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沒有比賈躍亭更能令資本“動心”的存在了。儘管講述“皇帝的新‘車’”故事多年,但其在美國的“法拉第未來”(FF)造車“不止”,總能在懸崖處絕壁逢生。
日前,FF在美國揭開其第二款車型FX Super One時,中國網友發現,該車型車身線條、尾燈設計甚至內飾按鍵佈局,與長城汽車(601633/02333)魏牌高山MPV幾乎完全重合:兩款車唯一的區別,或許就是車前那塊可自定義圖案的LED巨屏。甚至在FF官網初期宣傳文案中,還直接標註“高山9全系標配智能電四驅”。
儘管FF隨後緊急刪除,但網友們仍紛紛質疑FF抄襲,甚至戲稱該車型爲“貼了樂視電視的高山”。然而,令業界沒想到的是,對於甚囂塵上的傳聞,長城汽車與FF一直未有回應。億歐汽車更在報道中直指,這款車型就是FF獲得魏牌高山合作授權的車型。
按此說法,FF主打的就是一手好算盤。一方面,賈躍亭包裝出一款“智能出行終端”,跳過造車痛點,以軟件外殼套牢估值與融資;另一方面,FF“施恩”長城汽車,作爲其曲線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源交換”。
當然,賈躍亭還給魏建軍講了啥故事,目前可知。可是,“大忽悠”賈躍亭與“老實人”魏建軍,真能合作共進嗎?
資源套利
億歐汽車報道稱,賈躍亭提出了一項“中美汽車產業橋樑戰略”——通過FF在美國本土構建的產業支點,連接中美兩地汽車市場,幫助中國智能電動汽車以美國本土生產汽車的身份在美銷售。目前,FF已與四家中國主機廠建立合作關係,而長城汽車就是其中一家。魏牌高山車型以FX Super One之名進入美國市場,預計定價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8萬元)內。
發佈會直播數據顯示,該車型一小時內下定量10034臺。
FF對資本市場交代;對長城汽車來說,這似乎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換標銷售後,長城汽車既規避了高額關稅、出口壁壘,以及一系列海外銷售阻礙等,以更少的成本直接獲取不菲的報酬。畢竟,在國內售價25萬元左右的高山,在美國市場“換臉”售價58萬元,售價翻了一倍不止。
美國消費者的錢這麼容易賺嗎?
有報道稱,首銷破萬的訂單中,超80%來自租車公司及出行平臺(如JC Auto、Sky Horse)的B端採購。或許,賈躍亭意識到C端用戶無法支撐自己的“窒息夢想”,因此將銷售策略從To C向To B轉變,以避開激烈的To C市場競爭,並繪製新的發展藍圖。
從所謂“中美汽車產業橋樑戰略”到貼標車型售賣再到“衝量”訂單,賈躍亭似乎又“現身說法”給市場上演了一場新大戲。所謂的“暗渡陳倉”,目前來看更像是自圓其說的一套資本閉環。
而傳聞中的另一當事人長城汽車,尤其是近兩年以“耿直”發言出圈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卻遲遲沒有回應。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靠別人上位的合作模式對長城汽車來說,明顯處於下位。如果傳言不實,按照長城汽車的風格應該會直接予以否認。但隨着長城汽車的持續沉默,關於賈躍亭與魏建軍合作的傳言愈發魔幻。
更“詭異”的是,“大忽悠”賈躍亭這一套“漏洞百出”的故事迷惑住的不止資本市場,甚至還有美國相關部門。有報道稱,賈躍亭正致力打造美國新能源的規則與標準。7月23日,賈躍亭計劃在華盛頓國會山俱樂部舉辦產業交流會,和美國議員、官員們聊聊汽車關稅、補貼和新能源發展趨勢。賈躍亭試圖用“造車夢”,打通美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當然,截至發稿,產業交流會尚未有最新進展消息。
有趣的是,“瘋狂”的傳聞令賈躍亭的造車故事再次蒙上了一層“光環”。儘管十一年來造車進度仍停留在PPT中,但賈躍亭的“大戲”從未停歇。
出走美國後,賈躍亭在過去十年還債百億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在中國境內仍有約140億元債務。而自2014年創立至今,FF已斬獲超50億美元融資,成爲全球商業史上最堅韌的“造車夢”。在最新獲得1.05億美元融資後,賈躍亭又一輪新戲正在開演。
長城困局
無論傳聞真實與否,長城汽車被“合作”背後,是其增長乏力的困境與破局的急迫。
2024年開始,長城汽車選擇不再激進轉型,而是利潤優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城汽車慢了下來。儘管利潤確實得以提升,但其銷量卻逐漸掉隊。
二季報顯示,長城汽車營收523.48億元,同比增長7.78%;淨利潤45.86億元,同比增長19.46%。財務數字增長背後,銷量加成卻並不突出。數據顯示,1-6月,長城汽車銷售新車57萬輛,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儘管上半年整體上銷量保持了上升趨勢,但與業內同行相比,長城汽車1.81%的增長數據,其實不算好看。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002594)累計銷售214.6萬輛,同比增長33%;吉利汽車(00175)銷售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奇瑞汽車實現14.5%增長,上汽集團(600104)銷量也同比增長12.4%。
對比2021年喊出“2025年要實現年銷400萬臺、新能源車佔比80%(320萬輛)、營收超6000億元”的宏偉藍圖,如今看更像魏建軍一時興起放的“高射炮”。即便是後來預期的2025年130萬銷量目標,目前來看半年也僅完成了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長城汽車的規劃中,2025年海外市場是重點發力方向,擬通過生態出海和本地化深耕,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將國內新上市的車型推向海外。而出於對海外市場的自信,長城汽車將2025年海外銷量目標定在了52萬輛;相較2024年45.41萬全年銷量,目標增長約14.51%。然而現實是,長城汽車上半年海外銷售19.8萬輛,僅完成目標的38%。
海外市場增長乏力,或許是這場“合作猜想”背後的主因所在。但深層來看,這種合作模式隱患大於利益,畢竟,FF並無自有平臺,所有車輛依賴外採,一旦供應鏈出了問題,這種“借船出海”行爲幾乎將毫無抵抗風險之力。而賈躍亭,也沒有第二個平臺可用。對於長城汽車而言,更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並且,按照魏建軍此前所說,出海是他這一代汽車人的天命。在他看來,“我們不能好大喜功,我們應該奔着汽車強國去,安全和質量都是用成本來構建的,光是一味地便宜,產品質量極其堪憂。”魏建軍甚至還曾直言,“那些財務造假者、產品造假者、不誠信者,就不應該在這個牌桌!”
儘管彼時魏建軍並未直接針對誰,但目前來看,句句都可以直指賈躍亭。長城汽車的出海和增長困局,魏建軍會給出怎樣的解答?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