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股價翻三倍的美圖,給AI中廠上了一堂變現課

Ofweek維科網
07-23

當市場熱點還在具身智能、半導體、消費電子等板塊中輪換時,曾被視爲"時代眼淚"的美圖,已經憑藉AI技術的深度應用完成了華麗轉身。

年內漲幅接近300%,市值突破500億(截至7月21日),美圖一舉成爲2025年港股市場最耀眼的科技股之一。

市場熱捧背後,是機構對美圖AI商業化路徑的高度認可。華創證券將其定義爲“少數具備全球化+持續盈利能力的AI落地應用公司”,浙商證券則強調其“2.58億MAU用戶底盤與高付費能力生態”構建的核心壁壘。

或許,美圖這場“應用層逆襲”的好戲,這份垂直場景的AI產品化能力,正是工具軟件能在AI時代找到的黃金變現公式。

從"盲目擴張"到精準變現,美圖比以往更聚焦

美圖的崛起之路充滿戲劇性。這家成立於2008年的公司曾嘗試過手機硬件、短視頻社區、醫美服務等多元業務,但多線作戰導致其持續虧損。

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1年,美圖總的虧損額度接近20億。與此同時,股價也持續承壓。統計顯示,美圖公司從2017年的高點22.885港元/股一路下跌至最低0.48港元/股,五年時間跌幅超96%,市值蒸發超1000億港元。

一切的轉折發生在2023年。創始人吳欣鴻重新擔任董事長後,美圖開始了一場徹底的"戰略瘦身"——剝離非核心資產,全面聚焦AI影像賽道。

圖源來自pixabay圖庫

這種"減法戰略"的效果立竿見影。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在AIGC推動下,美圖VIP會員數超720萬,創下歷史新高。

以VIP訂閱爲主的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收入達到6.02億元,同比增長62.2%;美業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爲2.86億元,同比增長31.1%;廣告業務收入爲3.49億元,同比增長28.2%。

2024年仍舊持續這一趨勢。美圖公司實現總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23.9%;實現經調整淨利潤5.86億元,同比增長59.2%。

更爲關鍵的是,其核心業務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曾以工具類App廣告變現爲核心模式的美圖,現在已經將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作爲“第一增長曲線”。

其訂閱經濟的勝利直接印證了這次轉型的成功。2024年,美圖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收入突破20億元,同比增長57.1%,佔總收入比例也同步躍升至62.4%。

轉型成功的背後,美圖的AI付費邏輯功不可沒。比如付費意願較高的“整牙”功能,這背後是許多用戶因牙齒不美觀而"笑不露齒"的習慣。

而這一洞察進一步催生了"最小可行化產品"(MVP)策略,針對特定痛點開發專項AI功能。例如"去雙下巴"功能通過AI重繪下頜線光影關係,類似的還有瘦肚子、刻畫腹肌、馬甲線等訂閱項目,這些高度場景化的AI工具構成了美圖付費滲透率持續攀升的基礎。

此外,美圖的技術聚焦也同樣關鍵。美圖明確表示不會無止境投入基座模型研發,而是專注AI應用層開發。基於核心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增長,美圖公司透露,用戶每天處理的數億份圖片和視頻中,已有約83%都用到了泛AI功能。

或許,當下美圖的戰略聚焦,恰恰就是避開與通用大模型的正面競爭,去做AI影像領域的“瑞士軍刀”。

AI變現雙重密碼:生活場景與生產力工具

當訂閱經濟的飛輪開始旋轉,美圖的戰略聚焦便自然延伸出清晰的變現路徑。而美圖的AI商業化成功,恰恰源於其精準把握了"顏值經濟"的兩大核心場景,也就是滿足個人悅己需求的生活場景應用與服務於商業效率的生產力工具。

在生活場景領域,美圖通過AI功能創新持續刺激用戶付費。諸如"AI髮型""AI換裝"等爆款功能,不僅讓美圖秀秀海外版登頂印尼App Store總榜,還使得美顏相機海外版在12國登頂。

圖源來自極客公園

隨着AI功能替代傳統工具,大幅優化用戶體驗及轉化率。2025年2月,美圖生活場景產品(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等)付費滲透率達5.2%,較2024年底顯著提升。

這些AI創新功能不僅降低了用戶創作門檻,更通過社交傳播形成裂變效應。華泰證券研報指出,美顏相機海外版"AI換裝"功能推出後,MAU較之前提升約36%,呈現"階梯式上升"。

這種"爆款拉新-功能留存"的閉環,使得美圖2024年全球月活用戶(MAU)增至2.66億,付費用戶達1261萬,同比增長38.4%。

不僅如此,美圖在海外市場的突破爲其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美圖公司早前推出的AI設計助手RoboNeo,相比剪映前團隊推出的Lovart,更具差異化優勢。據大摩預計,RoboNeo還有望成爲美圖進軍全球電商設計市場的起點。

在生產力工具領域,美圖展現了更爲野心勃勃的佈局。摩根士丹利的研報顯示,“美圖設計室”2024年的收入約2億元,同比翻倍,毛利率達60-70%,這也驗證了B端工具通過訂閱制、按需付費等模式實現高毛利的能力。

而且,“美圖設計室”針對電商場景痛點,將複雜的AI模型能力封裝爲簡單易用的功能,在精度與效率間找到平衡點。

2025年5月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則進一步放大了這一優勢。根據協議,阿里電商平臺將優先推廣美圖AI工具,爲淘天等商家提供智能摳圖、商品視頻生成等功能。美圖從C端修圖工具轉型B端生產力平臺,阿里生態成爲其商業化的“加速器”。

此外,技術層面,美圖構建了三層AI產品生態:底層的MiracleVision視覺大模型、中間層的美圖AI開放平臺與創意平臺,以及應用層的多款AI工具。這種全棧能力使美圖在AI影像領域形成獨特壁壘。

當生活場景的流量勢能與生產力工具的效能革命在美圖AI生態中交匯,這種"雙輪驅動"模式不僅帶來2024年淨利潤的飆升,更揭示出AI應用層的黃金法則:垂直場景的深度擊穿比通用技術更能建立商業支點。

美圖崛起背後,中型廠商有一套新的叢林法則

正如市場所言:“美圖不追求參數領先,而是深耕垂直場景的數據積累與產品化能力”。

而美圖的崛起也代表了一類企業的生存之道——在巨頭林立的AI時代,垂直領域的中型廠商如何憑藉技術深度與場景理解找到差異化發展路徑。

在面對字節跳動"剪映"、快手"快影"等大廠競品時,美圖2022年推出的AI視頻工具Wink選擇避開正面競爭,轉而專注垂直場景突破。

這種策略的底層邏輯是:大廠產品通常追求通用性,而中廠可以針對特定需求做深度優化。例如,美圖的“美圖設計室”聚焦電商視覺設計,其AI圖文功能能顯著提升電商內容生產效率。

同樣,知乎在內容平臺競爭中,也選擇以專業深度內容吸引付費用戶,2025年Q1其付費閱讀業務收入達4.1億元,佔總收入的57.3%。這種"小而美"路線,成爲中廠應對大廠規模優勢的有效屏障。

不僅如此,美圖的成功也揭示了工具類產品的獨特優勢。相比內容平臺,工具類產品受文化差異影響小,更易實現全球化擴張。

截至2024年底,美圖海外MAU同比增長21.7%,達到9451萬,佔總的MAU約35.6%。這種成績是多數內容平臺難以企及的。同時,工具產品能夠建立基於功能而非流量的用戶粘性,當用戶形成使用習慣後,遷移成本較高。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5年1月美圖秀秀在中國女性喜愛App榜單中遙遙領先,中國女性用戶活躍規模已經達到6.24億,同比增加2.6%。這種粘性也爲付費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阿里與美圖的戰略合作則預示了AI應用層的新趨勢——生態互補。這種合作本質是各取所需:阿里獲得專業的影像AI能力賦能電商生態,美圖則藉助阿里平臺觸達海量B端用戶。

類似案例還有快手與美圖被券商同時鎖定爲"關鍵標的"。前者憑藉"可靈"視頻模型全球變現,後者則深耕垂直場景。這種"技術-場景-現金流"的閉環,正成爲AI應用層企業的成功範式。

當美圖設計室挺進Adobe腹地,當RoboNeo直面剪映生態,中型廠商在技術普惠浪潮中的生存博弈纔剛剛開始。工具可以跨越國界,但商業戰場永遠需要盟友。

這也引向更本質的命題。在巨頭林立的AI時代,技術長板與生態短板的辯證關係,正決定着應用層玩家的生死棋局。

作者:桑榆

來源:港股研究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