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海通:核聚變商業化進展良好 重點關注高溫超導磁體等細分領域

智通財經
07-25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海通發佈研報稱,7月22日,中國聚變公司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獲得中核集團等7家單位合計114.92億元增資,標誌着我國聚變能源從實驗研究向工程建設與商業應用的關鍵跨越。上海正積極佈局聚變產業集羣,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突破加速商業化進程。全球範圍內,核聚變產業投資活躍,我國計劃2030年實現首次電網輸電,2050年前完成商業化發電目標。該行重點關注高溫超導磁體、電源、檢測系統等細分領域。

國泰海通主要觀點如下:

事件

2025年7月22日,中國聚變公司掛牌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標誌着我國聚變能源從實驗研究向工程建設與商業應用的關鍵跨越。1)中國聚變公司是中核集團直屬二級單位,以磁約束託卡馬克爲技術路線,承擔着我國聚變能源工程化、商業化的創新主體責任。2)中核集團、中國石油崑崙資本、上海未來聚變、中國核電浙能電力、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變等7家單位計劃以每股1.0019元價格對中國聚變公司增資,出資金額合計達114.92億元,中核集團仍爲控股股東。3)中國聚變公司還同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電氣裝備集團、上海電氣集團、申能集團等單位簽署聚變創新聯合體深化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推動聚變產業鏈協同發展。

上海積極佈局聚變產業集羣,加速核聚變商業化進程

1)產業政策方面,上海市提出加快聚變商業化技術攻關,並注重財政資金和國有資本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要素聯合,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深度融合,積極佈局聚變產業鏈。2)技術攻關方面,上海超導實現高溫超導核心技術突破,爲國內外聚變堆供貨,市佔率超80%,能量奇點的“洪荒-70”裝置是全球首臺高溫超導託卡馬克裝置,顯現民營技術潛力。3)集羣發展方面,聚變創新聯合體合作協議將加快產業生態培育,提升技術創新密度,遷移核電裝備研製成熟產能,加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聚變能源創新高地。

全球核聚變產業如火如荼,我國商業化路徑日益清晰

美國商業聚變公司Helion、CFS已相繼公佈對科技巨頭的大規模售電計劃。根據FIA的2024年全球聚變報告,2024年全球至少有45家聚變商業公司,累計投資約70億美元,80%的受訪公司預計在2030年代實現電網供電。我國已通過EAST、HL-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驗證聚變堆工程可行性,預計2025年啓動總裝的BEST項目在2030年首次向電網輸電,2035年建成CFEDR,力爭2050年前實現商業化發電。上海發揮國有資本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各顯其能,孵化上下游創新企業,形成聚變產業集羣化趨勢,或可縮短聚變產業成長週期,加快完成併網發電目標,對我國聚變能商業化路徑具有示範作用。

投資建議:重點關注高溫超導磁體、電源、檢測系統等細分領域

1)中游設備:相關標的爲聯創光電(高溫超導磁體),國光電氣(偏濾器、包層系統),安泰科技(偏濾器),合鍛智能(真空室部件、偏濾器、包層系統),應流股份(聚變堆材料及部件)、皖儀科技(檢測設備);2)上游材料:相關標的爲永鼎股份(子公司東部超導,高溫超導帶材),精達股份(參股上海超導,高溫超導帶材)。

風險提示:可控核聚變工程可行性不及預期;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