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解密創新藥板塊中報預告。
隨着2025中報業績預告陸續披露,創新藥板塊繼續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在醫保目錄改革提速、國際化授權(License-out)加速的背景下,中國創新藥行業分化明顯,頭部企業業績亮眼,部分企業面臨虧損。
誰在創新藥突圍而出?
盤點中報預告,業績最亮眼的翰宇藥業,從連年虧損到強勢翻盤,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6倍,成功扭轉連續多年扣非淨利潤虧損的局面,業績爆發的背後是國際市場業務的快速突破。
公告顯示公司主要營業收入來源於國際業務,受益於全球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2024年12月23日公司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的利拉魯肽注射液獲得批准證書並實現銷售,原料藥出口持續增長,國際業務的營業利潤率較高,進一步推動了公司整體盈利水平的提升。
據悉,翰宇藥業是國內原料藥龍頭企業,2024年公司原料藥營收佔比高達44.04%,並且與海外企業簽訂的GLP-1原料藥大額訂單接近7000萬元。
雙鷺藥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爲1億-1.35億元,同比暴增237.95%至356.24%,業績增長原因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約1.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從主營業務看,雙鷺聚焦基因工程藥物,佈局GLP-1長效製劑和輔助生殖藥物。
聖諾生物淨利潤同比增長預計在253.5%-332.1%之間,主要得益於多肽原料藥銷售大幅增長,國內外市場訂單齊升,帶動整體盈利顯著提升。
甘李藥業也交出亮眼成績,上半年預計淨利潤6億-6.4億元,同比增長超100%。增長背後,一方面來自於國家胰島素集採協議量大增32.6%,另一方面,產品價格也出現回升,實現“量價齊升”。
藥明康德淨利潤85.6億元遠超其他企業,中報預告顯示,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02%,海外訂單佔比超60%,主要受益於全球醫藥外包服務需求回升,以及多肽/寡核苷酸業務爆發式增長,GLP-1減肥藥及ADC藥物研發熱潮推動訂單激增。
截止7月16日,A股醫藥板塊已有97家公司發佈中報預告,其中53家淨利潤同比增長。記者發現預虧企業中,有的處境依舊艱難。
虧損、增長放緩
創新藥板塊業績分化
華海藥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3.74億元至4.49億元,同比下降約40%,歸因於產品價格下滑與創新藥研發投入大增,其押注創新藥多年,但至今無核心產品上市,轉化週期拖長。
百誠醫藥淨利潤降幅95%,其中預計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爲1500萬元,主要爲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收入。
萬泰生物淨利潤預計虧損1.3億至1.6億元,主要源於疫苗業務受行業政策調整及市場競爭雙重衝擊,短期銷售承壓,收入及利潤同比顯著下滑;公司IVD板塊受政府集採降價、檢驗套餐解綁等因素影響。
儘管創新藥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一,但今年以來,創新藥板塊股票股價上升趨勢明顯,打破了近4年的下跌趨勢,迎來了破局時刻!根據Wind數據顯示,自年初至7月18日,廣發滬港深醫藥混合A類的淨值增長率達67.46%,遠超同期業績比較基準43.98%。在公募二季度持倉情況顯示,創新藥依然是高配置、高關注的賽道。
中國邁入創新藥首發第一梯隊
據證券時報,2025年收益排名前十的公募基金中,大部分重倉了創新藥,尤其是恆瑞醫藥、藥明康德等龍頭企業,顯示市場對行業的高度關注。
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梁福睿認爲,創新藥的整體持倉和交易思路將圍繞臨牀數據讀出、管線海外授權和國內銷售放量三個角度展開。
永贏醫藥創新智選基金經理儲可凡指出,中國創新藥已進入全球競爭階段,未來3-5年有望在全球市場佔據更大份額。
政策層面,7月10日,國家醫保局發佈《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等四大文件,提出“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的制定和調整,並於7月11日正式啓動申報。
這個目錄,專門納入那些創新程度高、臨牀價值大、但暫不符合“保基本”醫保定位的藥品,將作爲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等多層次保障體系的重要支付參考。這是創新藥商業化的重要通道,也意味着商保正式參與“高價創新藥”支付體系,填補醫保之外的缺口。
有研究顯示,中國創新藥研發效率提升,從2015年僅佔全球創新藥首發4%的份額,到2024年接近38%。中國已邁入創新藥首發第一梯隊。數據統計,2025上半年中國創新藥License out總金額更是已接近660億美元,趕超2024全年BD交易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