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配置的力量,看好低估值非銀股機會
板塊觀點更新
聯繫人:劉欣琦/吳浩東/肖堯
本報告導讀
中長期增量資金加速入市,看好低估值非銀股機會,推薦PB低估且相對A股折價率比較高的非銀個股。
摘要
近年來,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券商、保險、AMC等非銀機構,普遍把增配權益作爲投資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1)券商將增配高股息OCI策略作爲權益自營轉型的重要方向,25Q1末上市券商合計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達5064億,我們預計其中2000-2500億爲高股息股票;2)保險資金自2024年以來持續提升“股票+基金”等權益資產配置,25Q1末配置規模達4.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提升24%,佔總投資資產的比重則從12.5%提升至13.3%;3)此外,近期已有多家上市銀行獲得AMC參股投資,如中信金融資產參股光大銀行及中國銀行,信達資產參股浦發銀行等。
其背後的原因在於,非銀機構在資產荒下仍需完成收益目標,權益資產配置價值凸顯。1)對於券商:近年客需類自營受到政策約束,固收自營面臨收益率下行以及擴表壓力。高股息OCI一定程度上成爲能支持券商擴表、以及資金收益率較高的配置方向,成爲券商資產配置的最優解之一。此外,2024年11月以來SFISF亦是增量推動;2)對於保險:長端利率持續下行,疊加信用風險不斷暴露使得保險公司對信用風險的容忍度有所下降,保險公司淨投資收益率呈下行趨勢,難以通過配置固收類資產實現投資收益率目標,預計將抬升風險偏好獲取市場風險溢價;3)AMC也面臨資產荒,對於AMC而言,參股上市銀行能夠對當期及未來利潤形成顯著貢獻。
預計非銀機構未來三年將分別產生近萬億元增量資金。1)預計五大大型國有險企未來三年將分別產生約四千億增量入市資金;疊加其他險企增配需求,預計行業整體新增入市規模將接近萬億。監管明確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根據“新增保費=總保費-保險服務費用-業務及管理費用”的計算邏輯,我們測算大型國有保險公司未來三年預計可分別帶來3788、3933、4085億增量資金。我們按照當前五大國有險企在行業投資資產中的佔比進行推算,預計行業整體新增入市規模將分別達8595、8924、9269億元;2)券商方面,預計高股息OCI仍是新階段權益自營擴表的重要支撐,假設券商配置OCI策略至40%淨資本水平,潛在增量或達4821億元,按照近年來的加倉節奏,預計年增量約千億。
投資建議:中長期增量資金加速入市,看好低估值非銀股機會,推薦PB低估且相對A股折價率比較高的非銀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