來,資本市場持續回暖,市場交投活躍推動股基成交額同比高增,兩融餘額增長,帶動了券商板塊的上漲行情。
隨着降息帶動流動性改善,券商板塊增長勢頭繼續保持良好,基本面支撐進一步夯實。同時,在多項金融政策陸續落地、釋放增量空間的背景下,券商板塊估值有望延續企穩回升態勢。
從公佈業績預告的券商來看,二季度業績仍保持強勁增長,增速超過預期,且自營投資業務、經紀業務成爲核心業績增長引擎。
此外,隨着資本市場的利好政策陸續落地,市場風險偏好已出現明顯抬升。展望2025年,中資券商行業也整體呈現出“業務回暖、數字化轉型、國際化擴張”等的多維發展趨勢,頭部券商憑藉資本實力、業務協同與創新能力加速搶佔市場。
行業業績修復——自營與經紀業務成核心引擎
根據一季度披露的具體情況,42家上市券商總資產規模13.11萬億,淨資產2.72萬億。在收入端,42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59.30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淨利潤521.8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3.5%,超八成券商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盈利能力方面,2025Q1上市券商平均ROE(未年化)爲1.6%,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自營與經紀業務佔據半壁江山,且兩項業務在一季度均實現同比高增,成爲了本輪推動券商業績回升的主要驅動力。
今年一季度,在營收結構中,上市券商自營業務營業收入佔比由2024Q1的32.74%提升至40.53%;經紀業務營業收入佔比則由2024Q1的21.61%提升至26.00%。
自營業務方面,隨着權益市場回暖,2025年一季度,42家上市券商實現投資業務收入512.10億元,同比提升46.6%,低基數下部分券商自營投資收益高增;截至一季度末,上市券商合計金融資產規模達64873億元,較年初同比增長7.5%,穩定收益平滑波動目標下券商仍在加大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規模。
其中,自營業務淨收入前三位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海通、中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投資業務成爲衆多最主要的增長引擎。以中金公司爲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各項金融投資資產均保持擴張,其中FVOCI權益工具投資94.20億元,同比大幅提升486.92%。
在交易性金融資產收益增加及權益類投資規模擴張,疊加市場回暖下資產配置效率提升的推動下,中金公司於一季度得以實現投資收入33.96億元,同比飆升83.32%。
此外,經紀業務方面,42家上市券商於一季度合計實現經紀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327.36億元,同比增加43.16%,市場日均股基成交同比增長71%,交投活躍推動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同比高增。
中金公司2025年一季度業績呈現“經紀突出”特徵,其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從去年同期8.31億元增至如今的12.98億元,同比增長超56%。
這輪經紀和自營業務的同步回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個人投資者入市意願明顯增強,有望抬高全年市場活躍度的中樞。另一方面,一季度偏股類基金新發規模增長,資金面保持充沛,同時日均股基成交額也有明顯上升,直接帶動了券商證券經紀等大零售業務收入的增長。此外,市場活躍度回升、權益市場的修復、低基數效應疊加機構策略與產品的持續優化,也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輪經紀與自營雙業務向上。
國際化加速——跨境業務成爲券商搶佔新高地
除自營與經紀業務雙重回暖外,佈局國際市場、與全球對標也成爲中資券商行業的另一大趨勢。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2024年以來,證券行業國際化進程顯著加快,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形成雙向驅動。新“國九條”明確提出“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並將國際化列爲建設一流投行的核心指標。在此背景下,各大券商也紛紛加碼牌照擴張與資本投入,海外業務被視爲券商新的增長點。
據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當前,中資券商國際化呈現“區域集中、多點突破”特徵,以頭部券商主導市場,差異化戰略逐步形成。其中,隨着國際化業務從傳統經紀向全鏈條服務延伸,頭部券商在投行、衍生品、跨境併購等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
2024年,中金公司在跨境併購、全球IPO承銷等業務領域表現突出,國際化收入貢獻率攀升至47%,成爲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2024年服務中資企業全球IPO合計28單,融資規模44.24億美元,排名市場第一。中資企業全球IPO前十大項目中,中金公司深度參與6單;港股IPO前十大項目中,中金公司深度參與8單,主導美的集團港股IPO、西銳飛機港股IPO等標誌性項目。
在衍生品與交易業務方面,華泰證券全球交易平臺連接香港、紐約、倫敦等金融中心,港股IPO保薦數量位居第三,衍生品業務收入佔比提升至25%。
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行業展現出跨境理財與客戶粘性提升趨勢,2024年全年,中金公司新增跨境理財客戶超170萬戶,“公募50”保有量增長139%,跨境理財通業務貢獻收入佔比達12%。2025年7月,中金財富買方投顧資產保有規模破1000億元;國泰君安則通過新加坡子公司落地首筆跨境場外衍生品,香港子公司港股經紀業務客戶數同比增長30%。
從 2024 年全年表現來看,中金公司持續專注跨境併購與投行業務,併購業務連續十年穩居行業第一,跨境交易佔比超 30%。
通過廣泛的業務網絡及突出的跨境能力,中金公司如今已在跨境投行、跨境交易及互聯互通等領域均取得一定優勢地位。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在國際佈局方面,中金公司現已建立了覆蓋中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東京、越南、迪拜在內的國際網絡,並充分調動境內外的研究、團隊、產品等資源,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跨境服務。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券商國際化業務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中資頭部券商正迎來邁向國際一流的關鍵發展機遇期。
2025年券商板塊展望——政策紅利與成長動能
展望2025年,多機構普遍預期券商板塊景氣度將延續提升態勢,盈利能力有望實現進一步改善,對後續發展持樂觀態度。
目前,已有29家上市券商公佈中報業績預告,27家實現預增,2家扭虧。其中,中金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34.53億至39.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至78%;中國銀河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爲63.62億元至68.01億元,同比增長45%至55%;中信建投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爲44.30億元到45.73億元,同比增長55%到60%;
中信建投非銀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師趙然認爲,2025年市場交投持續回暖下,股基交易額、融資餘額及權益基金髮行有望繼續提升,繼續提振券商財富管理收入,疊加去年一季度自營投資低基數的影響,行業盈利彈性或會繼續釋放。
中信證券金融產業首席分析師田良稱,聚焦2025年,證券行業有望依託高成交額、資本市場持續回暖以及成本控制進一步展現自身業績彈性。“在2024年上半年偏低的業績基數下,證券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中原證券研報則認爲,2025年證券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有望持續回暖,短期波動難撼中長期向好趨勢,證券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上升週期。
同時,市場各方積極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估值再度走低爲佈局券商板塊提供了良好契機。隨着後續增量政策的持續推出、市場的再度轉強以及情緒的再度回升,疊加行業基本面的持續改善,券商板塊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政策方面,2025年5月,國新辦召開“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發佈會,在併購重組、債券融資、私募股權、維穩機制建設等多方面支持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發展。同時,證監會公佈2025年立法工作計劃,多項政策有望年內落地,爲併購重組、買方投顧及衍生品業務確立清晰的監管框架,助力業務走上良性復甦軌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