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做得好極了,除了沒賣好車

投資界
07-25

原標題:特斯拉做得好極了,除了沒賣好車

We’re Tesla, We make robots. 

特斯拉最新發布的季度業績沒有意外地延續了營收淨利雙重下滑的放緩趨勢,這讓這家公司比過去十年來的任何時期都更接近 2012 年的低谷。更遑論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的直白表態,他稱特斯拉仍將經歷幾個艱難的季度。“特斯拉目前正處在轉型期。”馬斯克說。

幾乎沒有一個數字是樂觀的。當季營收 225 億美元,同比下降 12%,爲十年來最 大單季跌幅。淨利潤 11.7 億美元,同比跌去 16%。交付量連續兩個季度下降至 38.4 萬輛,同比大減 13%。營業利潤率跌至 4.1%。自由現金流幾乎耗盡,僅剩 1.46 億美元。

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試圖將市場的注意力從下滑的業績轉移到他所描述的特斯拉人工智能的光明未來上。他預計特斯拉的 Robotaxi 服務將在年底覆蓋到美國一半人口,人形機器人 Opitmus 計劃年底試產,明年實現規模化量產。

“特斯拉將成爲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馬斯克說,他相信只要特斯拉 Robotaxi 一旦規模化落地,特斯拉的財務狀況將顯著改善。“到明年年底,通過 Robotaxi 實現規模化的自動駕駛將成爲特斯拉的主要增長動力。”

但在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面前,馬斯克現在仍面臨衆多棘手的現實問題。已經跳票多次的廉價版 Model Y 要在年底實現量產交付,FSD 在全球各地的監管問題尚未解決,Cybertruck 產能仍在爬坡,一季度因質量缺陷已經多次召回。

政策環境對於特斯拉也不再友好。特朗普政府對電動汽車政策的轉向以及加徵關稅等措施,已經直接影響到特斯拉的財務表現。

特斯拉股價盤後一度跌去超 5%,年內已累計跌去約 18%,同期美國科技大公司們大多受益於 AI 推動實現股價攀升。分析師們普遍認爲,在廉價新車型和 Robotaxi 業務鋪開之前,特斯拉仍將承受增長放緩壓力。

今日(7 月 24 日)美股開盤,特斯拉股價跳水超 9%。

十年來最差業績

開創性地打開電動汽車市場的大門之後,特斯拉已經維持了十多年的業績和銷量神話。

十年前,特斯拉一年營收不過 40 億美元,全年交付量只有 5 萬輛。去年特斯拉營收已接近千億美元,全年交付量近 180 萬輛。Model Y 連續兩年成爲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特斯拉累計生產了超 800 萬臺電動汽車,爲全球車企之最。

但進入 2025 年,這些向好的勢頭就不再延續。如果說去年全年銷量同比下降約 3% 只是苗頭,今年則進入了全面潰堤階段。銷量已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降超 13%,在特斯拉歷史上尚屬首次。從上季度開始,特斯拉就不再給出下季度的銷量指引。營收和利潤則繼續低於市場預期,雙雙創下兩位數同比跌幅。

好在特斯拉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仍略好於市場分析師此前悲觀預計,剔除碳信用後仍保持在約 15%左右,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銷量下滑和降價帶來的壓力。特斯拉於今年初推出了煥新版 Model Y,一季度受產線切換影響汽車毛利率不佳。

但對於一款已經交付 5 年之久的車型進行小修小補,很難說能夠在當下換代頻繁的電動汽車市場收穫多少青睞。尤其考慮到上半年馬斯克過度參與政治、接連發表爭議性言論,導致海外消費者集體抵制特斯拉。

中國市場已經有越來越多車企瞄準 Model Y 出擊,推出更實惠且更符合國內需求的純電 SUV。上半年,Model Y 國內銷量同比下降了 17.48%。北美市場同樣如此,特斯拉在最關鍵的加州市場註冊量已經連續 7 季度下滑,二季度跌去 21.1%。歐洲市場也不容樂觀,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稱特斯拉上半年歐洲銷量同比跌去了 33%。

特斯拉將銷量增長寄希望於下半年推出的廉價版 Model Y。公司汽車工程副總裁拉斯·莫拉維(Lars Moravy)稱該車型已在 6 月試產,將在四季度推出。這款車型最早在 2020 年就已對外披露,馬斯克當時承諾三年內推出,但至今仍未交付。拉斯·莫拉維稱,廉價車型的產能爬坡仍需要一段時間,今年將繼續依賴現有車型銷售。特斯拉還計劃下半年在中國推出加長版 Model Y L。

唯 一的亮點是特斯拉的儲能業務。當季特斯拉儲能產品交付達到 9.6Gwh,創下公司單季歷史最高紀錄,實現連續 12 季度同比增長。該部收入當季爲 27.89 億美元,同比下降 7%,環比微增 2.2%。但毛利表現甚佳,當季毛利潤達到 8.46 億美元,刷新歷史新高。

上海超級工廠的 Megapack 電池儲能系統也已正式投產供貨,規劃年產量 1 萬臺,儲能規模近 40 Gwh。特斯拉管理層預計下半年儲能業務收入將繼續增長。

此外,特斯拉來自於服務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 17% 至 30.5 億美元,毛利環比增長了 64%。特斯拉稱增長源自充電服務收入,當季特斯拉新增了 2900 個超級充電站,網絡規模同比增加 18%。

可以說,除了賣車不行,特斯拉本季度在其他板塊的表現都可圈可點。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說,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電池將成爲一個巨大的市場。他的原話是電池是“a really big dea”。

未來幾個季度仍然是艱難的

銷量下滑只是特斯拉麪臨的現實難題之一。特朗普上臺後,美國政府對電動車的政策立場發生逆轉,此前有利於特斯拉的法規與稅收優惠相繼取消,開始侵蝕公司的盈利基礎。

長期以來,出售碳積分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2024 年,特斯拉通過向其他車企出售碳積分獲得了約 28 億美元的收入,這部分收入幾乎沒有成本,基本等同於純利潤,佔到特斯拉去年淨利潤的四成。

但由於特斯拉放鬆碳排放處罰之後,傳統車企已無需再高價購買積分以規避罰款,二季度特斯拉的碳積分收入同比驟降 51%,僅有 4.39 億美元。

特斯拉 CFO 瓦伊巴夫・塔妮雅 (Vaibhav Taneja)在財報電話會上承認,“我們不會依賴出售積分運營,但這一收入銳減無疑拖累了利潤。”分析師們預計,在監管環境持續寬鬆的背景下,這部分收入可能在未來兩年內歸零。

迫使馬斯克與特朗普交惡的“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已在 7 月 4 日正式簽署生效。法案削減了大部分電動汽車補貼,最高可達 7500 美元 / 輛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優惠將於 9 月 30 日終止。這意味着美國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將明顯上升,市場普遍預計,美國電動車銷量將在下半年面臨下滑壓力。

馬斯克多次公開表達對“大而美”法案的不滿,稱該法案將“摧毀數百萬個工作崗位”。他在 X 平臺上的措辭更爲激烈,稱其爲“pork-filled”以及“disgusting abomination”(充滿政治分贓條款、令人作嘔的可憎之物)。

公司 CFO 瓦伊巴夫・塔妮雅甚至一度在財報電話會上充當起了銷售,呼籲消費者們儘快下單,“如果你現在想買車,請儘早下單,因爲我們可能無法保證 8 月之後的訂單按時交付。”

關稅問題也嚴重困擾着特斯拉的生產。特朗普政府 3 月份宣佈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徵的 25% 統一關稅,雖然特斯拉在美銷售車輛大部分是本土生產,但仍依賴中國供應鏈的支持。

特斯拉官方沒有公佈過具體比例,晚點訪談稱特斯拉北美 50% 的零部件由中國公司提供,20% 由中國直接出口至北美,30% 大部分由中國供應商在墨西哥的工廠提供。

CFO 瓦伊巴夫・塔妮雅在財報電話會上稱,當季關稅成本環比增加了約 3 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二將直接影響汽車業務,其餘影響能源業務。他預計未來幾個季度關稅成本還會進一步增加。

爲了抵禦關稅影響,特斯拉加速本土化電池生產,將部分關鍵材料生產遷回美國。6 月底,公司宣佈位於內華達州的首家北美磷酸鐵鋰電池(LFP)工廠即將完工,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生產首批用於儲能產品的磷酸鐵鋰電池。特斯拉還計劃在明年開工建設位於休斯頓的第三座儲能超級工廠。

“我們可能會經歷幾個艱難的季度。”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回答分析師“大而美”法案影響時說。“在美國市場,確實許多過去的激勵措施都在取消。”但他認爲,隨着特斯拉明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化 Robotaxi,特斯拉的財務狀況一定會迎來好轉。

We make robots

即便財經媒體們在報道中不遺餘力地強調特斯拉當前面臨的挑戰,但至少在財報電話會上,你看不到馬斯克任何悲觀的表態。

“我們度過了一個激動人心的二季度。”電話會一開場,馬斯克用他一貫略帶口吃卻樂觀的語調鼓舞投資者。他隨即列舉了多項進展:特斯拉的 Robotaxi 已在奧斯汀正式投入運營,Optimus 人形機器人計劃年底進入試產,他還稱特斯拉是現實世界人工智能(real-world AI)領域做得最 好的公司。

今年 6 月,特斯拉正式在奧斯汀啓動 Robotaxi 服務,車隊全部由現有的 Model Y 組成,硬件未做改裝,完全依賴量產車輛的配置。Waymo 也在奧斯汀運營,二者正處在激烈交鋒之中。幾天前,特斯拉將奧斯汀的運營範圍擴展至 42 平方英里,超越 Waymo,後者隨即將運營區域擴大到 90 平方英里。

馬斯克在電話會上不忘揶揄 Google 旗下的 Waymo 車隊,稱其車輛外部佈滿各類傳感器:“Google 不是很擅長人工智能嗎?但他們並不擅長現實世界的人工智能。”他說,特斯拉要比 Google 好得多。Google 與特斯拉同期發佈了二季度財報,營收利潤均超市場預期,營收同比增長 14%,淨利潤同比增長 19%。

馬斯克表示,未來幾周特斯拉的 Robotaxi 服務區域將繼續大幅擴展,“遠遠超過我們的競爭對手”。他補充道,公司正在申請灣區、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及佛羅里達州的運營許可,“到今年底,我們將覆蓋美國一半人口,服務區域和車輛數量都將呈指數級增長。”

在他看來,隨着 Robotaxi 進一步擴張,每輛車每天積累的行駛數據量將是普通車輛的十倍,這些數據或將反哺 FSD 的訓練,幫助現有車型持續提升自動駕駛性能,並帶動銷量增長。不久前,特斯拉在奧斯汀將一臺 Model Y 通過自動駕駛交付到用戶手中,並專門爲此拍攝了一段宣傳視頻。

Optimus 的進展也讓馬斯克感到興奮,“Optimus 將成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產品。”他在財報電話會上重申了將在 5 年內實現 Optimus 年量產 100 萬臺的目標。但在接受分析師提問時,他無法給出未來兩年內的生產規劃,他稱,由於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他很難給出具體的產能爬坡 S 曲線。“大家如果讓我預測未來 5 年的情況我很有信心,但一兩年後情況,我無法給出答案。”

考慮到馬斯克過去多次未能兌現量產承諾,市場對特斯拉能否按期實現 Robotaxi 的規模化落地以及 Optimus 的量產目標依舊保持謹慎。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前科”,馬斯克在電話會上補充道,雖然特斯拉的計劃未必總能按時完成,“但我們最終總會實現承諾。”

這些關於未來的設想,仍然支撐着特斯拉遠超傳統車企的估值。即便股價今年持續走低,其市盈率依然高達 160 倍,而傳統汽車製造商通常只有 10 至 20 倍,純電動車銷量已超越特斯拉的比亞迪也僅爲 23.23 倍。

馬斯克一再強調,特斯拉不是一家汽車製造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在他看來,無論是汽車還是 Optimus,特斯拉制造的都是機器人,只不過汽車是帶着輪子的機器人。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在銷量達到一定規模後,也開始模仿特斯拉強調 AI 屬性,如理想汽車小鵬汽車,但仍未建立起特斯拉那樣的市場認知。

“未來幾年,特斯拉將真正從‘前自動駕駛時代’過渡到‘後自動駕駛時代’。”馬斯克在電話會上繼續描繪藍圖。雖然他承認“過程中可能會經歷一些陣痛”,但重申一旦特斯拉實現這些目標,公司將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這話他也重複過許多次了。

或許是爲了強化外界對特斯拉“人工智能公司”定位的認知,他們最近在美國開設了一家主題餐廳。除了頗具科幻感的裝修和多達 80 個 V4 超級充電樁外,店內還部署了幾臺 Optimus 機器人,擔任服務員爲客人遞送爆米花。

“We’re Tesla, We make robots. They come in many shapes and forms.”特斯拉在 X 平臺上寫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