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歐洲併購與投資)
英特爾放棄在德國建造超級工廠的計劃
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Intel已正式宣佈,放棄原定在德國馬格德堡建設超級芯片工廠的計劃。與此同時,該公司也終止了在波蘭新建工廠的安排。這一決定是公司在第二季度財報發佈期間公佈的,反映出其更嚴格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提升策略。
英特爾表示,此舉是爲了優化生產資源配置。據公佈數據,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營收爲12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然而,淨虧損卻擴大至29億美元,遠高於2024年同期的16億美元虧損。爲應對持續虧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已啓動一項激進的削減成本措施,計劃在年底前裁撤大約四分之一的員工崗位,約25,000人。大部分裁員通知已在7月初發出,其餘則將通過自然流動及其他方式逐步完成。
原計劃中,英特爾將在馬格德堡建設兩座現代化芯片工廠,總投資約爲300億歐元,預計創造3,000個工作崗位。該項目曾被德國政府視爲推動本國半導體戰略的重要一環,承諾提供高達99億歐元的國家補貼。根據早期規劃,項目應於2024年動工,2027年至2028年間投產。然而,自2023年9月起,項目即被宣佈推遲兩年,如今則徹底擱淺。
英特爾前任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曾強調,馬格德堡工廠將採用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技術,有望幫助英特爾重新趕超主要競爭對手。然而,由於該公司在高性能服務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芯片領域長期落後,尤其在智能手機市場被高通和臺積電等對手超越,英特爾的整體市場地位不斷下滑。
此外,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以及美國對外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也令企業與消費者延後採購決策,從而進一步加劇英特爾的經營壓力。陳立武已表示,未來將僅在市場需求明確時才推進新建工廠計劃,甚至也將放緩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廠房建設。
此次項目終止不僅對英特爾的歐洲擴張戰略構成打擊,也對德國本土的半導體投資環境帶來挑戰。德國政府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吸引全球芯片製造商,以減少對亞洲市場的依賴,此次英特爾的撤退無疑將引發更多關注和反思。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