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7月2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對美稀土永磁體出口量飆升至352.8噸,較5月暴增660%,創2024年10月以來單月新高。這一戲劇性轉折發生在中美6月達成稀土貿易協議後,標誌着全球最大稀土儲量和生產國中國正通過供應鏈槓桿重塑貿易談判格局。
??出口激增:政策鬆綁與供應鏈修復??
此次出口反彈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政策調整。4月初中國將釹、鏑等稀土元素納入出口限制清單後,因許可證審批延遲,4-5月對美稀土磁體出口量驟降至53噸(同比下降82%),導致美國通用汽車、德國博世等企業被迫暫停部分生產線。6月中美協議明確“優先處理存量訂單”,出口許可證發放效率提升至90%,積壓的2000餘噸訂單在6月集中釋放。
全球供應鏈壓力得到緩解:
??•汽車產業??:特斯拉Cybertruck、福特F-150 Lightning等車型的永磁電機組件供應恢復,底特律三大車企庫存週轉天數從45天降至22天;
??•風電領域??: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的海上風機磁體組件到貨率回升至85%,避免了2025年新增裝機目標缺口(原預計缺額1.2GW);
??•地緣影響??:歐盟對中國稀土磁體的反制清單(涉及光伏逆變器、工業機器人)暫緩實施,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重啓。
??中美博弈:稀土牌的戰略價值??
中國稀土集團戰略發展部負責人透露,此次出口激增是“精準調控”的結果:“我們優先保障簽署長期採購協議的客戶,但對美出口仍嚴格控制在配額的60%以內。”這種策略既緩解了國際壓力,又爲後續談判保留籌碼。
美國方面的應對則顯被動:
??本土替代受阻??:MP Materials的芒廷帕斯稀土礦雖獲國防部4億美元注資,但其分離產能僅恢復至設計值的45%,磁材成品率不足60%;
??回收經濟性存疑??:美國電子垃圾回收企業提出的“從舊手機提稀土”方案,實際成本高達380美元/公斤,是進口中國磁體的2.3倍;
??政策博弈升級??:參議院擬推動《關鍵礦產法案》,要求2027年前將中國稀土進口占比降至30%以下,但遭通用、特斯拉等企業聯名反對。
??產業暗流:技術封鎖與市場重構??
中國並未因出口回升放鬆技術管控:
•??專利壁壘??:日立金屬持有的燒結釹鐵硼專利將於2026年到期,中科三環(000970)已聯合21家中國企業提交“永磁材料製備新工藝”國際專利申請;
??•標準主導??: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稀土永磁體碳足跡覈算方法》,試圖將環保標準納入國際貿易規則;
??•新興需求??:人形機器人領域單臺需消耗2-5kg釹鐵硼磁體,特斯拉Optimus量產計劃或帶動2026年全球需求激增300%,中國企業已鎖定90%的磁材預訂單。
??未來挑戰:平衡管控與開放??
儘管短期出口回升,但長期隱憂猶存:
??•庫存消耗??:美國戰略儲備僅夠維持9個月用量,若中國進一步收緊配額,2026年或現“斷供”風險;
??•技術代差??:中國在稀土冶煉分離純度(99.999%)和晶界擴散技術上領先歐美5-8年,短期內難以被超越;
??•地緣風險??:緬甸稀土進口量同比減少70%,疊加幾內亞政局動盪,中國稀土進口多元化戰略受阻。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祕書長楊文浩表示:“出口管制是維護國家利益的必要手段,但我們將繼續履行國際責任,保障全球產業鏈穩定。”這場由稀土引發的博弈,正從簡單的貿易爭端升級爲技術標準與供應鏈主導權的終極較量。
來源:礦權資源網(責任編輯:曹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