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果汁第一股”,要退市了?

市場資訊
07-2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好生意還是壞生意

  作者 | 呂敬之

  來源 | #融中財經

  “北交所果汁第一股”,被處分了。

  近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披露了一份紀律處分決定書,針對田野股份此前的信息披露違規行爲,對該公司及其董事長、財務負責人通報批評,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這家曾靠新茶飲迅速起量的“果汁第一股”,如今被交易所警告。處罰背後,也揭示了茶飲供應商在茶飲自建供應鏈的趨勢下的窘境,新茶飲巨頭集體“去中間商”。當田野股份賴以生存的訂單被昔日客戶反向吞噬,處分書不只是監管警鐘,更是供應鏈權力更迭的判決書——誰掌握枝頭到杯口,誰就握住了生殺大權。

  退市風波

  “北交所果汁第一股”田野股份,正處於風口浪尖。

  北京證券交易所披露了一份紀律處分決定書,針對田野股份此前的信息披露違規行爲,對該公司及其董事長、財務負責人通報批評,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回顧這次處分的緣由,可以追溯到2月27日,田野股份在業績快報中披露2024年度實現利潤總額3407.73萬元,歸母淨利潤爲2858.51萬元。但在4月29日披露2024年年報及業績快報修正公告時,其2024年利潤總額被調整至1420.52萬元,較修正前下降約58%,歸母淨利潤調整至965.47萬元,較修正前下降約66%。修正後,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潤增長率從同比-14.36%大幅下降至-71.07%。

  這些被大幅修正的財務數據,也暴露了田野股份存在的財務問題和內控缺陷。相關審計報告顯示,田野股份存在大量未收合同貨款、虛增採購金額、過往會計差錯未更正等異常情形,經事務所審計後最終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而這也直接把田野股份推到了退市的風口浪尖。

  田野股份也發佈內部控制整改進展暨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提示公告,該公告提示,如果連續兩年,亦即如果2025年度再出現上述情形,北交所將對田野股份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在前不久的業績說明會上,面對關於近年來公司爲何出現利潤下降的問題,田野股份是這樣給出說明的:“近年來,公司下游預包裝果汁飲料需求增長乏力,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頭部企業之間競爭激烈,新茶飲行業增速放緩,逐步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公司遭遇個別客戶流失、客戶價格敏感度提高等困難,生產經營壓力較大,毛利率有所下降。”

  這點可以從田野股份的數據中窺見一二,2024年該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佔比51.02%,而這一數字在2022年、2023年中期、2023年時分別爲75.53%、76.46%、73.69%,下降趨勢較爲明顯。且2022年財報之後,原本在營收中佔比4.79%的滬上阿姨從五大客戶名單中消失。

  此外,近年來新茶飲企業熱衷於自建供應鏈,包括喜茶、古茗霸王茶姬、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等,以及田野股份客戶名單上的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大客戶。

  被新茶飲捧出來的IPO

  田野股份的成功上市,借的是新茶飲的東風

  田野股份成立於2007年,主要從事熱帶果蔬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爲原料果汁、速凍果塊、鮮果等。其中,原料果汁產品包括濃縮果汁、NFC、調配果汁等多種形態和規格,比如冷凍芒果原漿、冷凍西番蓮原漿、冷凍菠蘿蜜原漿、冷凍水蜜桃原漿、冷凍草莓原漿、冷凍黃桃原漿等。

  說起田野股份,很多人並不眼熟,但是說出公司服務的客戶——奈雪的茶、茶百道、農夫山、可口可樂,大家就都非常熟悉了。

  據公開數據報道,2021年,奈雪的茶和茶百道旗下企業已超過農夫山泉,成爲田野股份前兩大客戶。憑藉着這一業務變化,田野股份當年實現營收4.59億元,同比上漲72.5%,歸母淨利潤6517.76萬元,同比大漲210.3%,成爲近5年來盈利表現最好的一年。

  可以說,田野股份能成功上市,有一半得“歸功”於新茶飲賽道的爆發。

  2019年,田野股份的大客戶還是廣東南豐行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農夫山泉、鮮活果汁、可口可樂和Coco奶茶這幾個傳統的飲料巨頭,到了2021年,新茶飲開始崛起,奈雪的茶、茶百道、一點點和滬上阿姨開始反超傳統飲品成了田野股份的大客戶。

  而從產品品類來看,2019年到2021年,田野股份主要用於新茶飲的原料果汁品類銷售收入和佔比也有顯著提升,從2019年的1.28億元、營收佔比44.13%,增長到了4.15億元、營收佔比高達90.52%。

  新式茶飲行業更成爲了田野股份的業績增長動力。2019年至2021年,田野股份新式茶飲客戶的佔比從4.2%直線上升至61.82%。

  之所以在2021年前後,新茶飲像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路從北上廣深炸到縣城街邊,原因可以歸結爲“四股力量”在同一時間點發生共振——第一股是當年消費升級的勢能。90後、95後成爲主力消費人羣,他們口袋裏有錢、願意爲“更好喝、更好看、更健康”付溢價。傳統奶茶用奶精、茶粉,新茶飲換成了鮮奶、原葉茶、鮮切水果,客單價順勢抬到15-30元,卻恰好落在“輕奢但不心疼”的心理區間。

  第二股是社交媒體的裂變。微博、抖音、小紅書把“高顏值飲品+排隊打卡”變成了流量密碼——一杯芝芝莓莓不僅能解渴,還能出片;只要設計一個限定杯套或聯名紙袋,就能讓門店秒變網紅景點,低成本撬動億級曝光。

  第三股是資本與供應鏈的紅利。2021年新茶飲行業公開融資32起、金額超140億元。與此同時,全國冷鏈車數量、冷庫容量連續三年兩位數增長,讓鮮果、鮮奶、芝士等易腐原料能夠低成本、大規模地到達三四線城市,爲爆發式開店提供了基礎設施。

  第四股是下沉市場的空白。直播電商的崛起把三四線原有街邊夫妻店“洗”掉一批,空出黃金鋪面;外賣平臺又把線上流量集中到新茶飲品牌手中。

  “社交裂變、情緒價值、營銷模式,新茶飲的興起是因爲精準踩中了Z世代消費者所有的點。”消費行業專家琳琳(化名)總結道,Z世代是互聯網時代培育起來的一代人,他們每天接收海量信息,其實奶茶這個東西早就已經不是新模式了,但是新茶飲在原有的奶茶賽道上做了升級,這個升級不只是圍繞產品,更多是圍繞營銷,賦予奶茶更多情緒屬性和社交屬性。比如說,一些奶茶店做IP聯名周邊,一些專門做“噸噸茶”用超級大的包裝吸引注意,或者反其道行之,用Mini包裝吸引注意。在發朋友圈非常流行的Z世代消費者中,利用獵奇心理讓消費者自行進行社交傳播,實現品牌的裂變。

  也正是乘着新式茶飲火爆之東風,田野集團才搭上了快車,業績一路狂奔,也成功完成上市。也正是因爲意識到了這一點,田野股份也有意於加深其與頭部新式茶飲品牌的捆綁關係。

  新茶飲的供應鏈之變

  當年成功把田野股份“捧”上市的新茶飲賽道在過去四年也在不斷“內卷”。

  如果把時間撥回2021年的盛夏,幾乎每一個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都能看到年輕人手捧一杯印着“多肉葡萄”或“芝士莓莓”的塑料杯,在烈日下排隊半小時只爲打卡一張帶有門店霓虹的照片;那一年,新茶飲賽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資本狂歡、門店瘋長、熱搜不斷。

  然而短短四年,風向徹底扭轉,喜茶、奈雪、蜜雪冰城、古茗、滬上阿姨們不再滿足於“推新品、換包裝”的流量遊戲,而是集體把目光投向了上游——產地、工廠、設備、冷鏈、實驗室,甚至自建一條從枝頭到杯口的完整鏈路。

  新茶飲們開始親自去廣西包下香水檸檬園,去雲南簽下草莓基地,在海南投建急凍果漿工廠,把曾經由田野股份這樣的傳統原料商承包的環節一點點收回來。這種看似“逆分工”的舉動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價格戰、同質化、食品安全、資本敘事四重壓力下的必然:當一杯鮮果茶從25元捲到9塊9,再砍營銷、再關低效店,都不如直接砍掉中間商來得立竿見影;當油柑黃皮芭樂三天就被同行複製,只有把核心原料做成技術黑箱才能延長爆品生命;當“爛芒果”“過期椰乳”的輿情隨時可能爆發,只有把農殘檢測、殺菌、急凍、冷鏈、門店效期全部接入區塊鏈溯源,才能在十分鐘內定位批次、平息危機。

  當門店擴張見頂,資本市場需要新的故事。

  自有供應鏈的富餘產能搖身一變成爲向中小品牌輸出代工、配方、物流的第二增長曲線。於是,田野股份們突然發現自己從“甲方爸爸”變成了“同臺競爭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活下去,供應鏈企業必須完成一次從“成本驅動”到“創新驅動”的驚險跳躍。

  技術縱深是第一步,不能再賣簡單分切的果塊,而要投資液氮急凍、高壓殺菌、低溫真空濃縮設備,把草莓、芒果做成零添加、常溫六個月的NFC原漿,解決品牌方“鮮果季缺貨”的痛點;與高校共建實驗室,開發減糖不減甜的赤蘚糖醇復配果醬、含膳食纖維的椰乳基底,幫助品牌打出健康牌;在廣西、海南自建示範農場,用微生物菌劑改良土壤,使香水檸檬的果皮精油含量提升20%,形成可量化的風味標準,進而申請品種權、專利壁壘。

  服務縱深是第二步,把傳統大批量速凍線改造成小批次多品種的柔性產線,48小時內可切換草莓、芒果、黃皮等不同SKU,滿足品牌方“月月有新品”的節奏;爲每個客戶建立數字孿生工廠模型,實時同步原料庫存、生產排期、冷鏈溫度、門店消耗速度,提前預警缺貨或滯銷;把溯源二維碼做成故事入口,消費者掃碼即可看到原料農場、採摘日期、糖酸比檢測報告,田野股份與品牌方共享流量,提升溢價。

  邊界外擴是第三步,用新茶飲的富餘產能切入零食、咖啡、烘焙賽道,推出10g凍乾果粒、100ml NFC果汁shot、0脂肪椰乳奶蓋等便利店SKU,對沖大客戶訂單波動;把果醬、晶球、奶蓋做成茶飲DIY套裝,賣給獨立咖啡館、烘焙店甚至家庭用戶,打開長尾市場;利用海南、廣西的區位優勢和RCEP關稅紅利,向越南、泰國品牌輸出中國成熟配方與產能,複製十年前的“中國奶茶供應鏈紅利”。

  當新茶飲品牌用自建供應鏈把“成本、口味、安全、故事”四大痛點逐一拆解,留給傳統供應商的時間窗口正在迅速關閉。“田野股份們”若繼續停留在低毛利、高週轉、大客戶依賴的舊範式,終將被品牌方自有工廠、跨界巨頭甚至海外競爭者擠出賽道。

  唯有把技術縱深、服務縱深、邊界外擴三條路徑同時跑通,才能把危機轉化爲跳板,在新茶飲的下一輪競爭中。

  從被動供應商升級爲不可或缺的價值夥伴,這纔是避免退市風波、穿越週期的唯一答案。田野股份的故事是在Z世代逐漸成爲消費主力的時候,消費升級下一個典型的商業故事,始於新茶飲的興起,也受困於新茶飲的升級。這家“北交所果汁第一股”是否能夠把自己從危險的邊緣拉回來,故事仍值得關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韋子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