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環保主義者和政府一直呼籲煤炭成為領先的能源生產國,但國際能源機構(IEA)報告說,電力需求的迅速增長持續推動對煤炭的投資,主要是在中國和印度。
2024年,全球對燃煤電廠的批准達到了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僅在一年中就在中國就開始了多達100吉瓦的新燃煤電廠。
IEA說,煤炭仍然是許多國家的主要能源。同時,它是最大的與能源相關排放的來源,佔總數的45%。
持續的力量
一個新 視野 領先的研究公司伍德·麥肯齊(Wood Mackenzie)的報告認為,實際上,全球煤炭需求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燃煤發電持續到2030年,遠遠超出了目前的預測。
伍德·麥肯齊(Wood Mackenzie)全球熱煤市場負責人安東尼·諾特森(Anthony Knutson)認為,這種持續的實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能源過渡時間表。
納特森說:「我們正在談論在氣候行動的關鍵十年中延遲世界上最密集的燃料來源的逐步淘汰。」
「儘管對可再生能源的長期軌跡仍然完好無損,但事實證明,隨着國家應對能源安全和負擔能力的關注,這一道路比許多人預期的要複雜得多。」
基本案例下降
伍德·麥肯齊(Wood Mackenzie)的基礎案例 能源過渡前景 在2025年至2050年之間,燃煤發電的項目將下降近70%,這是由於可再生能源成本,電池存儲技術的進步,核能的復興以及天然氣容量的增加所致。
但是,伍德·麥肯齊(Wood Mackenzie)的最新報告提出了一個相反的「高煤炭需求」案例,該案例提供了明顯不同的觀點,這表明煤炭的產量平均可能比2050年的基本案例高32%。
在高煤炭需求案例下,全球煤艦隊的產量得到了優化,以幫助滿足陡峭和快速的負載增長預期,從而導致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能源部署明顯減少,以及2025年和2050年之間的全球風,太陽能,儲能和天然氣容量減少了2100GW。
與基本案例相比,如果沒有對碳捕獲和存儲的投資,煤部門的排放量將增加20億噸。
2024出口中斷
澳大利亞地雷的潮溼天氣和事件阻礙了2025年3月的出口量,比2024年3月季度下降了9.7%。
但是,根據工業,科學和資源部(DISR)的最新資源和能源季度報告,澳大利亞出口將在2025年剩餘的時間內恢復,因為這些干擾減輕了。
DISR還指出,中國需求下降是澳大利亞出口的潛在下行風險,儘管它認為澳大利亞目標市場的多樣性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這種風險,預測了對印度和東南亞的出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