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於晗
上線不到一個月,“跨境支付通”參與機構迅速擴容。《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獲悉,近日,“跨境支付通”轉賬系統新增10家香港銀行,參與其中的香港地區銀行已增至16家,另有部分銀行還在開展預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還首次納入了“數字銀行”。
更多香港銀行加入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線。作爲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合作推出的跨境支付系統互聯互通項目,“跨境支付通”通過連接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PS),爲兩地居民提供了實時、小額、便捷的跨境匯款服務,支持人民幣和港幣雙向流通。
首批參與的銀行業機構分別來自內地與香港,各有6家銀行。內地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香港銀行包括:中銀香港、東亞銀行、建銀亞洲、恒生銀行、滙豐銀行、工銀亞洲。
“自6月22日推出服務以來,‘跨境支付通’整體運作順暢。”7月18日,香港金管局發言人對外表示,除首批參與的銀行外,其他預期推出服務的香港銀行將在完成相關預備工作後陸續加入。
日前,記者在首批入圍的銀行“跨境支付通”轉賬頁面上發現,“跨境支付通”收款賬戶開戶行新增10家香港銀行,包括:招商永隆銀行、上海商業銀行、中信銀行(國際)、創興銀行、大新銀行、廣發銀行、交銀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天星銀行(Airstar Bank)、MOX Bank。這意味着,在首批6家香港銀行基礎上,南向(內地至香港)的香港銀行增至16家,基本覆蓋香港主流中資和外資銀行。其中,天星銀行、MOX Bank均爲香港持牌數字銀行。
“上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迅速擴容,顯示出‘跨境支付通’進展順利且需求量大。”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同時,當前“跨境支付通”南向匯款(內地→香港)服務時間爲每天7:00-23:00,隨着部分“數字銀行”的加入,由於其線上化優勢,支持7×24小時服務,或將有助於提升跨境支付的服務時間覆蓋,進一步豐富跨境支付服務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管局日前也對外表示:“當局正跟進使用情況,希望持續優化用戶體驗。”此外,該局表示,“跨境支付通”連接兩地的快速支付系統,所有參與機構要進行大量前期開發和系統升級,各參與機構會逐步推進和完善服務。
場景覆蓋或持續擴大
“跨境支付通”是我國推動金融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支持人民幣與港幣的實時兌換和清算,有助於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場景。
截至目前,香港FPS用戶超1700萬,其與內地2.98億IBPS用戶的互聯互通,將強化香港作爲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功能,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曾聖鈞表示,“跨境支付通”將對境內與香港的經濟金融格局將產生積極影響。一是加快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將因支付便利化進一步深化。例如,深圳居民在香港購買保險、醫療服務時,可通過“跨境支付通”實時結算,推動兩地服務業一體化發展。
“現階段‘跨境支付通’主要針對個人對個人(P2P)層面,未來會考慮擴至個人對企業(P2B)、企業對個人(B2P),以及政府對企業(G2B)層面的應用場景。”曾聖鈞分析,除香港和內地以外,相關跨境支付模式還有望擴展至中國內地和其他國家地區之間,從而不斷擴大支付場景覆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