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圈的“塑料”兄弟情?

Ofweek光電信息網
07-25

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3651字,閱讀時間7分鐘

新能源汽車圈大佬們的兄弟情再一次上演了。

理想旗下第二款純電車型理想i8上市前夕,一向擅長營銷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提到發佈會選址時表示,“在北京,大概率要‘致敬小米’,不在北京,成本太高,最後還是在北京。”

隨後,雷軍轉發了此微博,一句“沒事,就在北京開,我們相互‘致敬’,挺好”,給李想喫了一顆“定心丸”。

圖/雷軍與李想微博內容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高管間的這種隔空示好早已不是第一次。

早年“蔚小理”三位創始人搭肩合照的溫情還在,雷軍入局後,互動頻率升級、尺度更“激進”:送車、換車、買車、互動平臺爲友商新品打call,可以說花樣百出。

2024年,這種互動更是達到了沸點。先是小米SU7發佈會,半個車圈的大佬前來捧場,各家官微也是你來我往,後有北京車展,各位大佬相互站臺。

只是,熱鬧背後也不乏刀光劍影,貌合之下,暗藏神離。一旦涉及核心利益,該剛就剛,該“內涵”就“內涵”,毫不手軟。

比如雷軍曾直言車圈同質化嚴重,“友商”做產品全靠蒙,被解讀爲暗指比亞迪等老牌大廠。近期,蔚來和理想的爭吵也是從產品內飾、空間,再到股價,吵得不可開交。

所以問題來了,汽車圈的大佬是有真情義,還是塑料兄弟情?

1.互動與默契,難掩“同行是冤家”

至少在現在看來,理想和小米還不是直接競爭關係,兩者又同爲北京企業,雷軍和李想之間的互動多爲鼓勵和致敬。

李想的一句“雷總的‘定心丸’是一場及時雨”再次將兩位大佬的“和諧”展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近兩年,車圈大佬們之間的這種互動時常可見。

6月23日,雷軍正式在微博官宣小米YU7的發佈時間,隨後李想、何小鵬、李斌迅速轉發該微博,並送上祝福。

圖/李想、何小鵬、李斌轉發雷軍微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再比如,2024年蔚來十週年的NIO Day在廣州舉辦,恰逢冬至,何小鵬發微博表示,“發佈會很忙很辛苦,估計飯都沒來得及喫,我作爲本地東道主,來探探班給兄弟帶點湯圓。”同時不忘“表白”李斌,“我們是兄弟更是同行者,一起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好了一點點。”

更早之前,何小鵬還在微博表示,“前兩天我去合肥給李斌交付X9,接下來等着ET9了,估計互相的試駕報告和對標會非常有趣”,種種互動,無不營造出一種行業互助的氛圍。

圖/何小鵬親自向李斌交付小鵬X9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雷軍帶領小米汽車團隊參觀蔚來汽車的一則視頻顯示,李斌在介紹了換電車型的優勢,並表示換電和充電並不是對立的後,力邀雷軍加入換電聯盟,現場現場氛圍十分融洽。

除了在社交平臺,各大行業論壇上,大佬們的互動也不可謂不夠頻繁,一起錄視頻、拍合照是常見景象,在談及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與趨勢時,更是常常相互點頭認可。

2025年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包括李斌、何小鵬、李想、雷軍等在內的數十位大佬悉數到場,並對“行業迎來十年大考”“嘗試挖掘新賽道”等主題,表達了頗爲一致的看法。

這也使得,“一起把蛋糕做大” 成爲了各位大佬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意在強調通過行業內的共同發力,持續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而 “傳統燃油車纔是共同對手” 等相關表述,更將競爭的焦點引向外部,進一步凸顯出新能源車企內部看似緊密的 “團結”。

只不過,表面融洽背後,是針鋒相對的事實。

雷軍曾公開表示,當初決定造車,李斌與何小鵬給了他很多建議。但現如今來看,隨着小米SU7的“長虹”,以及小米YU7的爆火,同屬純電領域的蔚來和小鵬汽車,在與小米汽車的競爭中受傷頗深。

即便是大佬們的互動,也都掩藏心機。上述文章提到,雷軍在宣佈小米YU7發佈會時間時,“蔚小理”當家紛紛前來互動,但互動的同時,也都在見縫插針,爲自家即將發佈的新車打廣告,這也不免讓網友認爲是在蹭雷軍的流量。

7月11日,蔚來創始人李斌在媒體羣訪會上談到小米YU7破續航記錄一事時,直懟到“純電續航到今天爲止,沒有人在量產車上超過我們的150度電的表現,所以前段時間有人說它(小米YU7)創造了SUV純電續航最長紀錄,那我們150度電不存在麼?”

圖/李斌談小米YU7破續航記錄

來源/北京商報 新能源觀截圖

這也就形成了一個蠻有意思的現象:相聚在一起聊的是 “行業標準”,散場後 “各懷鬼胎”:換電、增程、智駕、生態,一個都不能讓。

蔚來堅持換電模式,試圖在補能領域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理想深耕增程技術,以解決用戶的續航焦慮;小鵬專注於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小米汽車則依託自身的生態優勢,構建獨特的生態系統。

這些差異,使得車企老大們在覈心發展路徑上難以真正“同心”,也成爲 “神離” 的根源,並讓 “同行是冤家” 這一說法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2.努力上岸的“友商”,“神離”是底色

“一起把蛋糕做大”,但蛋糕就只有這麼大,誰都想分到更大的一塊,這是各位大佬不用說的祕密。

但現實中,各位新造車品牌的大佬所面臨的銷量壓力,各不相同。

2025年上半年,新造車品牌“頭把交椅”易主,昔日“一哥”理想被零跑超過,且與“好兄弟”小鵬的差距也只有不足7000輛,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圖/2025年H1中國新勢力累計銷量TOP10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從年度目標完成率來看,不同品牌的表現更是拉開了差距。小鵬以51.89%的完成率領跑一衆新勢力車企,展現出強勁的市場衝勁;小米的年銷量完成率爲45.12%,緊隨其後。而理想汽車上半年銷量爲20萬輛,僅完成年度目標的三成,這樣的成績無疑讓其面臨着巨大的銷量壓力。蔚來的表現則更爲遜色,僅完成了年度目標的25.94%,在市場競爭中顯得有些喫力。

目標銷量完成率的差異,直接反映在企業的營收狀況上。作爲國內首家實現盈利的新勢力品牌,理想汽車在2025年一季度的淨利潤環比下滑了81.7%,銷量的不及預期對其盈利能力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而小鵬則憑藉着良好的銷量表現,底氣十足地給出了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的確切目標。

圖/2025年Q1理想汽車部分財務數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大佬們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他們一邊在公開場合頻繁互動、相互稱讚,營造出一團和氣的氛圍,但另一邊,卻在產品佈局上暗暗發力,甚至不惜“背刺”所謂的“好兄弟”。

雖然表面上看,自主車企通常都將特斯拉拿到檯面上PK,但實際上,從產品定位、價格區間到性能配置等多個方面,新造車品牌之間已經形成了直接且激烈的競爭。

公開資料顯示,售價在21.59-29.99萬元的小米SU7,與小鵬P7i 和蔚來ET5T,不管是在車型定位上(同爲中高端轎跑),還是價格區間上,都幾乎重合,形成了正面交鋒的態勢。

圖/小米SU7--小鵬P7i--蔚來ET5T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再看小米YU7和小鵬G7,二者也形成了直接競爭態勢。儘管小鵬G7在車身尺寸等方面要領先於小米YU7,但雷軍憑藉其在科技領域多年積累的個人號召力和龐大的粉絲羣體,足以與小鵬G7的硬件優勢形成對沖。

圖/小米YU7--小鵬G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就使得雖然小米YU7的售價並不算低,但依舊在市場上表現搶眼,“遙遙領先” 的熱度給友商帶來了絕對的壓力,也讓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與此同時,看似在動力模式上與小鵬、蔚來和小米不同的理想,實則在產品競爭上大同小異。理想L8和蔚來ES7以及小鵬G9之間足以形成直接競爭。理想L8搶佔家庭用戶心智;蔚來ES7強調高性能、豪華體驗感,而小鵬G9則打出智能科技配置,同在市場上爭奪份額。

圖/理想L8--蔚來ES7--小鵬G9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尤其是理想純電i8即將發佈,都將與小鵬、蔚來等品牌的純電車型展開全方位的較量,進一步加劇新造車品牌之間的市場競爭。

3.漸行漸遠的“兄弟”,裝都懶得裝

以至於,當市場競爭從“增量分蛋糕”進入“存量搶蛋糕”的階段,新能源圈大佬們連維持表面和諧的耐心都在快速流失。

曾經的“搭肩合影”“互相站臺”逐漸讓位於公開場合的冷臉相對,甚至直接 “掀桌子” 式的對抗,所謂的“兄弟情”早已碎成一地雞毛。

理想與蔚來、小鵬的關係演變堪稱典型。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初期,三家同爲新勢力 “破局者”,在圍剿傳統燃油車的戰場上一度形成默契。那時,李斌、李想、何小鵬常以 “造車三兄弟”自居。但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變化,以及各自面臨的壓力不同,關於三位昔日的好兄弟“反目”“決裂”的傳聞不脛而走。

儘管何小鵬曾提到,三人依舊在同一個羣裏,但似乎並不足以說明三人之間微妙關係的變化,甚至一句句“我們還在一個羣”的辯解,反而被網友解讀爲 “關係早已不如從前” 的佐證。

直到2024年小米SU7的上市發佈會,在雷軍的邀請下,李斌、李想、何小鵬 “團聚”。雷軍笑稱 “新勢力的半壁江山都在這了”,但媒體鏡頭捕捉到的細節是:李想與李斌之間隔着半個身位,何小鵬全程看向雷軍,三人幾乎沒有眼神交流。

圖/小米SU7發佈會三人齊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而隨着理想從增程賽道殺入純電市場,這種“和諧”還能維持多久?或者說純電和增程,看似“井水不犯河水” 的平衡即將被徹底打破。

更爲直接的“衝突”還在上演。

7月21日,樂道汽車發佈“硬核數字爲你揭祕整車輕量化技術革新”相關微博,隨後樂道汽車輕量化員工在評論區發表了評論。而理想高管“老湯哥Tango”隨即回覆稱“簡歷遞過來,double(薪資翻倍)”。

圖/“老湯哥Tango”微博回覆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前一天,老湯哥在微博坦言,理想電池團隊無法實現MEGA電池包減重80kg的目標,並公開懸賞電池減重技術人才。兩條微博也不免被看成理想疑似雙倍高薪挖角蔚來樂道。

圖/“老湯哥Tango”微博內容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懶得裝”背後,是市場格局固化的焦慮。2025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54.7%,新能源市場CR5(前五品牌集中度)已達68%。可以說,即便是偶爾進入前十,也未必能活到最後。

各大車企品牌爲了鞏固地位,不得不放棄“表面和氣”,轉而用更直接的價格戰、技術戰、輿論戰擠壓對手生存空間。

如此來看,塑料兄弟情的本質:對外是“戰略協作”,一起把市場做大;對內則是“戰術殺傷”,臺下掰手腕誰都不讓誰,從而“確保自己成爲最大獲益者”。當市場蛋糕足夠大時,“兄弟情”是體面的僞裝;當蛋糕不夠分時,撕破臉纔是常態。

【頭圖由AI生成】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