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保費收入穩健增長,保險市場加速轉型

江蘇經濟報
07-24

近日,中國太保新華保險衆安在線等上市險企陸續披露2025年上半年保費收入公告。數據顯示,三家公司保費收入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新華保險以23%的增幅領跑行業,中國太保、衆安在線分別增長6%和9%,展現出保險市場穩健復甦態勢。

上半年業績傳遞積極信號

根據公告,新華保險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1212.62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位居行業前列。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新華保險一季度個險渠道績優隊伍建設成果持續顯現,月均績優人力及萬C人力(單月保費收入超1萬元的代理人)同比均實現雙位數增長,推動保費規模與質量雙提升。此外,銀保渠道價值貢獻進一步擴大,成爲公司增長的重要引擎。

數據顯示,中國太保上半年保費收入達2678.5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壽險、產險業務均衡發展。衆安在線則憑藉健康險、數字生活險等創新業務,實現保費收入148.2億元,同比增長9%。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5年1月起,保險行業延續多年的月度保費收入公告慣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頭部企業宣佈不再單獨發佈月度數據,僅保留半年度及年度報告。業內人士分析,這一調整與監管導向及企業戰略轉型密切相關。

儘管月度數據披露減少,但半年度業績仍傳遞出積極信號。中信建投在研報中強調,新華保險個險隊伍產能改善與銀保渠道價值深化,有望支撐全年業績穩健增長。中國太保、衆安在線則通過多元化業務佈局,展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財險方面,頭部險企仍聚焦財險業務的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發展。頭部大型財險公司有望憑藉規模優勢和精細化管理繼續做優做強,競爭格局將進一步改善。

市場分析指出,隨着保險業迴歸保障本源,頭部企業正加速推進代理人轉型、深化銀保合作,並加大健康養老等生態領域投入。未來,產品結構優化、科技賦能效率提升將成爲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監管趨嚴行業深度調整

近日,2025年保險業監管“期中成績單”出爐。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金融監管總局系統針對保險業開出約1100張罰單,涉及機構及責任人約600家/人次,罰款總額累計約1.9億元,編制虛假報告、虛掛中介套費等頑疾仍是處罰主因。從處罰金額來看,保險業在上半年還出現兩張罕見的千萬級罰單,人保財險、泰康在線被點名。

監管趨嚴推動行業深入調整。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金融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明確金融機構銷售保險產品應綜合考慮產品類型等因素,對保險產品進行分類分級,並加強對銷售人員、銷售行爲、銷售渠道的管理,建立保險銷售資質分級管理體系。

今年以來,“分級”成爲保險業銷售端的高頻詞彙,監管部門發佈多項規範保險業銷售行爲的規定中,均對保險產品分類和銷售人員分級有所提及。

4月18日,金融監管總局在《關於推動深化人身保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的通知》中提到,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應當建立人身保險產品分類和保險銷售人員分級標準,組織保險公司穩妥有序做好保險銷售人員分級評價工作。4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關於加強萬能型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也要求,公司加強銷售人員分級分類和產品適當性管理,防範銷售誤導。

值得注意的是,繼去年3月一紙“限高令”之後,今年分紅險“限高令”升級版來襲。6月18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於分紅險分紅水平監管意見的函》,加強分紅險分紅水平的監管,尤其是杜絕機構間“內卷式”競爭的主旨已經明晰。

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指出,新政實施後,行業或將加速分化。頭部保險公司優勢凸顯(可維持較高分紅),中小保險公司(尤其低評級、儲備不足者)通過高分紅攬客的空間被大幅壓縮,倒逼提升投資能力。

當收益率不再是產品銷售核心,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將目光投向服務突圍和渠道變革。

預定利率下調倒逼轉型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預計8月到9月,保險行業將正式啓動人身保險產品新一輪預定利率下調。隨着低利率環境持續,行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同方全球人壽副總經理童伯寧分析,長期利率下行導致保險公司投資端收益持續承壓,而負債端剛性兌付壓力未減,利差損風險將不斷加大。對此,保險公司正通過多重舉措應對。

在低利率環境下,“下有保底、上有彈性”的分紅險作爲能較好實現週期跨越的產品,成爲保險公司轉型重點。中國人保6月下旬在股東大會上介紹,人保壽險6月底在售的分紅險產品有5款,還有14款產品在準備中。“預計三季度起,人保壽險會逐步加大分紅險的銷售,與同業保持一致。”

轉型過程中,保險公司正在加速轉向“保險+服務”模式,全方位生態化賦能模式更好地滿足了客戶多元化的需求。

“當保底利率下降時,康養等附加服務更具價值。”一名保險代理人介紹,與以往僅關注產品收益不同,現在不少客戶在諮詢產品時,會主動詢問該產品是否附加額外的服務內容,例如醫療健康配套、養老社區入住資格等。據悉,目前上述服務通常與人身險類產品綁定,例如,以年金險鎖定養老社區入住確認函或其他養老服務,而醫療險產品則通常可附加健康管理類服務,等等。

多家保險公司已落地“保險+服務”模式。據悉,7月5日,平安管家崇明居養項目揭幕;7月7日,平安保險又發佈“添平安”保險+服務解決方案。5月底,太保家園·蘇州國際頤養社區正式投入運營,截至目前,中國太保已落地15個養老社區項目,覆蓋全國13個城市。

整體而言,行業正在以“全生命週期服務”爲核心,通過“保險+生態”打破單一保障邊界,逐步覆蓋健康、養老、教育、財富等更多場景,讓保險服務從“事後賠付”轉向“全週期守護”。

對保險代理人而言,爲適應市場變化,代理人也要從“銷售導向”向“顧問角色”徹底轉型。業內人士認爲,未來,只有能夠整合養老、醫療、財富管理需求,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的顧問式代理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張麗婭 整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